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生活 生活设计

  • 来源:财富品质
  • 关键字:环保,设计,机车
  • 发布时间:2014-08-05 09:10

  引领中国Art Deco风潮的设计师

  吴滨,世尊设计集团创始人,香港无间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国际家居潮流委员会首位华人委员,国际室内建筑师与设计师理事会上海地区理事长,清华大学软装与陈设设计高级研修班特邀客座教授,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商业地产专业委员会研究员。

  “不会生活的艺术家不是好设计师。”

  FC:您平时的设计灵感大多数是来自于哪里呢?

  吴滨:来自生活、艺术、旅行、书籍。不会生活的艺术家不是好设计师,生活于我,总能带来各种新奇和趣味的新题材,在家泡澡喝茶,在露台吹风,驾车游车河,都能产生设计的奇思妙想。自幼习画对我之后的设计理念的行程和风格产生了莫大的影响,东方意境早已融入我的骨髓,这在我的设计中常能不知不觉与这些立意结合。旅行和书籍能让我开阔思路,我喜欢亲身感受那些不同的景色、不同的人文、不同的历史,他们总能成为养分进入我的脑子里。在不断的体验和领悟中,我的记忆也越发丰满,总想找一个出口宣泄,设计便这样满足了我。

  FC:您幼年向伏文彦先生学习中国水墨画,在你的设计中是不是深受他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大师作品影响你?

  吴滨:我所提倡的“设计生活,生活设计”的创立理念得到了设计界的高度认同,这正是我从中国水墨画中得到的感悟,将中国绘画所提倡的“立意”融入创意设计之中,将不同个性化的生活意境,作为设计的起点。达·芬奇曾说过:“一个画家应当描绘两件最重要的东西:人和人的思想意图。”这与我的设计用意不谋而合。

  作为设计师,我也非常认同菲利普斯达克,大到建筑、家具,小到生活用品,扩展到多领域的设计。他关注大的风格、理念和空间后,还会考虑到每个细节。现在我也会在我的设计领域之外寻找灵感,尝试各种跨界设计给我带来的乐趣。

  FC:接下来会尝试哪些新的设计领域?

  吴滨:前不久我自己设计了一台名为“小夜曲”的机车,也在尝试设计珠宝,现在已经在意大利请工匠制作了。

  FC:如何在事业中突破、发现自我?

  吴滨:作为设计师,在经营业务方面无法避开商业方面的问题,解决各种未知领域困难的过程也成为我对商业的领悟的养分和经验。经济的发展、社会、政治、文化的改变都会对设计师产生不同的需求,管理团队设计又与我个人设计是不同的,这些需要一种突破,我不仅是一名设计师,我更是一名管理者。

  在我们的设计过程中,为了顺应市场,我们需要不断创新,有品牌辨识度。在设计师寻求自我梦想和市场需求的平衡中,我们也不断发现市场时机的到来,现在正是我们展现自我理想的时刻,不论是室内设计,还是其他各领域,都已经呈现一种融合的、更讲究生活的市场状态。我之前所提出生活方式这样一个概念也正是在这样一个市场环境中能以一个更有趣的形式提高接受度。所以我们现在有室内设计、软装设计、家居设计,也开设了自己的咖啡店,意在以一个融合、开放的模式让客户体验设计。我们也在这样一个不断摸索不断奋进的过程中发现自我和探究市场。

  FC:您作为设计师,您觉得中国设计跟外国设计,有什么先天或者是后天的优势呢?国内设计目前存在的不足又是在哪里呢?

  吴滨:东西方都有各自不同的优势,中国困于之前的经济滞后,设计之路发展的较晚,一度受到环境的局限。经济大力发展后的现在,中国设计师已经迅速开阔眼界,进入世界的舞台。

  作为一个中国设计师,我们拥有西方无法企及的五千年文明史,东方哲学讲究天人合一,这是西方之前所未领略的,也是西方现今所认同和推崇的。我们对自我历史、精神、文化的挖掘,是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

  当然也因为之前中国曾经的停滞不前,经常会面临工艺无法完成想法的困境,也是我们当下迫切希望解决的。

  FC:最近有什么自己特别满意的新作品?能否谈一谈?

