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产设计:每个项目都有自己的故事
- 来源:设计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旅游地产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8-25 12:10
——访DC国际C+D设计研究中心主持建筑师 董屹
尽管在过去的几年中许多项目都与旅游地产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董屹说,其实自己和团队并没有刻意地在这个领域里拓展,只是项目本身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会朝着“旅游地产”的方向靠近。在董屹看来,旅游地产项目与设计的成立首先需要一定的地理条件作为基础。更重要的是,设计师需要找到项目及所在区位本身在文化上的独特性,加以适度的创新,并且充分考虑其商业运营的可行性。
在“挖掘文化点”的设计策略背后,有董屹对于文化、旅游、消费、现代生活的深入思考。他认为,关键在于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去理解“文化”与“消费”的关系:“我们为什么要找到文化点的差异?如果你找到了不同项目文化上的细微差别,而且让人们体会到了,产生了文化认同感,那他也就产生了身份的认同感,会因为喜欢这个地方的文化而喜欢这个空间,进而认同你的商业模式。”董屹表示,设计师其实能够在商业和文化之间找到平衡,把两者结合起来,“这也是我们DC国际一直在做的事情”。
《设计家》: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旅游地产项目的?
董屹:大概是从2009、2010年开始接触这类项目。其实,我们并没有特意要去做一些旅游地产项目,但是项目的地点会影响项目的走向。在许多项目的一开始,甲方的初衷可能只是做一个普通的项目,但最后因为特别的地理位置,导致它最终必须往旅游地产的方向去走,或者建成后也具备旅游的功能。比如说,我们正在宁波东钱湖韩林古村做一个项目,开发商想做一个包括公建、类居住功能的项目,但由于它的位置,规划局从城市的角度出发必然会作出限制,要求项目与古村的肌理相融合,和它的风貌一致,同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当然,也有像南京夫子庙改造这样定位清晰的项目,其目标就是恢复盛世时秦淮河的风貌。那样的话,我们会对它原有的建筑做一些修复,加以适度的创新,让它适应现在的业态、物业等功能上的需求。
此外,我们还做了一系列与旅游相关的项目,包括成都的中国艺库、以婚庆文化为主题的梁祝产业园、重庆香霏古街等。
《设计家》:您认为,此类项目中设计的重点(难点)是什么?
董屹:我认为,这些项目首先都会有一个地域的背景,否则还是比较难的。在了解项目所处地点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挖掘文化的差异性。现在做旅游地产不像以前,你做个仿古一条街,大家就都来了。除了基本的设施之外,文化内涵非常重要。我想,人们不是来看房子的——尤其是新造的房子。他们要来体验的是你房子里装的东西。
每个旅游地产项目都有自己的故事,设计师首先要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知道自己想讲的是什么。而且要挖掘不同项目中细微的、微妙的文化差异性,即“微差”,这是旅游地产设计精细化发展的趋势。比如说,南京夫子庙,其所处的环境已经决定了它的开发模式,它一个纯旅游的项目,不涉及原住民的生活,更多地是作为一个展示的窗口。我们在这里要挖掘它的贡院文化。怎么去挖掘呢?要关注其中各种细节。举个例子,以前秦淮河曾经是分河而治,河的北边是夫子庙,有赶考的贡院,而河的南边是一些香艳的场所,因此曾经有句话说“君子不过桥”——既然不能过桥,那就有了坐船过河的办法。你可以发现,河南边的房子都有水门,就像现在的别墅车库一样,人们可以直接停泊过来,进到房子里去……这些细节就很有意思。
又比如,我们说江南古镇的资源丰富,它们之间的差别是什么?朱家角和浦东的新场镇有什么区别?在朱家角,屋子一面临街,屋后有河埠头,所以我们在做证大西镇项目时基本延续了“街——屋——河”的关系。但新场不一样,它的居住模式是“花园在隔岸”,也就说每户人家都是由一进一进房子构成的长条儿,最后一进贴着河边,过了河,才是自家的花园和菜园。
《设计家》:那您能否具体谈谈新场镇这个地方的地理文化背景,对你们做设计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董屹:这是一个刚刚启动的项目,但是我们已经进行了很多的思考。新场镇有一个特点,就是它是以盐业兴镇,历史上其盐场税收—度为两浙盐区各大盐场中最多,元代著名画家陈椿创作的《熬波图》反映的就是煮盐的场景。如今新场镇的发展思路不是去做旅游,而是要把古镇的生活保留下来,做成一个活的博物馆。因此,今后那里的旅游集散中心是不让大巴进去的。这是一个新的开发思路。我们在设计集散中心的时候,考虑到它的位置在沪南公路边上,是城市的尺度,所以专注于追求“意象”。我们利用立面停车,在面向沪南公路这边做了一座“瓦山”,在大的尺度上表现它鳞次栉比的形态,而建筑的背面则是台地状的农作物,有点梯田的感觉。人们走进去,先是有《熬波图》里煮盐的故事,再进去,表达了“农桑兴市”的主题,然后是隔岸花园……隔着水是以宅院形式、但形式经过创新的游客中心。走过走过宅院,从园林出来,忽然之间就进入了古镇,等于之前是给人以铺垫,让人们可以重新收拾心情,走进新的世界。在我们看来,这里入口的做法要跟现代生活相适应,没必要去模仿旧建筑——要体验旧的建筑,应该是到古镇里去。同时,我们也考虑,新场古镇目前所缺乏的是什么?经过论证,我们觉得古镇的肌理很细密,它缺的正是一个“场”,用来作为居民婚丧嫁娶的场地,或者是当地一些“非遗”文化的展示和表演。在我们看来,旅游地产,除了硬件要跟上,它的内容也要跟上,否则是没有意义的。
《设计家》:这种挖掘“文化点”的设计策略,是基于您对于旅游、文化、地产开发关系什么样的思考而产生的?
