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找到中国品牌的可能性
- 来源:设计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家具,定制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9-15 16:23
吕永中
CIID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吕永中设计事务所主持设计师,半木品牌创始人兼设计总监。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留校任教逾20年,长期致力于建筑室内空间及家具设计。多样化的经验来自于对传统中国文化根深蒂固的景仰以及在实行与阐述当代设计时提出的特殊论点。
其于2011、2012连续两年被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评选为“CIID中国室内设计十大影响力人物”。家具设计作品应邀参加荷兰设计周、米兰设计周,2012、2013连续受邀北京保利春秋拍卖“现当代艺术设计专场”。空间设计作品获得美国IIDA国际室内设计协会2011年度最优秀空间设计大奖,2013年入选美国《Interior Design》中文版“设计名人堂”,并于国内外的媒体报导当中被喻为中国独创设计力的代表。
今夏,设计师吕永中创立的家具品牌半木走出上海,在北京草场地拥有了新的展示空间。关注当代中国生活方式,专注于设计研究的北京半木空间及吕永中工作室开幕,帖子一出,一时间在设计师朋友圈被刷爆,大爱老吕半木的呼声不绝于屏。半木的成长,对中国设计师而言,是一个可爱、可观、可学的示范,是一个看得见的未来。6月27日下午,吕永中从刚开业的北京半木空间繁忙事务中抽身回到上海,与“中国设计精英之旅”来自成都设计界的四川同乡、同行聚谈半木的设计哲学和成长历程。同时作为设计师和品牌经营者,吕永中认为,设计是整体的,设计师如果更懂品牌,设计会做得更好。当下中国的产业已到达一个临界点,各个行业,都开始看到一些可能性。七八年前,当半木开始创立时,这种可能性尚未呈现,而半木的意义,就是尝试找到这种可能性,进而作为一种经验,让人们可以在各个行业中去更多地尝试。“我觉得这是我经营半木最重要的意义。”
从不低估消费者
2006年,我们在上海新天地开了第一家半木的概念店,只有23.5平方米。那个地方给了我很大的感触。当时我们设计这些产品时,不知道有没有顾客,只是做出来,和大家做一个展示和交流。后来真的有很多人来买我们的家具。尤其感动我的是有一些人,来的小店,或许哪天就倒闭了,却还会来买家具,持续用下去。所以,我有一个观点:从不低估消费者。我是设计师,也是老师,原来总认为我们是引领消费者、指导消费者的,后来发现,消费者的很多倾向都是潜藏的,设计师只是将这种倾向激发了出来。实际上是消费者成全设计师。市场也是如此。很多人做市场研究,分析半木没有市场,我并不这么认为。苹果的市场也是激发出来的,中国企业缺少的是开拓新市场的能力。我们都是红海竞争,在已知的市场空间里打得头破血流。我想我有能力去创造新的市场。当然,那时还谈不上企业和品牌,只是在摸索我们是谁,我们的意义和使命是什么。
来自小菜场的灵感之光
在新天地开了两年后,我们找到了湖丝栈创意园区的一所老房子。这栋房子的外面原来是一个小菜场,要经过马路菜场才能进来。进来后,我发现这栋房子的设计非常认真,追求品质。虽然它的历史不长,只有一百多年,但我能感受到它曾经的主人、彼时的民族企业家认真做事的精神。建筑背后是当时的人在当时环境中的状态,就像我们现在看一些老的器物,哪怕是文革前的器物,从设计角度看并不算好,但却有种平和之气,表现的是那个时代的精神宇宙里承载的内容。
房子里的空间是砖墙,我又用两堵厚的白墙做了分隔。我把它看做一个城,走进展厅,好像走到了城外。我在适中写道“在被城市遗忘的角落里,也悄悄地遗忘了这城今夏,设计师吕永中创立的家具品牌半木走出上海,在北京草场地拥有了新的展示空间。关注当代中国生活方式,专注于设计研究的北京半木空间及吕永中工作室开幕,帖子一出,一时间在设计师朋友圈被刷爆,大爱老吕半木的呼声不绝于屏。半木的成长,对中国设计师而言,是一个可爱、可观、可学的示范,是一个看得见的未来。6月27日下午,吕永中从刚开业的北京半木空间繁忙事务中抽身回到上海,与“中国设计精英之旅”来自成都设计界的四川同乡、同行聚谈半木的设计哲学和成长历程。同时作为设计师和品牌经营者,吕永中认为,设计是整体的,设计师如果更懂品牌,设计会做得更好。当下中国的产业已到达一个临界点,各个行业,都开始看到一些可能性。七八年前,当半木开始创立时,这种可能性尚未呈现,而半木的意义,就是尝试找到这种可能性,进而作为一种经验,让人们可以在各个行业中去更多地尝试。“我觉得这是我经营半木最重要的意义。”
从不低估消费者