  吴滨:皇都花园,也是我形成自己真正面貌的开篇。这个项目,我用东方人的审美结合西方人的手法来做这个项目的室内设计。中国绘画加入了时间这个纬度,讲究的是气场,是“气韵生动”。我在设计项目的时候,更像在拍一部电影,有剧情、讲逻辑、有高潮、也有跌宕的节奏,是一个有时间的记忆。我的设计考虑了整个空间的节奏感,它的黑、白、虚、实。这样的理念是超越了室内设计的范畴,把东方艺术的精髓吸收、转换到室内设计之中。

  家以“GALLERY-画廊”为主题

  FC:您业余时间有什么爱好?

  吴滨:我喜欢机车,从fatboy到zero(日本哈雷定制大师木村信也手工打造),我曾特地飞往日本参加了HOT ROD CUSTOM SHOW定制车展。一方面,我是为了更多了解定制改装车的最新设计潮流和改装技术,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我的一台出自台湾定制大师Winston之手的爱车拿下展会的三项大奖。

  FC:不工作时,通常用什么方式来度过闲暇?

  吴滨:我平均每2-3个月会进行一次旅途,每年2-3次国外的长途旅行,旅行于我来说是一种放松,对生活的反思及灵感的采集。万塔之城的布拉格给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各种风格的建筑被风景秀丽、乔木葱郁的环境环抱时,一缕阳光洒下,金边勾勒出不同建筑的外形,建筑与自然融为了一体。还有北海道山谷中冒着白雾温泉的清晨。当你身入其境,涌出的泉水腾意着暖暖的气息,霞光、青烟,身心宛如进入一场幻境。正是一派玉树琼脂,瑶池仙境。当我去关注这些美,他们就如同养分一般进入到我的脑子里。在旅行或生活中,不断体验美感,在一幅画,一首歌,或一片景致中找到共鸣,他们便于我的记忆合成,成为我身体的一部分。

  FC:能描述一下你个人的生活空间是什么样子吗?你自己的家都是你自己设计的元素吗?

  吴滨:我的家以“GALLERY-画廊”为主

  题,近乎魔方的创想,让设计风格成为无界限的艺术。这个家的空间从装修到家居、从装饰到陈列,无不展现出一个“画廊”的百变。时而水墨淋漓,时而春意盎然。打破空间固有设计风格界定的束缚,一切都是最自然的表现,却都带着人生历练的生活印记,空间是随着生活阅历的积淀、丰富,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的过程便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记录。家中每一个细节都是我从全世界淘回来的,他们都承载着我的生活记忆。

  FC:你觉得怎么的生活是一种品质生活?

  吴滨:优雅的,舒适的,不单纯停留在品质的上乘与审美的标新。能适合自己的风格、喜好,顺应自我生活方式的才是品质生活。品质生活能让生活呈现出艺术的特征。

  以现代风格见称的室内建筑设计师

  梁志天:建筑师及室内设计师,梁志天设计师有限公创办人及董事长。

  国际著名建筑及室内设计师梁志天于1957年出生于香港,以现代风格见称,善于将饶富亚洲文化及艺术的元素,融入其建筑、室内和产品设计中。

  “有助环保的不是设计,而是生活习惯”

  FC:您平时的设计灵感大多数是来自于哪里呢?

  梁志天:设计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生活上的历练、体会与不同人的日常交流,都是设计灵感的泉源。我也经常有机会到不同的地方工作或旅游,透过游历观赏不同地方的设计和艺术,启发我的生活和灵感。

  FC:您的设计很多都糅合了中式元素,您本人对中式元素是不是特别钟爱呢?现在有一个设计趋势似乎是中式回归,您怎么看这个趋势呢?

  梁志天:我在香港土生土长,一方面受着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而另一方面,因为香港是一个国际大都会,比较多机会从不同渠道接触中西方的科技、信息,一直于中西文化融合的环境下成长。以我为例,我在大学念建筑时接触到很多现代建筑大师,在空间和比例的运用上获得的启发,亦应用到设计上。另一方面,我亦受着中国传统观念的熏陶,例如以恰到好处为做事原则,用最适当的方法,在采光、空间比例、色彩配搭等方面做到恰到好处,达到最佳的效果,展现中国人的中庸之道。

  在中式回归的设计趋势方面,我认为随着时代的进步与信息科技的发达,地域性的限制越来越模糊,设计风格可谓百花齐放。同时,中国的社会发展迅速,令更多人认识到我国文化。中国几千年文化传承,为中外设计师带来了不少创作灵感及素材。设计师若能在已发展得相当完善的西方设计原理上,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智慧,一定会出现越来越多精彩的设计,而事实上,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设计师走上国际舞台,显示了中国的设计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FC:您作为设计师,您觉得中国设计跟外国设计,有什么先天或者是后天的优势呢?国内设计目前存在的不足又是在哪里呢?

