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面西化到回归本土文化 从高大上到多元化可持续发展

  • 来源:设计家
  • 关键字:HOK建筑师事务所
  • 发布时间:2014-08-25 10:07

  ——访HOK建筑师事务所酒店业室内设计高级副总裁兼总监 Julia Monk

  见证了中国酒店行业30多年的发展

  《设计家》: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中国从事酒店设计的?

  茱莉:在中国所做的第一个酒店项目要追溯到1978年中美刚刚建交时期。当时,我们被邀在中国设计三家国际性的酒店。在这其中,最著名的要属1982年开业的北京长城喜来登酒店。它也是中国大陆地区的第一家境外国际性品牌酒店。对于这个项目,我们既是这个酒店的建筑设计师,也是室内设计师,同时还要担任项目管理的角色。当时的业主希望我们能设计出与美国达拉斯一个玻璃幕墙建筑相似的建筑。所以,那个酒店的设计为西方现代幕墙结构,是西方人所能接受的一种设计。事实上,北京长城喜来登大酒店的目标人群也是来中国的外籍人员。

  《设计家》:从您的经验出发,您认为从1978年至今,中国的酒店设计行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酒店行业又有怎样的发展?

  茱莉:1978年,中国的建筑行业,以及施工行业都非常不成熟,还比较年轻;但现在中国的酒店设计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已经处于顶尖位置。我们在“长城喜来登”之后,又做了很多品牌酒店,如上海四季酒店、上海茂悦酒店等。在经历过那么多高端奢华的酒店设计之后,我们发现,中国的酒店设计行业已经进入一个过渡时期。早期的酒店设计主要以西方设计理念为主,不必反应当地的传统文化;而最近,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国际性酒店管理公司开始尊重中国本地的传统文化。比如洲际酒店集团还特地为中国市场打造了华邑品牌。当然这种尊重与融入并非是完全的中式,也有一些酒店管理公司会对设计师说,他们希望的是在其原有品牌上做一些关乎当地文化的装饰。

  我们见证了中国从一个早期崇拜西方风格的阶段发展到一个尊重自己传统文化的阶段,这其实是一个文化演变的过程。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变化,中国拥有13亿的人口,每一个中国人必须相信自己的价值观,不能一味地崇拜西方文化,理应强调融入自己传统特色来做酒店。

  关于中国酒店业的发展,我曾经看过一份数据上说,中国的人均酒店房间数会在2020年与世界平均值持平。但我想,由于中国经济放缓的原因,这个持平的年限会推迟到2030年。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人均客房数仍远远少于美国的人均客房数。从另一方面讲,在过去几年里,中国人的旅游习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酒店业的发展。几年前,中国的黄金周比较多,大家都会利用长假出去旅游。这个旅游频率造成了长假期间客房供不应求,而其余时间的酒店客房却空无一人的不均衡现象。而现在,中国政府将一个黄金周拆分出几个小长假,从而将旅游时间也分摊开来,有效地均衡了酒店的客流量。除此以外,中国人相比之前变得越来越有钱,喜欢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也引领了酒店行业的发展。

  《设计家》:您认为中国酒店产业的变化给像HOK这样来自西方的国际性建筑设计大公司提出怎样的挑战?

  茱莉:我始终相信HOK是非常专业的。虽说,也许在这样的变化下,会出现HOK曾经独有的设计理念,及酒店设计经验被业内共享;但是,做酒店并不是单纯对建筑造型的设计,它还有很多功能性设计。我认为,这些功能性设计在酒店设计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在功能性设计领域,我们深信自己还是有优势的。但从另一方面,中国本土设计行业也在快速发展,而王澍在2012年一举获得了普利策建筑奖也就证明了这一点。无论如何,对于境外的设计公司来说,也可能会面临中国国内一些设计公司的挑战。

  在中国有机会做很多“大”项目

  《设计家》:您对中国这几年的旅游地产发展有什么看法?

