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手为繁华 覆手归简约

  • 来源:设计家
  • 关键字:禅意,四合院
  • 发布时间:2014-09-16 08:45

  ——访上海禾易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陆嵘

  陆嵘

  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

  2002年4月至2006年12月曾任职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室内设计景观设计部主创设计师、主任助理;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任职上海现代建筑装饰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三设计所常务副所长;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任职上海HKG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中方设计总监/合伙人。2014年1月起,任职上海禾易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是由原“上海HKG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原班人马,正式改制而成)设计总监及合伙人。其设计的项目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并荣获得上海十大优秀青年室内设计师及2009年度中国首届中华文化人物称号。2012年荣获“上海青年高端创意人才”称号;2013年荣获“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2014年荣获“上海市优秀女设计师暨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及“2013年精品家居·中国十大高端室内设计师”称号。

  今年以来,当上海禾易这家公司名称出现在一些项目设计名单里时,人们难免会有些陌生感,但其设计总监陆嵘的名字却是业界耳熟能详的。年初,原中加合资的HKG由原班人马正式改制为上海禾易。对于改制的原因,陆嵘告诉我们,这是市场在变化,现在的业主越来越喜欢在项目中体现中国文化,这也就需要设计师拥有很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境外设计师的优势在这一类项目中已经越来越不明显。改制后的上海禾易越来越偏向于做文化项目,这其中也包括需要有文化背景的酒店、会所等。

  从国有大院到外资合资到如今的民营独立事务所,陆嵘的职业经历贯穿了当下中国设计事务所的所有类型,其设计风格有如梵宫般繁华,亦有如灵山精舍般简约,但从内心而言,她更加喜欢简单朴素的设计。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禅修”成了人们摆脱压力回归内心的一种生活时尚,因为无锡灵山精舍项目的成功,很多人会将陆嵘的设计与禅意联系起来。陆嵘坦言,禅具有很高的哲学境界,自己的理解尚在精进中。“我觉得,‘禅’应该是低调而不张扬的,它注重修心。如果谈到今天的‘生活’主题的话,‘禅’的生活也应该是最简朴的生活,以小见大,在一花一草之间便可看见禅的世界。”

  设计中融入中国元素变得越来越重要

  《设计家》: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是什么原因让您选择了建筑设计?请简单谈谈您的职业经历。

  陆嵘:我小的时候就喜欢绘画和涂鸦,特别喜欢将自己的想法用图画的方式表达出来。也是因为这个爱好,我在中学的时候就参加了报纸上的平面logo设计征集活动。选择建筑设计的原因也是很单纯,因为我高中时期的成绩不错,而建筑设计专业不仅高考分数比较高,且还需要一定的绘画功底,我认为这个专业是既不浪费自己的分数又能发展爱好的一门学科。当然,在那个时候,根本不知道这个行业所需要承担的责任。

  我的职业经历很简单,由于硕士期间的方向是室内设计,在毕业之后便进入华东设计院室内设计部工作。华东设计院是国有大院,所接的项目规模较大,且华东院的室内设计部的设计师并不是很多,在这种情况下,我在进院一两年之内便有机会承担一些重要的项目,这对我而言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以致于我在28岁做梵宫项目时毫不畏惧。除此之外,大院有着许多优秀的建筑师,他们的整体观念非常好,能与他们共同承担大型国家项目就显得不那么可怕。对于一个年轻设计师来说,有如此好的机会实在不容易。后来,通过华东院,我们认识了一家加拿大的设计事务所,并且有了很好的合作。在华东院工作了五、六年后,正逢华东院室内设计部被合并进现代集团的环境院,就在这个合并期间,我和我们团队中的一小部分人离开了华东院,与加拿大HKG,成立了上海HKG。

  《设计家》:您当年为何离开华东院?而HKG又为何改制成为现在的上海禾易,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在改制后,上海禾易的发展方向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陆嵘:华东院虽说有很多国有大型项目,却极少有机会能让我们做到酒店项目。往往当年的酒店项目业主都特别喜欢找境外事务所,好似找境外设计师设计便是提升了整个项目的品质,顺应这个市场的要求,我们与加拿大事务所的合作也能让我们有更多机会做到这样类型的项目。

  HKG在经过这四五年的成长后,中国的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业主越来越喜欢做一些文化类的项目,这也就需要设计师拥有很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而境外设计师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及文化背景,在与业主交流的时候也会出现语言等方面的障碍,在这一系列情况下,境外设计师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在这种时代潮流的驱动下,我们团队的发展方向与加拿大HKG也有所偏差,于是,我们彼此解除中外合资的契约,将以前的HKG改制为上海禾易。当然,现在,曾经的外方合作伙伴仍是我们的顾问,如果遇到国际化的设计依旧会一起合作。

  《设计家》:改制后的上海禾易拥有怎样的优势?能否简单与我们阐述下?