  梁志天:就现代设计而言,虽然近年世界顶尖建筑、室内设计师都来到中国开展自己的设计创作,让中国土地上出现了不少让世人为之震撼的作品,但中国的原创设计离国际化仍有一定距离。这并不是说我们的创意不及他人,而是中国尚在发展中,碍于各方面的条件,很多设计师对新科技、新物料的认知都不够深刻,也无足够机会培养国际视野和潮流触角。然而,随着国内经济及整体发展越趋强盛,越多越多的中国设计师、厂商参与国际设计盛事,这些情况已慢慢改善及进步。而中国设计师近年在国际设计界亦获得高度评价,例如中国建筑师王澍就在今年获颁被誉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立兹克建筑奖等。

  其实,作为中国设计师,我们应该比国外的设计师更了解自己的文化,更明白国人的需求,从自身的文化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设计特色,这方面其实是中国设计师的优势。另外,中国也有很多忠于原创的有心人在不断地默默耕耘。因此,我相信只要有更多人坚持信念、忠于原创,假以时日,中国的设计一定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同。

  FC:从事商业空间设计,会从哪方面首先着眼?会否把环保意识引进其中?

  梁志天:由于我们大部份的项目都是高端商业项目,如示范单位、餐厅及酒店项目等,目的是让项目增值以及营造最舒适、有格调和高品位的空间环境给客人,所以环保往往不是我们做设计时首要考虑的元素。不过,我们做设计的时候非常注重空间的合理安排及采光,我们常常会尽量为空间最大可能地引入天然光,这样便可以减少开灯的需要,节省用电。

  当然,环保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我觉得最有助环保的不是什么特定的方法,而是生活习惯,少用即用即弃的用品、尽量废物利用、习惯地记得关灯、关电视、关水龙头,就大大帮助环保。对于设计师而言,应用环保法则去实现环保设计,自然是值得鼓励的,但我觉得其实只要以优质的材料做出耐用、耐看、让人享受的设计,便可以减少浪费,这已经是一种环保的表现。

  FC:就设计来看,一路走来的方向是否有所调整或改变?

  梁志天:在设计风格上,我主要都是以现代手法设计。当然,设计不同项目,自然会有不同的展现方式。当中会因应情况加上不同的元素以表现不同的主题,让人感觉和谐,但不造作。例如,为不同地区所做的设计,就会因当地的文化背景、气候变化、经济发展等因素,作出不同的考虑,以人为本,非一成不变。在设计范畴上,近几年,除了一直设计的样板房、售楼中心、住宅会所等房地产项目外,我也涉足更多酒店餐饮设计。在目前及可见的将来,我依然会主力做房地产及酒店餐饮方面的室内设计,但同时会在家具产品以至艺术方面作出更多不同的尝试。

  FC:梁先生认为一件好的设计作品是怎样的?

  梁志天:好的设计作品应能兼顾功能与美学的要求,更重要是,在达到客方要求的同时,可以实现设计师自己的设计理念,并为用家提供最好的享受。

  例如设计样板房时,要配合楼盘的风格定位,令楼盘升值,并针对目标买家而赋予单位不同的性格,同时也应能提升住家的生活素质。餐厅设计方面,虽然目标客户的范围较广,但仍有一定的客户群,设计应切合客户群所需,配合餐厅的特色,吸引客户,并为客户营造出舒适且独特的空间。

  设计是揉合功能与美学的综合体,当中讲求各方的均势平衡,同一意念可贯穿不同的设计元素,包括空间设计及产品设计。

  “我的设计元素小组——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eam”

  FC:当你成为知名设计师之后,是否会为名声所束缚?如何在事业中突破、发现自我?

