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并不断创新将成为助力经济引擎重启的关键之一。
文/梁念坚
来微软工作的这段时间,我时常听到身边的同事和朋友谈论全球经济发展放缓的问题—的确,由华尔街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已蔓延至包括IT产业在内的广泛的经济领域,并造成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动荡和需求紧缩。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各国经济都面临着十年来最严峻的挑战,中国也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目前,中国不仅面临经济发展“保八”的挑战、如何有效地刺激内需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更是保障社会安定和繁荣的当务之急。
人们在谈论这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的同时,更多地开始探讨如何从危机中挖掘机会,进而重启经济引擎。2009年初在瑞士召开的达沃斯年会主题也是紧紧围绕如何重塑危机后的世界经济。要想应对挑战,首先需要看清楚挑战的由来:看似牢固的金融体系、看似可靠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什么会在一夜间崩塌颓圮?我赞同微软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在最近一次演讲中所提出的观点:多年来创新、全球化和借贷推动着美国经济的发展,但在过去几年里,随着次级贷款额的不断累积,“借贷”逐渐成为维持美国经济表面繁荣的一个因素,而高回报让发放贷款的银行及申请贷款的消费者和企业都看不到迫在眉睫的风险。我们来比较一组数据,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前夜,私人借贷是国民生产总值的160%;而2008年,这一数字则高达300%。只要是泡沫,就早晚会有破裂的一天。而要重启经济,除了要重新树立信心,改善金融体系外,更重要的是使我们回归到依靠创新和生产力的提升来驱动经济发展的正确道路上来。我认为,对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并不断创新将成为助力经济引擎重启的关键之一,它可以不断孕育出新的商业模式,并广泛而深入地影响传统产业,提升生产力,拉动经济的发展。
面对当前不利的经济形势,许多企业都在致力于保持“低负债”和“低支出”,希望可以安然渡过寒冬。微软也采取了相应的举措。比如,我们利用业界领先的“统一沟通”技术融合了多种通信方式,让身处异地的微软员工随时随地实现与“面对面”几无区别的顺畅交流和无缝协作。这无疑有助于大幅降低企业的差旅成本。
但仅仅将IT技术视为企业“节衣缩食”的工具,那便有点“大材小用”了。对于那些希望战胜危机,或在经济回暖后迅速恢复竞争力、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企业来说,信息技术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可以帮助他们加速创新、提升业绩,进而转危为机这就是微软即使在这样的困难时期,也不会减少研发投入,每年投入资金还将达到90亿美元的原因。
此外,人们往往忽略了IT技术的放大作用。事实证明,相比较其他产业,对IT及相关产业的投入可以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有数据表明,在美国,对交通、能源、供水等领域投入10亿美元,能创造18000个岗位;在信息技术领域投入10亿美元,则可创造31000新的工作岗位。在中国,刚刚启动的3G服务“将直接或间接地创造出30万个就业机会”。根据IDC研究报告,2007年微软及其生态系统在全球共创造1470万就业机会,微软中国及其合作伙伴所组成的生态系统中相关IT从业人员共计达161万人,约占中国IT从业人员总数的38%;而2008年,该生态系统在中国对包括基础设施、人员、市场和业务开发等各方面的投资预计超过223亿元人民币。中国政府已经提出将“工业化”和“信息化”两相融合,在我看来,“两化”融合正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赋予传统企业更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提高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言以蔽之,我认为,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应该更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释放其无穷的潜能,进而助力经济走出低谷,迈向未来。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