  陆嵘:改制后的上海禾易越来越偏向于做文化项目,这其中也包括需要有文化背景的酒店、会所等。此外,在做了上海世博洲际大酒店之后,公司也陆续接了希尔顿、温德姆等高端国际性品牌酒店的项目。上海禾易相比其他公司,做这类酒店时更能很巧妙地将中国的文化元素融入设计之中。

  重视光线及材料的局部利用

  《设计家》:在做室内设计的时候,您的设计在色彩的搭配上及材料的选择上有什么自己的偏好吗?为什么?

  陆嵘:我可能还是偏爱灰色多一点。这种颜色比较中性,我觉得用这种颜色做一个打底处理之后再去构筑空间的话,加入其他颜色会比较协调。假如,你喜欢暖色调一点的,就可以加入一些橘色、橙色;再如,你希望空间变得清新一些,那么也可加入些许冷色调的色系。在各种颜色的配合下,灰色成为这个体系的主线,也可说是一个背景,然后在这个主线中加入其他色彩,从而形成一个空间小主题,这是我常用的手法。我们在做大隐于市的四合院项目的时候,其木饰面的选择相对偏灰。然后,在不同的空间中投放不同的颜色。比如,我们在茶室中加入了绿色,设想,倘若空间底色是米黄的话,绿配黄就会显得有些冲突,但是用灰色就没有影响。

  《设计家》:您在设计中是否注重光的运用?您在空间设计中对光线运用方面有怎样的看法和习惯?

  陆嵘:对,非常注重。我硕士期间的毕业论文所写的议题便是室内设计中“光”的运用。我认为“光”是室内空间非常好的推销员。在写论文的时候,我就会去做很多体验式的研究。比如在超市,我们所看到的水果都是打了光的,怎样打光才能让这些水果看着新鲜,如果光线运用不佳的话,很有可能会导致原本新鲜的水果卖不出去。我觉得,学生时期对它的研究在我后来的设计中有着很大的帮助。

  我们在做酒店项目的时候会与专业的灯光顾问一起合作。在把握大规模灯光计划的时候,灯光顾问会给我们很好的建议。在某些情况下,光也是材料的一种,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减少了我们对材料的依赖,比如在上海世博洲际酒店的三层有一片编织的墙面,我们在这个墙体背后给它按了一个背景灯,这个灯光渗透金属片产生很迷幻的效果,这便让这个墙面变得很出彩。它与材质本身无关,而是光所塑造出来的一种质感,我很喜欢。

  除此之外,我还比较注重灯具的选择。有些灯具的造型很一般,但是它所表现的“光”却很有意境。比如我在做禅意空间的时候经常会选用的烛影灯,它本身不漂亮,一片白光,但当它通过某些介质所投影出来的光影却是很有感觉的。还如我们自己设计的一个竹灯,它本身也很简单,只是一个圆圈,当中放了一个蜡烛,灯是静态的,但你能感觉到烛的动态。这种惟妙惟肖的感觉是其他材质所无法表现的。

  《设计家》除了色彩、光线上的选择,您对材料又有什么偏好?能否分享下您的经验?

  陆嵘:我喜欢地毯、竹子、镜子等素材的运用。地毯是一种柔性材料,在塑造空间、线条的时候,由于这个材料的特性,它的合理利用能让整个大环境变得更为协调,起到了柔和这些线条的作用。首先,我在硬装方面还是比较喜欢大刀阔斧,线条也喜欢直线,但是出于女性本身的一些喜好,还是会在细节部分融入一些柔和的元素,而地毯就是一种非常合适的材料。

  在空间中放入竹子这种材料其实与我做很多禅空间有关。人们一提起禅,总是会想到竹子这个材料。竹子是有自己的气节的,而它的这种气节与禅相融合:质朴、简单、比较容易让别人接受。至于镜子则与光一样也是一个很讨巧的材料。蜗牛坊的设计中对镜子这个材料的运用比较多。一方面,镜子是光的一种辅助。镜子里面的都是别人,没有自己,这种“谦虚”的特性导致它很难与任何东西冲突。另一方面,镜子在空间布置上也起到了延续的作用,它的特别就在于能让空间变得似幻似真。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虽说它有那么多的优势,可在利用它的时候还需一些谨慎的态度。中国人对镜子是有所忌讳的,业主会对“镜子”这个名词产生抵触心理。并且,设计师在利用镜子这种材料的时候,巧妙运用也非常重要。

  《设计家》:您在上次接受《设计家》采访时,曾说过设计一个空间就是在讲述一个故事。这个设计的故事性应该如何体现?能否举例说明一下?