  梁志天:我很高兴我的作品得到大家的认同及关注。其实我在念中学、大学的时候参加了很多体育运动,像游泳、田径,球类等,所以从小已习惯应付来自竞赛或其他外来的压力,经历了不少心理训练。

  在做设计时,我也没有想得太多,只希望每次都做得更好,挑战自己的能力,寻求突破。我认为这样,才能设计出经得起时间考验、值得品味的作品。因此我不过是按照自己的规划,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

  社会是不断进步的,创意行业的发展更有无限可能,所以设计师不能安于自己熟悉的东西,而是要用心感受生活、吸收新的信息,从中提炼设计灵感,才能让自己进步。为此,我特别成立了专门负责收集、整理及研发新设计元素的小组——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eam(研究发展小组),其中包括室内、产品、平面等多方位的设计师,直接向我汇报,共同研究新的设计项目或概念,供负责设计项目方案的同事参考。而在设计范畴上,除了一直设计的样板房、售楼中心、住宅会所等房地产项目外,我也涉足更多酒店餐饮设计,同时在家具产品以至艺术方面作出不同的尝试,把设计理念表现在空间、产品以至图像等不同媒介上,激发无限设计可能。

  我期望可以透过自己对行业的认知、创意和企业管理经验,把自己喜欢的、有趣的体验与大家分享,共同创造生活的艺术。

  FC:您将如何同时处理设计、餐饮、地产等不同项目,它们在您目前的事业规划中各占据怎样的比重?

  梁志天:其实我一直都是以设计为主导,发展餐饮或房地产皆视乎有没有合适的项目,再在当中负责自己的专长,例如投资新餐厅,我会负责餐厅设计及品牌策划;参与房地产投资,我也是负责室内、建筑设计及品牌策划,再配合不同的策略伙伴共同发展项目的。

  FC:接下来会尝试新的设计领域么?比方说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等等。

  梁志天:对于一切视觉设计创作我都很感兴趣,近年来我也参与很多跨界合作,尝试透过和不同界别的设计师及生产商交流,把设计理念表现在空间、产品图像等不同媒介上,激发无限设计可能。其实设计本来就是一脉相承的,只是在技巧上各有分别。在不同领域的设计界别,我得到不同的满足感,也学会不同的技巧。

  “工作有时、玩乐有时”

  FC:您一天24小时的时间资源是怎样分配的?业余时间有什么爱好?

  梁志天:我一天中大概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处理公务,包括和监控项目的设计进度和质量、处理公司日常运作事务、和同事研究设计方案、和客户开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及接受媒体采访等,剩下的时间我都尽量陪伴家人。业余的时间我喜欢旅游、打高尔夫球,偶尔会和亲朋好友聚会聊天。

  FC:不工作时,在本真的生活状态里您通常用什么方式来度过闲暇?

  梁志天:我一直崇尚简单但多样化的生活,我认为“工作有时、玩乐有时”,工作与私人生活必须分开,才可长期保持热心工作、热爱生活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我在余暇时喜欢打高尔夫球,无论是在日间或晚上挥杆,都能带给我不同的乐趣。此外,我亦十分喜欢旅行,于各地汲取灵感,是保持活力与创新的方法。

  FC:你一直在为别人打造空间,能描述一下您个人的生活空间是什么样子吗?

  梁志天:由于我是与家人及父母同住,在设计和空间分布上当然考虑他们的需要,并以自然舒适为主,透过现代简约的设计表达我对家庭的重视,达至和谐的感觉,并以享受生活为重点。

  FC:能具体谈谈您梦想中的房子吗?您遇见过这样的房子吗?

  梁志天:我的梦想家居是一个设计简单、舒适而实用的现代家居,并享有大自然的优美景色,而设计方面喜欢以简约舒适为主,没有很多装饰性的布置,用品的设计都不会夸张,但质量一定要是好的,亦不会有太多的颜色,一切以自然为主。

  不过,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能和家人和谐开心地一起生活。我是一个很重视家庭的人,相信只有和家人在一起,我的梦想家居才完整,而有幸我现实生活中的家和我的梦想之家也相差不远。

  用旧物打造新居的设计师

  JOHN ABBATE: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企业家,他擅长于零售店铺概念的构思、设计及视觉陈列,并对此怀有极大的热情,同时,在选择古老却又不失当代气息的物品方面独具慧眼。他为不断发展的中国零售市场提供业务咨询,范围涵盖零售概念构思、店铺设计和视觉陈列。此外,他还是上海大学-巴黎国际时装艺术学院的视觉营销课程教授。根据多年的零售家具设计及古董家具与道具采购经验,他基于其个人兼容并蓄的设计风格,将传统与现代交相融合,把旧物重新设计成为有价值的作品,并由此开创了一个家具系列。

  旧物重获新生

  FC:为什么想到用旧物来做设计的理念?