  茱莉:旅游地产现在还是蛮火的。以前,旅游地产的投资方及开发商都是政府,且他们没有跟酒店管理公司进行联系。记得在做长城喜来登的时候,我们作为牵头人,将所有的顾问(包括酒店管理)都放在一个大合同里面,直接和业主方来进行对接,然后便是长达5年的设计过程,这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项目。而现今,地产商也开始开发旅游地产和酒店,他们的运营模式有了一定的变化。在完成一个酒店项目时,往往开发商有两条路可走:第一条就是,他可以请一个较为有经验的建筑设计公司,让他们根据这块土地的情况打造一个适应当地的酒店。然后,根据建筑师的评估,找到一个酒店管理公司,拿到相应的酒店品牌;还有一种则是,开发商直接联系酒店管理公司,由他们派人过去看地,检测是否符合相应品牌酒店的标准,从而授予一个酒店品牌。随后,才着手做酒店设计的过程。与前者相比,由于现在中国国际性酒店管理公司越来越多且越来越成熟,所以,我们更推荐后者。与此同时,后者也比较有利于建筑设计公司更好地设计酒店。

  现在的酒店业情况与上世纪90年代的情况已经截然不同。那个时候,所有的酒店管理公司都拥有自己旗下的酒店产业,他们自己建造、运营。后来,随着一段时间的演变,酒店行业更倾向于轻资产化,酒店管理公司把原本属于自己的酒店全部卖掉,只负责运营和管理。这是现在外国酒店管理公司的一个变化。但反观中国国内的有些开发商,他们逐渐有了自己的酒店运营管理公司,既是业主方,又是管理方。

  《设计家》:您对现在万达、锦江等品牌企业成立自己的酒店管理公司,有什么自己的看法?

  茱莉:我们也在观察万达这种商业模式。他们之前做了很多城市综合体,即附带酒店的万达广场。久而久之,这种综合形式带动了其酒店产业的发展,以至于今天成立了自己的酒店管理公司。我想,大概由于万达旗下的酒店过多,他们需要一个更为集中的运营管理,同时,也打造自己的酒店品牌,让酒店逐渐剥离开成为万达的一个新事业。其实很多西方人对万达这个速度感到非常得震惊。我觉得这样的一个商业模式很是有趣。据我了解,万达已经有向国外发展酒店事业的打算了。

  我对这样的现象仍保持观望态度。大家都知道,万达开发万达广场之类的城市综合体项目体量都是非常大的。倘若把如此大的城市综合体放在其他国家会变成什么样的状态?我想,其他国家的情况跟中国不一样,比如你在纽约做这么大体量开发的项目就有很多的限制。这种种限制相信会对万达的发展有一定影响。这会影响他们的速度吗?我对万达的发展策略表示好奇。

  《设计家》:您觉得在城市综合体的建设方面,中国与西方国家有什么区别?

  茱莉:有很大的不一样。首先从人口来讲,中国的人口非常多,需求量也就非常大,这直接造成了我们可以拥有很多项目。其次,我觉得双方的理念不同也有一定关系。在中国,有一种集体主义的精神,这也一定程度导致在中国做一些集体性项目会比较便捷。比如在中国造地铁,中国人会认为地铁是一个利国利民的事情,所以,大家都会配合地铁的建设,这也就造就了地铁发展得特别快;而美国就比较艰难,每一个美国人都会说自己有自己的权利,每个人不仅可以投赞成票,亦可以投反对票,所以,它的进度就非常缓慢。只要有一个人说不能造,整个项目都会被停滞。中国人从大局出发,由集体主义观念考虑,对大项目的建设有着较高支持度,所以也就促成如同万达广场这样的城市综合体发展迅猛。

  绿色设计从点滴做起

  《设计家》: 您认为自从BBG-BBGM加入HOK以后,有了哪些优势?

  茱莉:其实以前的BBG-BBGM是一家专攻酒店设计的小型精品设计工作室。与此相比,HOK是一家国际性的设计集团,在全球拥有23个办公室。虽说原来的BBG-BBGM在酒店专业性上有着较高造诣,但HOK建筑设计集团为我们创造了非常大的平台,它在全球范围内设计之外的专业团队也为BBG-BBGM的酒店设计注入新力量。值得一提的是,HOK拥有一个专门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团队。他们确保HOK的每一个设计都是与绿色设计吻合,是一种具有可延续性的设计。随着大家对生活质量的越来越注重,可持续发展也就成为酒店设计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此之外,HOK还拥有自己的顾问团队。它包含了心理学家、植物学家,以及其他专业的顾问,他们研究客户的一个心理变化与所处环境的变化,从而也提供给BBG-BBGM足够的资讯量,以便将这些知识融入到设计中去,将酒店设计打造得更好。

  《设计家》您觉得现在中国的业主和消费者对酒店的可持续性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

  茱莉:关于对酒店的可持续性的态度,大家在近几年有着较大的转变。之前,业主都不太关心环保问题,大多是一种“给钱造房”的简单思维模式;而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业主开始注重能耗问题,重视可持续发展。“大家现在所做的一个产品,不是为了现代而建造,而是为了打造未来”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与其相对应的很多酒店管理公司也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新动作:如喜达屋就拥有自己的可持续发展专员,他们保证这个品牌下面的每个项目都是可持续发展的。不难看出,现在的中国已经如同美国一样,无论是开发商还是普通中国人都开始推崇环保、绿色及可持续性的理念。我很高兴能看到这一点。

  《设计家》:您认为酒店建筑的可持续性体现在哪里?