  陆嵘:这些故事,有的抽象一些,有的具象一些。但是,我觉得,只要你从故事入手,让业主跟着你的思路进入到你所创造的意境当中,你的方案就会比较容易让对方接受。比如在做一个山水画风格的售楼中心项目时,业主就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为什么要在空间中做一幅山水画?为什么要在中间放一个圆?这一系列的形态是怎么形成的呢?假设在那个时候,你没有告诉业主你所描述的那个故事是什么,也许就会让项目变得停滞不前。所以,在与业主汇报项目设计理念的时候,我经常会与业主讲述一个设计的故事。那个项目设计方案递交的时候,我对业主说了一首禅诗: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它涉及到禅的三大境界,所以,喜欢禅学的业主也都能理解其所蕴含的道理,并且因这首诗而找到了与设计师的共鸣。随后,你便可以让设计根据这个故事展开,也就造就了现在所建成的样子,必须是山水画,中间也必须是个圆!

  简单素雅的生活空间是适合中国人的

  《设计家》:您的很多设计中会突出空间设计的“禅意”,您对这个词是怎么理解的?与此同时,您是如何将这个概念运用到设计方案中去的?

  陆嵘:说实话,我对“禅意”一词的理解至今仍无法到达一定的高度。我觉得我目前所理解的“禅意”更多得只是视觉上的体会。我们可以从日本禅宗的寺庙中的枯山水之类的造景手法以及中国古人所留下来的禅话与禅诗去体会他们所诉说的意境。我觉得,“禅”应该是低调而不张扬的,它注重修心。如果谈到今天的“生活”主题的话,“禅”的生活也应该是最简朴的生活,以小见大,在一花一草之间便可看见禅的世界。

  禅具有很高的哲学境界,从一个简单物件去感受整个世界,当然,这个世界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世界,它需要我们慢慢体会与感悟。在类似主题空间塑造的时候,设计师需要去做一个减法,让造型、色彩等尽量简单,用质朴的语言去说明这个主题。

  《设计家》:事实上,中国人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当中。现在如“禅意”般素雅的空间还适合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吗?对一些建筑盲目西化的现象有什么看法?

  陆嵘:我觉得市场上出现那么多仿欧建筑其实只是反映了一个时期的现象。在这个时期,中国人就是喜欢欧式的东西,他们认为只有西方的东西才能打动自己的心灵。所以,作为设计师的我们就更应该多研究符合现代东方人生活的设计,别人的东西终究是别人的,住久了,看多了,还是会出现诸多的不适应。

  其实,我觉得这种融入中国文化,简单素雅的空间设计至今仍是适合中国人生活方式的。我认识很多朋友,早些年,他们家里的装饰都特别的美式、欧式,与这些欧式雕花、水晶灯朝夕相处很多年后,你就会发现这些东西并不是我们所适应的。当你看到灵山精舍之时,你会意识到,原来并不是中国古典的东西无法打动自己,而是自己并没有接触到以此为主题,又以现代美学精心设计的此类空间,从而错误地认为只有西方的元素才能打动自己。

  从市场上来看,无锡灵山精舍项目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精舍从来不做广告,靠着口碑慢慢做出了自己的品牌,我们欣慰地看到,这个酒店之所以吸引大家,还是因为其在骨子中所拥有的东方气质。在看腻了欧式的浮华后,精舍中那些东方人喜欢的色彩与精神力量却成为了这些人的新宠,起到了一些共鸣的作用。

  《设计家》:您所做的设计中,有的如梵宫般繁华,有的如精舍般简约,您个人更偏向于哪一种设计?