  JOHN ABBATE:我年轻时在意大利罗马等古城旅游,开始对古董和旧物痴迷,很多东西虽然受到毁坏但仍然有着令人难忘的美。之后在拉尔夫·劳伦工作时,我又经常去巴黎的跳蚤市场挑选搭配的物件,所以把旧物重新进行设计的想法在我的脑子里盘亘很久了。很多的古董旧物虽然没有受到很好的维护,但是它们在历史文化中的角色、曾经的拥有者的故事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想象,它们完好的样子也一样会在我的想象中跳出来。久而久之,我练就了从一堆旧家具中立即发现宝贝的能力:从一个扶手或者小细节上,我能立即辨识出这个物件的风格、年代以及它完好的时候大致的样貌。不少旧物生意人从店铺的最深处把旧物拖出来,多数旧物都需要巨大的修复工程,它们当时看起来一点都不美,有的甚至连最后一点破败别致的魅力都快消失了。如果要重新修复,我们需要做的可能不只是让它们变得完好,更多的是要考虑让它们更加有趣,并以符合现代的生活方式出现。在如何修复它们这个问题方面,我也非常注重突出它们自身的历史。比如我在上海做的这个系列,这些带有浓厚西式风格的家具都来自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一个东西方文明碰撞的时期,而我选择了很多有中国故事和古典元素的材料以及纹样来强调这个家具的特殊性。

  FC:“世界上的设计虽有无穷的层面,但这之中总是存在着一种永恒的和谐。一切事物都不会只如表象那么简单。”如何理解这句话?

  JOHN ABBATE:自从人们可以从一个村庄来到另一个村庄,长久以来,设计师们也一直在分享设计方案和文化。我们喜欢拥有自己的个性,但是总会被所见的一些新事物影响或激励着,如此永无休止。人类不断努力改善处境和生活。人生便是一种奋斗。物质世界不可能长久受制,而我们幻想自己能够控制它。设计乃是我们创造这种幻觉的一种方式,它对于我们的控制欲来说不可或缺。我认为是缺乏和谐感使然,但它可以最终成为幻觉的一部分。从混沌中产生创造。如果我们在努力创造和谐的时候,扼杀了个体性或创造性,可能也不是正确的解决方案。我们的目标是完善人生。那可能需要醒觉和自我觉悟。任何可以激发它的事物,即便令人心神不安,也是处在正途上。对我来说,老式的家具是活生生的,诉说着往事。我们看它能成为什么,而非看它过去是什么。对我来说,它比一件新家具更有价值,因为它有这么多的层次和人生。过去、现在和未来并存。良好的设计让我们看到恰当的振动,让我们感到和谐平衡。在某一时刻,它解决了一个问题,改善了人生,让我们放松下来……

  FC:为什么到中国来做设计师,您觉得中国设计跟外国设计,有什么先天或者是后天的优势呢?国内设计目前存在的不足又是在哪里呢?

  JOHN ABBATE:我是作为零售店铺设计师及视觉陈列设计师被邀请来中国,因为在这方面我有二十年的从业经验,可以帮助到本地的零售市场;同时,我也想和这里的本地市场分享这些年积累的经验。中国的成长和变化非常快,但在零售店铺设计和视觉陈列上还有一些需要跟进的地方。中国本土已经涌进了大量的外国品牌,而走出国门旅游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对本地品牌的视觉水平的期待自然会有大幅度的提升。古董家具系列的设计也是源于我给上海时尚设计中心做的一个商业空间项目,用古旧家具做设计对我来说很自然,但在这里还显得很新。另外,我觉得我们应需更加关注环境问题;同时,尊重古旧家具的价值也是接受历史的一个方式。

