泰特圣艾夫斯,英国现代艺术发轫之地

  • 来源:艺术与设计
  • 关键字:现代艺术,绘画,雕刻
  • 发布时间:2014-07-08 12:39

  有人用灰色来形容英国现代艺术,并不是说它暗淡无光,而是想表达克制而有教养的英国人在艺术创作上的让人捉摸不定。由于英国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将其隔离于欧洲大陆的主流文化之外,所以她的艺术有着自己的步伐。在20世纪的现代艺术发展上,英国曾经涌现过一批出色的艺术家,他们既与不同文化、理论发生关系,又在面对新事物时摇摆不定或锐意创新。潘维斯半岛北岸的小镇圣艾夫斯曾经就见证了不少现代艺术家的光辉:三十年代有雕塑家芭芭拉·赫普沃斯,抽象画家彼得·兰杨和本·尼克尔森;六七十年代有特里·弗罗斯特,帕特里克·赫伦等先锋艺术家。而这个美丽的渔港海滩上,一座白色混凝土的建筑里正向人们展示着一段特别时期的艺术。

  这座白色的建筑便是英国泰特圣艾夫斯美术馆(Tate St Ives),它与泰特英国美术馆、泰特现代艺术馆、泰特利物浦美术馆共同组成泰特美术馆家族,主要以收藏、保护和展出现代英国艺术家的艺术作品为主。这个夏天(2014年5月17日至9月28日),展览《国际交流:现代艺术和圣艾夫斯1915-1965》(International Exchanges:Modern Artand St Ives 1915–1965)就在泰特圣艾夫斯美术馆与大家见面。

  泰特圣艾夫斯美术馆的展览一向注重艺术家与泰特圣艾夫斯之间的故事,也注重于艺术的交流、碰撞与发展。本次展览便探讨了上世纪40、50、60年代塑造圣艾夫斯艺术生态的广阔国内与国际环境,1915-1965年间,与圣艾夫斯相关的英国现代艺术到底是如何与国际上的新理论、新流派发生关系并创作出灿烂的作品?这个展览是探索圣艾夫斯的历史和艺术遗产项目中的一部分,泰特希望把圣艾夫斯的艺术放置到更宽泛的美学范畴和更广阔的批判视角内去考虑、看待。二战后圣艾夫斯现代艺术呈现两条发展轨迹:一条是1910年代来自莫斯科、通过柏林和巴黎之间的战争传来的构成主义的乌托邦式理想,另一条是将布朗库西(Brancusi)的雕刻和伯纳德·利奇(Bernard Leach)及其它陶瓷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手工艺传统。将彼得·兰尼昂(Peter Lanyon)、帕特里克·赫朗(Patrick Heron)等人的主要作品以及欧洲、北美及其他地方的同代艺术家作品放在一起,共同展示,更立体地表达了展览的主题:国际交流。

  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是二十世纪初期首先兴起于俄国的艺术运动。激进的俄国艺术家在十月革命的刺激下,开始了新的艺术方案和艺术哲学的讨论。以塔特林、罗德琴柯、李西茨基等人为代表的一方认为,艺术应该所有人能够领会,应该使用工业材料和技术。以马列维奇、嘉博等为代表的一方则“在思想观念上把非客观艺术看作纯粹的自由诗”,他们指出了非客观艺术的可能性。

  构成主义理论在俄国提出后,英国美学家里德也提出了一个雕塑美学概念。法国雕塑家罗丹曾经认为,世界可以分为“可知世界”和“不可知世界”两部分,每一件艺术作品都应该包含有后一种成分。里德继承了罗丹的这一艺术理论,把现代雕塑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构成主义”的,另一种是“有机的”。“构成主义”主要凭借工业上使用的原材料如金属、塑料、玻璃等,构成各种几何形式,以表现雕塑艺术的形式美。这种观念在此后英国追求“抽象”的现代艺术中,都有所影响,亨利·摩尔就是其中之一。摩尔擅长用理性思维和抽象形式创作实体与虚体相结合的独特艺术,他进一步把雕塑语言向前推进了一步。

  这次展览中出现的布朗库西是其中一个对英国现代艺术产生影响的艺术家,他的雕塑突破了罗丹,他探索、发展了抽象的雕塑造型艺术。英国许多艺术家,如亨利·摩尔、芭芭拉·赫普沃斯(Babara Hepworth)等,都深受其影响。芭芭拉的抽象雕塑颇具力度、简洁明快,表现出与自然的某种亲和力,从她迁居到圣艾夫斯之后,作品中的自然主义倾向便日趋明显,似乎可以从每一件作品的线条中看到风景和海岸留下的印迹。

  从十八世纪开始整个欧洲就沉浸在对东方艺术的好奇中,英国也不例外,二十世纪的英国现代艺术与东方艺术交流颇为频繁,在陶艺方面的表现可以从伯纳德·利奇身上看到。陶艺家伯纳德·利奇在工艺美术运动改良者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倡导的复兴传统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影响下开始学习陶艺,他在1909-1920年间前往日本求学,向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研习。他的西方视角以及对工艺美术的看法使东西艺术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20年,他与滨田正治来到圣艾夫斯,成立了“利奇陶艺”(Leach Pottery),将艺术的焦点集中在传统东方陶器与英国陶器的结合上,同时融入英国和德国的传统技术,制作出跟绘画、雕刻一样具有鉴赏性的皿、钵、花瓶和壶。

  绘画方面,生于圣艾夫斯的彼得·兰尼昂(Peter Lanyon)将风景画从真实描绘中解放出来,他将绘画还原到最基本的观念表达。他的作品关注圣艾夫斯的传统工业,比如采矿业、农耕业和捕鱼业,这些行业在五十年代开始逐渐消失。当时的英国努力从二战的损失和创伤中恢复过来,二战造成的物质和精神上的痛苦让兰尼昂早期的作品带有悲伤色彩,但忧郁低落的情绪后来转化成一种哲思,他通过抽象的“风景”传达出他对战争、死亡和环境破坏的思考,重塑了现代主义与景观艺术的语言。他的艺术变革与构成主义、美国艺术、战后巴黎艺术都息息相关,从展览同时呈现的其他同时期外国艺术家作品中,我们似乎可以理解到一些传承与创新。

  另一位重要艺术家帕特里克·赫朗的抽象艺术吸收了野兽派的马蒂斯和立体派的布拉克之艺术精华后,创作出纯粹刺激视觉感受的作品。看赫朗的作品是种享受,因为画面上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抽象形象,同时,他的艺术也表现了一种前所未见的对空间的全新探索。

  通过这个展览,我们看到英国现代艺术在传统艺术、技术以及哲学层面都与同时期的国际环境密不可分,在将这些艺术放到广泛的、全球性的艺术和审美环境中去比较与欣赏时,我们不难看出英国艺术家的克制和柔和,即使他们当中不少人接受了色彩明亮的艺术流派的影响,但当他们自己进行创作时,常常在用色上加以节制,用微妙的调节保持英国特有的柔和尺度。也许这就是英国现代艺术的“灰色”表现,任何尖锐的东西,在这里都会以一种较为得体和圆滑的方式得到表现。

  文Article>莫菲 图Pictures>泰特圣艾夫斯美术馆 编辑:九月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