2006年,我们在上海新天地开了第一家半木的概念店,只有23.5平方米。那个地方给了我很大的感触。当时我们设计这些产品时,不知道有没有顾客,只是做出来,和大家做一个展示和交流。后来真的有很多人来买我们的家具。尤其感动我的是有一些人,来的小店,或许哪天就倒闭了,却还会来买家具,持续用下去。所以,我有一个观点:从不低估消费者。我是设计师,也是老师,原来总认为我们是引领消费者、指导消费者的,后来发现,消费者的很多倾向都是潜藏的,设计师只是将这种倾向激发了出来。实际上是消费者成全设计师。市场也是如此。很多人做市场研究,分析半木没有市场,我并不这么认为。苹果的市场也是激发出来的,中国企业缺少的是开拓新市场的能力。我们都是红海竞争,在已知的市场空间里打得头破血流。我想我有能力去创造新的市场。当然,那时还谈不上企业和品牌,只是在摸索我们是谁,我们的意义和使命是什么。
来自小菜场的灵感之光
在新天地开了两年后,我们找到了湖丝栈创意园区的一所老房子。这栋房子的外面原来是一个小菜场,要经过马路菜场才能进来。进来后,我发现这栋房子的设计非常认真,追求品质。虽然它的历史不长,只有一百多年,但我能感受到它曾经的主人、彼时的民族企业家认真做事的精神。建筑背后是当时的人在当时环境中的状态,就像我们现在看一些老的器物,哪怕是文革前的器物,从设计角度看并不算好,但却有种平和之气,表现的是那个时代的精神宇宙里承载的内容。
房子里的空间是砖墙,我又用两堵厚的白墙做了分隔。我把它看做一个城,走进展厅,好像走到了城外。我在适中写道“在被城市遗忘的角落里,也悄悄地遗忘了这城市。”在这六年中,我们在这里研究、讨论,是与人交流。在与人交流中,我收获良多。包括半木这个名字,不断有人问我它的含义,也不断有人赋予它意义。我喜欢这样的状态,我希望它不断有更多的解释,带给人更多的思考。
有人问我为什么选择这个地方。我想,首先,当时它的租金很便宜(但现在已经不便宜了),离市区也不远,并且这栋建筑能给我们带来能量,帮助我们推进工作和生活;其次,它的门口有一个小菜场。别人认为这很低档,所以不租,但对我来菜场与半木是有关生活的。菜场是关于吃的,半木则是关于居住的,我认为这两者没有矛盾。区别在于菜场是原生态的,半木的家具是从原生态中设计、提炼出来的。我帮爱马仕做橱窗设计时,就在菜场一圈一圈地走,这一季度的灵感就想出来了。后来我告诉爱马仕的品牌总监,他不相信,问我这些东西怎么来的。我说不好意思,就是门口马路菜场里面来的。
去年,我们在上海文定生活广场开了一家店。从去年十月份到今年六月份,在北京的草场地国际艺术村,我也做了一个半木空间。这个空间有更多新的家具和空间理念的探索,算是一个小的阶段性的生活方式与美学系统。我们把自己倡导的,或理解的当代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用一种美的方式呈现出来,反响还不错。
设计是关于生活的大艺术
对于家具,我认为,首先必须舒服。舒服是我们当代的标准,古代并不是这样。明代家具,在结构形式各方面达到巅峰,但并不是说它在人体工学上达到什么高度,而是更强调礼仪,强调尊卑关系,注重物件对人的塑造。这和当时人们的观念是一致的。中国造物是一脉相承的,大木作、小木作,诗书画同源,它们都强调“道”,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古代非常统一的观念。进入现代社会,各种观念互相交融碰撞,我们渐渐失去了这些。
我受得是西方的现代设计教育,我带着现代观念重新去寻找一种解释或理解“道”的路径。家具的舒服有很多层面,有视觉上的,也有触觉上的。我觉得东方的美除了视觉以外,也离不开触觉。我们现在是视觉时代,追求“看上去很美”,缺乏触觉感受。但我们真正使用家具的时候,大部分还是靠触觉。人出生的时候,是通过触摸认识这个世界的,不是靠语言,也不是靠文字。当然也靠视觉,睁开眼看东西,但更相信触觉。后来我们慢慢地把它丢失了。实际上触觉使你离物更近,与物更相融。所以我所有的家具对触觉要求都很用心。
比如椅子,现在已经有很舒服、很经典的椅子了,就像汉斯的那把中国椅子,大家都认为好,但是不是没必要再做椅子了呢?我发现触觉,或者是真正的东方人体工学可以改进舒适度,所以我设计的苏州椅比它更加舒服。不是说我的椅子更好,而是说我们永远可以找到一些微妙差异的地方。现在虽然是国际化,但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地域性的差异,而且对这种差异,即特定时空上差异的重新定义,就是创新。
我始终不把设计当成工具,而是把它放到整个系统里面,包括市场、人文、造物的理念等。我一直强调造物之前的格物,只有格出“道”来,我们才觉得心里有底,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这是与古人一脉相承的。设计这个行业,只有把它的“道”找出来,成为社会人文的一部分,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设计本身是一个手段,就像作家写小说时,写出的字和出版的书都是手段,里面的内容才是目的。我希望有一天设计对生活有更大的贡献,我甚至觉得设计是所有行业里面贡献是比艺术贡献更大的,因为它真正帮人解决了一些问题,不管是生理上的需求还是精神上的需求。我想润物细无声地去解决,就是大艺术,而它的社会价值或艺术价值不低于任何行业。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去认识设计的话,就会很有意义。
互动问答
设计是一个整体
张英武:您现在研究的方向是什么?您平时是关注家具多还是空间多?