  茱莉:其实在各个方面都能体现到。比如,一个酒店设计,从设计初期对这个酒店的体量、整个地块的布局、建筑物的朝向设置等,事实上都可以是一个可持续性绿色设计的体现。如建筑物的朝向设置好就能起到节约能耗的作用,但反之则会加大能源的损耗;又如建筑所使用的材料是不是绿色环保的材料,是不是可以持续用五年,七年抑或是十年?等等诸如此类都是一个绿色设计所需考虑的问题。曾经看到一个度假酒店的项目,由于当地天气及海边地域环境的因素,建筑物良好的设计使得屋内冬暖夏凉,也就免去了空调的安装,这就是一个低能耗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奢华, 还必须有软性的服务

  《设计家》:您认为,成功的酒店设计中有哪些必须体现的因素?对于一个国外设计师来说,需要注意些什么?

  茱莉:HOK的工作方式及设计管理系统是这样的:在接到一个新的设计项目之前,我们会向业主了解对方的期待。从而将这个期待、愿景变成设计师未来设计过程中的指导原则,逐渐确认自己的设计理念,打造一个成功的酒店。

  我认为,在中国,一个成功的酒店设计所需要考量的方面有很多。对于中国人来说,酒店的大堂弥足重要。大多数业主都会强调,不管是空间处理方面还是设计精美方面,大堂必须给人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实际上这也犹如美国的一句谚语,第一印象的“造成”只有一次机会。所以,酒店的大堂的设计就是设计师们给客人留下印象的唯一机会。美国与中国不一样,在中国,无论是怎样的酒店,其大堂都拥有一个相对统一的尺度,而美国对奢华酒店的大堂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无论在大堂、宴会厅还是客房的设计,我们的设计与中国人以往的期待会有些许出入。而在水疗SPA等酒店配套设施方面,东西双方的认知也有所不同。东方人平时便有做水疗、SPA,或是按摩的传统。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尊重这样的传统,并且将它打造得越奢华越好。与此同时,设计师也必须了解这个酒店有没有能力支撑他所设计的SPA设施。

  HOK的设计团队会做全世界的项目。我们的设计师们会到世界各地旅行,用这个方法明确国际性酒店的概念,了解当今世界的设计趋势等。然后,设计师们会根据自己在设计方面的经验为业主定制他们认为最佳的酒店体验。我经常对业主说,设计好比购物的一个过程:当你想买衣服的时候,你可以去一家大商场,选一件自己最喜欢的衣服买下来;也可以去一家制衣店,将自己想要的布料款式等告诉对方,让对方为你量身定做一件衣服。这种制衣店似的体验过程就好比HOK为客户做酒店设计的定制过程。

  《设计家》:您是专门设计奢华酒店的,那您认为的奢华应是怎样的?

  茱莉: 虽然我与我的团队是专门设计奢华酒店的,但我依旧发现自己对奢华的理解与中国业主们的理解有点出入,他们总是说,这就是你们所说的奢华吗?太简单了,还不够奢华。

  我在哈佛教一个酒店的课程,每年都会去更新教案,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入当下奢华酒店设计的最新潮流。其实设计有千百万种风格,奢华可以是现代简洁的设计,也可以是一个时尚繁琐的设计,每个人对“奢华”一词的定义是不一样的。但无论如何,我觉得,真正的奢华酒店里的酒店服务应该是非常到位的,从这种软性的服务自然而然地体现出一种奢华的感觉。我看到过一张图片,图片里的套房被号称是中国今年最奢华的套房。可我无法理解,我无法得知它作为最奢华的理由。我觉得,奢华没有一个具体的定义,它不仅只是对酒店硬性条件上的要求,还必须有软性服务来体现。我想,一个非常简洁的设计也可以奢华,这个观点目前还不会被中国人认可。

