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酒茅台与毛主席的不解之缘

  《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酒在我国传统的礼仪文化中,一直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饮酒讲究礼仪礼节,以酒传情更是国人逢年过节,访亲探友的首选。一瓶好酒,决不仅是品饮助兴,它更应该是传承文化的窗口。茅台是中国酒文化的传承代表之一,毛主席虽然不善饮酒,但终其一身,也留下了一些和茅台酒的故事。

  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贵州省仁怀县茅台镇生产的茅台酒,一举夺魁,荣膺金奖,为华夏争得殊荣,名噪一时。国酒茅台获奖百年以来,留下许许多多的故事,也与众多知名人物有过种种联系,比如毛泽东。毛泽东并不嗜酒,却把酒视为礼仪文化的象征,以酒为媒介,借以抒发同志爱、战友情,以及革命之豪情,如“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菩萨蛮·黄鹤楼》,“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蝶恋花·答李淑一》等。他还常常以酒与政治联姻,与他的政治生活连在一起,这是他有别于一般人的地方。

  以酒为媒做斗争

  1935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经过贵州仁怀的茅台镇时,到了茅台酒生产的家乡,毛泽东便派警卫员陈昌奉与周恩来的警卫员魏国禄一道,用四块银元向茅台酒厂老板购买了两竹筒散装茅台酒,与红军将领开怀畅饮,共庆遵义战役的胜利。另据陈昌奉1964年12月回忆:“记得到了仁怀,主席开玩笑说,到产酒的地方了,要喝酒的赶快喝。主席的马夫老于用长竹筒把中间打通以后装酒,抬着走,就像机关枪,这次数他带的酒最多。那时到仁怀,群众没有怎样走,因此可以大量的买到酒。主席还跟我们谈到为什么茅台酒有名的道理。”

  两年后的1937年11月,毛泽东用长征中带到陕北的茅台酒,与王明的错误作斗争,这不能不说是关于茅台酒的一段有趣插曲。据毛泽东在陕北的警卫员叶子龙回忆,1937年11月,王明从苏联回到延安,下车伊始,便摆出一副领袖的样子,到处讲演,自我吹嘘。其实,他对中国的实际却知之甚少。王明虽然表面上服从毛泽东,但骨子里却认为毛泽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产阶级领袖,最多只能算一位“农民运动领袖”而已。由于王明打着共产国际的旗号,因此,在延安的十二月会议上,以王明为代表的错误主张一度得到与会多数人的赞同。对王明的所作所为,毛泽东有所考虑,也有所顾忌;但在原则问题上,他向来不让步,即使多数人站在王明一边,他也要表明自己的态度。

  叶子龙在回忆录里写道:毛泽东一般不直接与人正面交锋,认为那样很蠢很笨,常常旁敲侧击,引其他人说话或当事人坐不住跳起来。叶子龙记录了这样一个“插曲”:在十二月会议结束后,与会者会餐。在饭桌上,每个人面前放了两个盖着盖子的小搪瓷茶缸。毛泽东对王明说道:“绍禹同志,你猜一猜,这茶缸里装的是什么?不要揭开盖子,君子动口不动手!”王明刚要掀杯盖,想了一想,微笑着回答:“我猜嘛,是酒,对不对?”毛泽东说:“猜对了一半,一杯是酒,是长征的时候我们从贵州带来的茅台酒;另一杯是水,是延安的水。”停顿了片刻,他又接着说:“看来,要作出正确的判断,必须揭开盖子,看一看,闻一闻,必要时还得亲口尝一尝。”王明端起酒杯:“泽东同志又在讲实践论来了,来,大家为实践干杯!”在座的人都端起杯子站了起来。毛泽东说:“我是不能喝酒的,还是喝延安之水吧,干杯!”