  与当地的手艺人或设计师合作时,我能不断的感受到他们的乐观和做新鲜事情时的愉悦,看到了他们想要参与到有趣创意工作中来的渴望,当然犹豫和误解在所难免。中国在设计方面有很长的历史,很多传统器物本身就带着很多深远意义和哲学理念。传统的中国家具在艺术造诣上自成一派并且根基深厚。运用材料的方式贴近自然,美丽并有诗意。如今的制造业是中国的一大优势,这里制造产品又快又便宜,但我觉得不是所有的产品都该这么做。

  原创、交流,设计师的角色分工,尊重体力劳动者和手工艺人,注重品质……这些方面都还存在挑战。中国的制造业在技术上的成就很高,但一旦涉及到挑战成规的形式或不同的东西还是非常难推进。我看到有人受到我的工作的启发,觉得很好。在我的商业空间设计工作中,我总是需要挑战客户,我的本土设计团队也需要冒更大的风险,设计师需要更多的空间来发掘可能性而不是把时间都花在担心上。可是在这里,价格成为了一个巨大的负担,这是人们第一个会问的事。但是在西方,如果你真的喜欢,价格不该成为一个那么重要的考量,而跟手工艺人要求打折,有时候会是一个非常鲁莽的行为。在这里就完全不一样,折扣是得到快乐的最大来源。

  FC:最近有什么自己特别满意的新作品?

  JOHN ABBATE:你是说其他设计师的作品吗?我在上海设计展上看到许多当代中式家具,非常漂亮。半木、恒昙、璞素、多少,都是特别好的本土品牌,它们的设计显得尊重传统又贴合现代生活,在一群家具制造商中显得很突出。我可以看到这些品牌的一些处理方式,比如许多地方变薄或者使用更多的流线型,经过几何造型的简化后变得更有机。我也看到很多中国设计师将传统和现代混搭在一起形成鲜明对比,寓意中国此时的阶段,传统和现代有许多复杂的交汇关系。对于这几十年发生在中国的改变,设计可以有说不完的事情,这才是属于中国的独特和有趣之处,而不是买便宜货或用西式家具炫富。

  “我爱跳蚤市场”

  FC:您业余时间有什么爱好?

  JOHN ABBATE:我喜欢旅游,不管环游世界或是环游上海。我去过五大洲的50个国家,到处都充满了趣味和灵感。我的家具设计其实应该是个人爱好,虽然我愿意卖掉他们。我爱去跳蚤市场,搜寻那些需要被发现、挖掘的家具。

  FC:不工作时,通常用什么方式来度过闲暇?

  JOHNABBATE:见朋友,吃饭,分享经历和人生哲理。我喜欢大自然,甚至只是公园的一朵花或者听着风吹过树,这些总是让人充满愉悦瞬间把人带入自然。当然我也喜欢逛店和博物馆寻找灵感,这其实还是工作不能算是闲暇时间,但我一直很享受自己的工作。我还喜欢上海的那些破败的楼,想象它们的前身和未来。

  FC:能描述一下您个人的生活空间是什么样子吗?您自己的家会都是自己设计的元素吗?

  JOHNABBATE:我到上海只有一年,并没时间把公寓弄成我想要的样子。我在伦敦的公寓就是那种装满古典的样子,里面的物件都是从世界各地搜罗来的,有些则来自我美国的家里。虽然很挤但是很舒服,也是我的一个写照。我想搬来上海是一个让我体验舍离、更少物质更多自由生活的机会。

  FC:您觉得怎么的生活是一种品质生活?

  JOHN ABBATE:这是一个很有哲学深度的问题。我将尝试与我的工作联系起来,因为我对品质生活的真正看法更多涉及到一个人如何定义人生,并且假如你把此生视为仅此一生。假如你有着超然的理解,那么物质事物便不是那么重要了。这里谈的并非因为物品价格昂贵或便宜,你就买下来,这些可能暂时令你满意,而是谈的使你感觉良好的东西或“处于善良形态”,因为产品本身对一种文化、环境和制造它们的人是有感觉的。我总是思考要把钱用在哪里,并且努力把它给予那些应该得到的人,他们正在努力做些不同寻常的事情,完善自己和他人的人生,以及我们所生活的地球。回收旧家具并重新制作,是这种理念的一小部分。与其扔掉拥有一段历史和美丽风格的物品,我重新制作它,让它焕发生机,使它富有情趣,为人所爱,同时也讲述了一个设计的故事,所以不仅仅是一把旧椅子的翻新。

  编辑/Kary 图/Kary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