董屹:我认为,文化和消费是一体的。在这个时代,如果只通过博物馆、美术馆这样的公益机构来传播文化,而不通过消费来进行传播,那么渠道就太少了。我们为什么要找到文化点的差异?如果你找到了不同项目文化上的细微差别,而且让人们体会到了,产生了文化认同感,那他也就产生了身份的认同感,会因为喜欢这个地方的文化而喜欢这个空间,进而认同你的商业模式。文化能够推动消费,通过消费来传播文化,它的广度又是可观的。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把文化和消费结合起来,找到最精细化的文化定位和表达方法。大部分的甲方做开发项目,包括旅游地产项目时都是要追求经济价值的,其中大部分产品都是出售型的,所以他们希望单元切割得更小、开放度更大……在这个基础上把文化融合进去,在商业和文化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是我们设计师能做到的。
《设计家》:除了找准文化点和设计手法创新之外,您对与旅游地产设计相关的运营问题有什么样的思考?
董屹:在做南京夫子庙改造项目的时候,我们是和一家商业策划公司“时尚生活”一起来做的,这样得到考虑的就不仅仅是立面改造、空间梳理,而是从业态的控制、产业结构的转化,到标牌店招,甚至精确到哪一扇窗户能开、哪一扇窗户不能开……都有严格的控制。另外,灯光、景观等也得到了综合的考虑。除了夫子庙改造项目,我们在其他几个项目中也正在实施合作。目前,现在很多业主还没有意识到整体、系统地打造项目的重要性,而我们是希望商业策划的团队能够更高地介入——从一开始就进行合作,跟建好了房子往里填东西,效果是不一样的。我们在跟业主沟通时,也希望他把运营的事情先说清楚。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团队,那是否可以补充进来,大家一起来做事。
项目名称:四川中国艺库
业 主:齐盛实业
项目地址:四川·成都
用地面积:1.5万㎡
建筑面积:2.2万㎡
项目进度:2013建成
项目位于成都龙泉驿区洛带古镇,北临洛带古街。项目为洛带粮仓旧址,身处川西客家文化的独特氛围,周边均为现状古镇老房子,项目在保留原有粮仓的基础上改造加建为以艺术为主题的综合商业街区,包括了博物馆、商业、餐饮、旅馆、艺廊等多种业态。设计以粮仓文化为主题,结合原有建筑衍生为独特的建筑形态,同时参考古镇的空间尺度,重在塑造有特色的街区形象和文化传承的实体,体现了客家文化植入融合的主题。
项目名称:香霏古街
业 主:泽京集团
项目地址:重庆·大足
用地面积:3.0万㎡
建筑面积:1.9万㎡
项目进度:建成
重庆大足素有“海棠香国”之称,项目以“海棠文化”为依托,不仅仅在设计中运用“海棠”的表面形态,还将融入“海棠”的文化理念,以真正达到“天下海棠本无香,昌州海棠却有香”的境界。设计创造一种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的邂逅,以内敛沉稳的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融入现代设计语言,为现代空间注入凝练唯美的中国古典情韵。它不是纯粹的元素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景观,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合适体现,让使用者感受到浩瀚无垠的传统文化。使用传统的造园手法、运用中国传统韵味的色彩、中国传统的图案符号、植物空间的营造等来打造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
项目名称:南京夫子庙改造(一期)
业 主:秦淮风光带管理办公室
项目地址:江苏 南京
建筑面积:1.6万㎡
项目进度:建成
夫子庙景区是南京的名片,这个重要的改造工程不仅要统筹商业规划,商业模式的更新换代,以及商业类型的整体提升,还要顾及与协调社会的整体怀旧情绪,文化认同和文化感知。现存建筑为当地政府于1980年代到90年代初复建的以明清风格为主的仿古建筑。DC国际对建筑立面、景观、灯光、店招店牌、景区形象标识、指示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和重新设计,同时创造性的打通秦淮河边的商业动线,在维护明清风格的基础上,提升景区整体文化内涵和商业氛围。
整体设计策略上提炼出“文化礼仪”轴线与“商业体验”两条轴线,并将景区城市入口,文德桥头,天下文枢,两街交汇进行重点打造,以营造出“整体的传统氛围、时尚的商业体验”的气氛。在建筑的设计改造上,遵循“一层时尚,二层传统”的原则,保持城市尺度的传统空间体验与近人尺度的时尚商业感受。不同的单栋建筑结合处,采用现代设计思路,以在传统商业街中起到点睛之笔。在材料选用上,选用现代材料来表达传统建筑的韵味与现代建筑的质感的结合。在建筑色调的选用上采用红、白、灰三种色调。红为窗,白为墙,灰为瓦,金为点缀,以在整体建筑上进行统一,为粉墙黛瓦的江南建筑符号增加了新的诠释。
董屹
建筑学博士、DC国际合伙建筑师、C+D设计研究中心主持建筑师、同济大学讲师及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取得建筑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今,其曾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香槟分校,并曾受邀作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城市化”课程客座讲师。其在科研领域致力于建筑设计方法的研究尤其是建筑图解理论的研究,同时主持相关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在DC国际,董屹的建筑实践立足创新,保持开放的心态,范围跨越文教、商业、酒店、办公、产业建筑和室内设计等各领域,其探索和关注包括空间公正的建筑观、文化与消费的相互认同、传统城市的文化更新和山水城市的隐喻表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