吕永中:我从来都是把空间、家具,包括其他方面的设计都看成一个整体,只是载体不同。其实你看我的家具室,跟空间也是很像的。除了事务所和半木,未来我还会建立一个家居空间。半木进行品牌实践,事务所和空间主要是解决一些问题。
设计是整体的,设计师如果更懂品牌,设计会做得更好。企业家如果能懂产品的附加值,能够指导品牌的话,会更好。半木家具,我就在向品牌方向实践。这样你就知道在这个系统里,我们能做到哪一步,什么不能做。自从经营半木后,我对设计的作用理解得更深了,因为品牌也要卖,也需要消费者、结构、工厂生产等。之后我再帮别人设计空间、产品时,因为我实际做过,我就跟他们有更多的语汇交流,尝试找到一些共同点。
我觉得现在中国的产业到达一个临界点,各个行业,无论是做瓷的,做石的,做玉的,做木头家具的,还是做服装的,都开始看到一些可能性。七八年前是没有这种可能性的。我觉得半木的意义,就是把这种可能性识别出来,或者说尝试找到一种可能性,作为一种经验,让人们可以在各个行业中去更多地尝试。我觉得这是我经营半木最重要的意义。
做家具需要积累
张英武:您是想让品牌的艺术性更强,还是生产价值更大,带来更多的效益?
吕永中:你说苹果最初很小众吧?后来变得大众了,那有很多的机缘。对我来说,我不去想这个问题,到底是做大众的还是做小众的,并且我认为大众、小众是一个惯性思维。中国无小众,我们国家的人口基数太大,1%的中国人,就是巨大的大众。所以我们有的时候少创新,是我们用一种模式禁锢了自己。有人说半木没人买,但是我们现在天天都来不及生产,所以我现在在想生产怎么办。
王建荣:我想问一下吕老师,你们的家具都是特别定制的吗?
吕永中:小批量生产。家具行业不同于手机行业,一次生产几十万件,家具行业一批生产50把椅子,就算批量了。
王建荣:我在成都有个朋友,以前是做定制家具的,我就在他那里定制了一些家具,但是做出来很糟糕。
吕永中:所以我不做定制。定制是今天做这样,明天做那样,没有积累的。做家具必须要有积累。上次有一个客户来跟我说,他有一批木头,叫我帮他定制一些家具,设计费给我开得比较高。后来我对他说,我不能做这件事,我要对你负责,因为如果我对你的材料没有研究透,做了以后是要出问题的。我们现在用的材料,已经有七八年了,我们只用这些,因为要对材料琢磨透彻。第二,定制是没有时间推敲的。家具成品从图纸到实际成形,我们要经过很多次推敲。这两个问题都会制约它最后出现的成果。
说到研究材料,有人问我,你为什么天天盯着木头。他们认为木头很简单。其实研究深了,每种材料都有许多东西可以挖掘。我比较受教育的是,十几年前我与日本的一家设计公司合作,叫超级土豆(Super Potato),很有名的。我跟他们配合做一个娱乐总汇,他们做空间,我们做软装,艺术陈设。我一看,超级土豆公司不大,只有四个人,我想四个人能做这么大的项目吗?结果来的人,他徒手把这个项目里面的结构全部画了出来。这让我吓了一跳。做空间的室内设计师,居然能把家具的面料徒手全部画出来,一层一层的。当时我特别惊讶。现在想一想,我自己也在做这件事。
吕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