  毛泽东用茅台酒说明实践论浅显的道理,看起来十分随意,却令在座的人心领神会,十分折服。

  惟有茅台喜相随

  红军长征结束后,也就是1945年的7月1日,著名人士黄炎培、褚辅成、冷遹、章伯钧、左舜生、傅斯年六位国民参政员,应中共中央、毛泽东的邀请,飞赴延安访问。翌日下午,黄炎培一行六人,应约到杨家开会访问毛泽东主席。

  黄炎培一行来到毛泽东的会客堂,见窑洞的四壁上张挂着几幅画,画中有一幅是沈钧儒次子沈叔羊的画作,画面上是一只酒壶,上写“茅台”二字,壶边随意地放了几只酒杯,画上有黄炎培亲手题写的一首七绝:“喧传有客过茅台,酿酒池中洗脚来,是假是真我不管,天寒且饮两三杯。”

  原来,1937年由大众出版社出版的赵文华著作《二万五千里长征记》一书是有一段文字写道:“他们在茅台时,找到一家酿酒作坊‘义成老烧房’。这是一座很阔绰的西式房子,里面摆着百余口大缸,每口可装几十担水,缸内都装满了异香扑鼻的真正茅台美酒,开始发现这酒坊的士兵,以为“‘沧浪之水可以濯足’,及酒池生浪,异香四溢,方知为酒。”

  国民党报纸利用“沧浪之水可以濯足”这句,添油加醋,大做文章,于是传播出红军过茅台时用茅台美酒洗脚的流言来。黄炎培本来就不相信国民党这种低级的谣言,便特意写了一首七绝《茅台》。延安毛泽东窑洞里的主宾看到沈叔羊画作旁的黄炎培题诗,话题自然围绕这幅画以及题诗展开了。黄炎培谈到,这画是1943年当国民党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中,叔羊为他父亲“画以娱之”。在请他题诗时,就想起了国民党报上登载的传闻,便题下了这首诗。何曾料到,这幅画竟挂在中共领袖的客厅里。一股知遇之感的暖流,瞬息流遍他的全身。

  毛泽东与黄炎培一行在窑洞洽谈之余,毛泽东宴请黄炎培一行,周恩来、陈毅作陪。席间,他们饮用延安少见的茅台酒。宾主谈笑风生,洋溢在一派友好欢快的气氛之中。将军诗人陈毅一时兴起,提议联句助兴,赢得大家赞同。毛泽东自告奋勇起首句:“延安重逢喝茅台”,周恩来接句:“为有佳宾陕北来”。黄炎培兴奋地念了自己过去诗中的一句:“是假是真我不管”。陈毅欢笑地接着也念了黄炎培过去诗中的一句:“天寒且饮两三杯。”

  由于黄炎培过去那首写茅台酒的诗在延安已广为人知,毛泽东听了黄、陈的联句后,笑着连说:“不算!不算!从头再来。”他马上又起首句:“赤水河畔清泉水”,周恩来续句:“琼浆玉液酒之最”。黄炎培接道:“天涯此时共举杯”。陈毅结尾:“惟有茅台喜相随”。

  吟罢,大家相视,抚掌大笑,一时在延安传为佳话。这不能不说是茅台酒获得国际金奖以后的沧桑百年中,赢得的最高礼遇。也是毛泽东以茅台酒为媒介,团结高层民主人士的有力佐证。

  1945年,为了促进国共和作,国民党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共商抗日方针。国共谈判期间,国民党代表张治中在重庆用茅台酒设宴招待毛泽东。从不喝酒的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也派副官买了几瓶上好的茅台酒设宴,招待毛泽东。冯玉祥之女冯理达回忆道:“应邀前来作陪的张治中一跨进门就发现了这几瓶酒,惊喜地说:‘有酒啊,这可是一大新闻。’酒席宴上,父亲亲执酒壶,给客人一一斟酒,并频频举杯,爽快饮尽,数杯下去,父亲依旧面不改色,谈笑风生。其实,父亲依然没有完全打破‘规矩’,他给自已斟的是白开水,并笑称自己喝的酒有100度。”

  中国高端白酒茅台酒,在中国政治风云变幻之际,也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邦交友谊传佳话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当晚开国第一宴上,一批茅台酒进了中南海怀仁堂,周恩来亲自审定,主酒为茅台。此后的岁月,国庆招待会上,均指定用茅台酒,“国酒茅台”从此定名下来。