  陆嵘:从我内心来说,我更加喜欢简单朴素的设计,我认为这是我自己想要表达的设计,但是如同梵宫这样的文化建筑项目更多的是体现一种责任感,尤其在做完梵宫之后,尽善尽美成为我们团队负责任的一个态度。后来,梵宫这个项目也在社会上取得了一些反响,获得了中华文化促进会所颁发的奖项。在那个瞬间,你会发现,原来,我们所做的这个项目是有一定历史意义的。

  一方面,梵宫这一类的文化建筑会成为一个历史的记忆,留到很久之后;另一方面,文化项目中所体现的中国元素,从某个层面上看,也是在让人们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我认为有着很好的宣传效果。我们将原来那些躲在艺术展厅中的工艺品全部挖掘出来放在大殿之上,让大众观摩,让人们发现,这些传统文化艺术品与原来的建筑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便可以变得那么美。梵宫这个项目集合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无论是东阳木雕还是中国古典雕塑都在这个项目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这些手艺得到运用之后,就会引起更多人关注这些即将失传的手艺。在之后我们所做的九华山项目、山东儒宫项目等,使得我们不断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也让我们有了很好的文化根基。通过这些历练之后,在酒店项目中摘取一小个片段就会有个不错的效果。

  要与业主一起把握“简约”的度

  《设计家》:能介绍下目前的重点项目吗?

  陆嵘:灵山的拈花湾小镇项目还在进行当中。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在山东百花谷的酒店,因为酒店位于孔子的出生地——曲阜尼山,所以它也就被设定为融合儒家文化的精品酒店。拈花湾小镇中心拈花酒店的规模比较大,内涵400多个客房,是灵山精舍的扩大版。对于我们来说,如此大规模的禅意酒店项目也是第一次做。由于大规模酒店的管理公司比较多,我们与业主的争论也比往常其他项目更加激烈一些。“简”的度在哪里?业主要考虑的是400多间客房的正常运营,过简的设计能否让大众所接受,他们担心酒店会不会因为色调用得太冷、太灰而影响其客流量,所以,业主则希望设计能够活泼一些,不那么素净。可设计师则觉得既然要做成禅意风格的酒店就要做得纯粹一点,把许多色彩做进去就会将禅意的主题破坏了。我们一直在寻找这个平衡点,在还没建成面向市场之前无法定论谁对谁错。当然,目前,项目的基本方案已经确定了,基本还是延续了我们设计师的想法在做。

  《设计家》:在与业主产生分歧时,您会怎么做?

  陆嵘:由于做了灵山精舍项目,现在来找我们做禅意空间的业主比较多,而这些业主大多对“禅”有所认知。一般业主都能理解设计方案往“简”里做这一点,但究竟“简”到哪个程度则会有一些争执。一个项目,业主不是最后使用者,而最后使用者是否能接受这个“禅”的概念,双方的交流和协商就很重要。我们不能把一些对“禅”感兴趣而理解的境界还不那么高的业主拒之门外,设计师需要做的是不断地引导与调整,不断地与业主进行磨合,把设计师对美的想法与业主的观念相融合,从而做出优秀的项目。当然有很多业主也会给予我们很好的想法,可以让我们从与众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设计。

  除此之外,我在成本的预算上面也会与业主的预算有所偏差。比如,我们比较注重对“光”的运用。在灯具的选择上其实有很大的价格差,也许一盏灯的外表相似,可内在不一样,价格就要差距很多。比如大隐于市的四合院项目的设计中用了很多灯具,这些灯具的价格比普通的灯具要贵近十倍,它从外表来看与平时选的灯具没什么两样,但是它的光束以及空间的穿透力是非常棒的,这种灯具的利用能提升整个空间的气质。有的时候,业主不能理解用那么贵的灯具的理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用活生生的案例告诉他。首先,设计师会让业主看行业内优秀作品中灯的运用,其次,也会要求业主试灯,通过这种对比性的试验来发现价格贵与廉价的区别性。有的比较差的灯所射的光是发绿的,这种光的还原性比较差,会影响整体效果。往往在那个时候,业主就会信服。

  《设计家》:请简述下中国建筑及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

  陆嵘:从我的感触来讲,早些年,我们的设计都是学习欧美。前几年,中国人开始感叹自己为什么不能做属于中国的东西,感叹为何同为亚洲国家的日本却可以做出他们自己民族的设计。中国人一直在探索,但又好像走进一个死胡同找不到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曾经,设计界有很多人说着泄气话,认为自己一辈子都做不出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又有现代精神的作品出来。

  其实,近几年,社会发生了变化,大家从如何学习及模仿国外文化转变为如何在现代的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会去考虑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这点便尤为难得。与此同时,我觉得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变得比以前更自信,他们开始坚持自己的创意,让现代建筑里闻到中国的味道。这个现象也是让人看到未来是很可喜的。

  采访:《设计家》 整理:金彦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