  在合作过的业主之中,我看到一个趋势:随着业主见识过的建筑越来越多,他们对奢华的定义,及其本身的口味都会产生变化。在合作项目之前,我们会问业主最喜欢的一个酒店是什么?假设一个业主经常海外旅游,那么他们可能会说自己喜欢马尔代夫、巴厘岛的一个度假酒店。但相反,一个业主并没有过多海外旅游的经验,就可能会说一个某地建筑,但往往这个建筑类型并不适合他所要建造的这个酒店。相比来说,上海和北京这类一线城市的业主说出来的酒店更国际化一些,而二三四线城市的业主则会说一些非常本地化的酒店。在与外界接触越来越多的今天,业主们看得也越来越多,在他们的思维产生了一定改变的同时,也愿意接受一些新的东西。我想,或许在有一天,业主们也会接受现代简洁设计也可以是奢华的一种表现手法。

  《设计家》:请谈几个近年来您与你的团队在中国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及其设计思路。

  茱莉:我觉得上海外滩的半岛酒店是我们最得意的作品。作为一个位于外滩历史建筑群内的全新建筑,我们的设计理念是,将它打造成一个“历史建筑”,使其完全融入其中。“你们改造得很好。不仅符合现代,又能看到外滩历史建筑的韵味!”这是作为建筑设计师听到得非常好的赞美。还有一家是海南三亚亚龙湾美高梅大酒店的室内设计。美高梅酒店是有着美国大都会精神的品牌酒店,而三亚的美高梅是中国大陆地区的第一家,也是我们与之合作的第三家。在做这个酒店的时候,我们既要注意这个酒店品牌的品牌精神,又要融入海南三亚海滨度假元素,对设计师的要求非常高。在设计前期,我们对当地的自然文化环境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研究,在这些研究结果中提取设计灵感。由于它是一家有着大都会精神的品牌酒店,这使得我们无法将其做成一个传统型的度假酒店。所以,我们将这些当地的文化元素进行抽象化设计,融入酒店的各个角落,让我感到骄傲。

  《设计家》:您还有什么需要与读者说的?

  茱莉:对于那些有着酒店设计梦想的年轻人,我建议,不要固执地坚持在酒店设计这一条道上前进,其实,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人来说,你们更需要找到一个好的公司,它能培养你,能帮你打开视野,在这样的公司里,你可以从中吸取到它的经验和知识。在你有了足够设计经验后,转行也不迟。

  Julia Monk

  美国鲍尔州立大学建筑学以及环境科学学士,纽约州及伊利诺伊州注册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原BBG-BBGM创始人及董事长,现任HOK高级副总裁、酒店室内设计总监。曾于2009年在美国国家建筑师协会峰会上演讲,创立美国建筑师学会纽约的酒店设计委员会,并担任联合主席。同时,授课于哈佛继续教育学院酒店设计项目。

  2010年,Julia将原BBG-BBGM办公室迁至上海,旨在把重心放在拥有诸多业绩的亚洲市场,知名项目有:上海半岛酒店、泰国曼谷瑞吉酒店、三亚亚龙湾瑞吉酒店以及三亚美高梅大酒店等.2013年BBG-BBGM正式加入HOK。HOK酒店设计团队在她的领导下,成为酒店、酒店商业及室内设计杂志评选的顶级酒店设计公司排名第一的常客。

  茱莉·蒙克与中国酒店设计的缘分可以追溯到30多年前。之后的30余年里,茱莉·蒙克与合伙人共同创办了原BBG-BBGM设计公司。发展成为一家专注于酒店设计的精品事务所,并在中国完成了上海半岛酒店,深圳香格里拉酒店,三亚亚龙湾瑞吉度假酒店等国际知名酒店的设计。2013年之后,原BBG-BBGM正式加入HOK建筑设计集团,使这个酒店设计专业团队多了一份来自市场咨询与技术支持方面的底气。

  “我们见证了中国酒店行业30多年的变化。”茱莉在接受《设计家》杂志采访时提到,在这30多年里,中国酒店业已经从早期崇拜西方风格的阶段发展到尊重自己的传统文化的阶段。这一转变让境外的设计公司可能会面临中国国内一些设计公司的挑战。但,茱莉相信HOK是非常专业的,在酒店功能性设计上有自己的优势。

  茱莉认为,中国的业主已经摆脱了“给钱造房”的简单思维模式,现在的中国酒店设计行业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发展。而HOK拥有一个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团队,这保证了其设计的建筑是绿色的。

  虽说,茱莉在中国有30多年的奢华酒店设计经历,却至今无法认同大多数中国人对“奢华”一词的理解。她认为奢华没有一个固定的含义,必须有个软性的服务来做支撑。一个简洁的设计也同样称可以之为一个奢华的设计。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