  1949年12月,国家主席毛泽东对苏联进行友好访问,同时给斯大林庆祝七十寿辰。在随车运输的萝卜、大葱、苹果等众多礼品中,毛泽东不忘将茅台酒作国礼相赠苏联友人。毛泽东回国时,斯大林同样准备了厚礼回赠。

  其中有“斯大林汽车厂制造厂”生产的吉姆牌高级小轿车。当时有人以开玩笑的口吻说:“毛主席的汽车来得划算呢,是用茅台酒与大白菜换来的。”

  1950年,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高岗,在东北弄到一条射死的老虎,专程送给毛泽东。北京同仁堂名师用茅台酒将此制成虎骨酒。毛泽东原封不动把酒坛埋起来,一直不曾饮用。毛泽东去世数年后,发现了这坛酒,政治局常委和几位老同志各分到一瓶用茅台酒浸泡东北虎骨的老酒。胡耀邦分得一瓶,一直珍藏着。1985年,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上,聂卫平崭获第一,胡耀邦把聂卫平叫到他家里说:“你为国家立了大功,今天要送你一瓶好酒。”这瓶酒,就是胡耀邦分得毛泽东窖藏茅台虎骨酒。聂卫平喜获胡耀邦相赠的美酒,当时就有人出价100万元想买去。

  建国后,毛泽东一直关心着茅台酒的生产。1958年中共中央召开成都会议期间,贵州省委书记周林陪同毛泽东去杜甫草堂,毛泽东问周林:“茅台酒现在情况如何?用的是什么水?”周林说“生产还好,就是用的赤水河的水。”主席笑着说:“你搞它一万吨,要保证质量。”

  在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关心下,1959年国家即投资120万元建设茅台酒厂。

  1950年代,朝鲜人民共和国首相金日成访问中国,毛泽东用茅台酒款待,深受金日成喜爱。1973年3月,金日成又向毛泽东提起了茅台酒,毛泽东一个电话到中央军委,指定要1952年生产的茅台酒三箱,速用飞机送北京,两箱送金日成,一箱留在中央。

  为什么毛泽东指定要1952年生产的茅台酒呢?1952年,茅台酒刚由三家(赖、华、王)酒厂合为一家,其时,虽然只有49名员工,却是集三家之长酿造出的茅台酒,在全国第一次评酒会上一举夺魁。

  以后的每年春节,中国驻朝鲜大使都要按毛泽东的规定为金日成和金正日赠送茅台酒。

  毛泽东用茅台酒为中朝的友谊留下一段佳话。

  1957年5月17日,苏联领导人伏罗希诺夫访问中国,毛泽东又用茅台酒招待外宾。毛泽东招待外国的国家元首,都用中国民族珍品茅台酒。

  毛泽东平时虽然不善饮酒,但在大江大河游泳之后,喜欢用茅台酒提兴或御寒。

  1956年6月1日上午,毛泽东第一次畅游长江约15公里后,上船用餐。特级厨师杨纯清为毛泽东做了四菜一汤,即清蒸鳊鱼、烧(草)鱼块、回锅猪肉、炒青菜和榨菜肉丝汤。餐间,毛泽东喝了一小杯茅台酒,吃了一小碗米饭。

  饭后,毛泽东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对杨纯清说:“杨师傅,我刚刚写了一首新诗,送给你要不要呀?不喝茅台酒,不吃武昌鱼,我是写不出诗来的。”这首词就是名扬一时的《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逝世后,在其卧室的遗物中,发现有一个大玻璃瓶,内装约四公斤茅台酒,浸泡着高丽参(金日成的赠品)。这是1970年代以后,鉴于毛泽东的健康状况不如从前,睡眠质量下降,他又不愿意吃补品,工作人员便用茅台酒浸泡金日成相赠的高丽参,让他临睡前喝一点,以促进入睡,但毛泽东始终没有喝过。现在,这瓶酒已作为国家一级文物陈列在湖南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内。

  文/唐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