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农业电子商务的陷阱

  近几年来,电子商务已经摧枯拉朽般席卷了各个行业,其风头无以阻挡;同时,在经历了金融危机和房地产泡沫之后,农业不仅仅是被看做暂时避险的去处,更肩负拉动经济增长的重任,也被许多人委以“下一个十年的房地产”的定位。因此,电子商务布局和进军农业领域就成为精明的战略投资家的必然之选。

  淘宝和天猫商业模式的成功和“云农场”的启动,联想在高端和小众农业上的高举高打,顺丰进入农资领域的强势,京东在农业领域的高调扩张,恒大集团在农产品市场的发力,百度也开始试水农业,都引发投资界、农业界高度关注电商在农业领域内发展走势。

  在电子商务大佬纷纷进入农业领域的热潮中,笔者对此持相对谨慎的态度。这是因为:

  第一,中国农业发展的滞后性,造成了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业相关产业的配套能力弱。商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后将面临诸多基本建设的问题,而不像在城市经济中,可以简单地在现有产业能力和社会资源基础上进行整合,并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第二,农村人口的分散性、受教育程度的欠缺与城市的集中、消费人群的成熟存在诸多本质的不同,在接受、消化、理解、利用网络资讯,掌握电子商务手段,具备基本金融支付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先天性的不足;

  第三,农村地域广阔并且交通不便。随着运距的延长,单位运输成本会呈几何数级增长,物流的可靠性和时效性也会大打折扣,农产品的保鲜问题也会突出。农资产品相对价值较低,属低端消费品,消费人群也是弱势群体,这种现状都会加剧上述问题成为在短期内难以逾越的障碍;

  第四,农资产品不同于普通商品可以用于直接消费,农资产品都是用于再生产的资料,都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如何根据气候、环境、栽培条件、种植作物等因素达到最佳效果和效益,是一系列很复杂的问题。简单的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并不能解决农业、农资领域的这些基本问题。因地制宜的技术指导、售后跟踪服务将会是农业电子商务遇到的另一个难点;

  第五,质量保证和退货处理也是电子商务成功运行的必要条件。然而运距长,运输成本高,反向操作系统难以建立,买方诚信尚有风险,这都会让卖方承诺保证质量、买方退货问题在较长时期内困扰电子商务在农业和农村领域的推广和实施。

  笔者并不否认电子商务进军农业领域方向的正确性和前瞻性。但是,电子商务在农业和农村领域内的发展一定会有别于其它领域,其发展应该是渐进式而不是爆发式的,其推进应该是从城市周边的“发达”地区和“高端”客户起步,并逐步向外延伸,而不是遍地开花和突飞猛进。农业和农村的电子商务如同土地流转,短期之内很可能会叫好不叫座。

  作为投资商和参与者,如果没有了解农业领域的特殊性,如果在模式、资金、技术和心理上准备不够充分,盲目上规模、铺市场、比数量、拼投入,农业领域的电子商务很容易落入虚火旺盛、入不敷出的陷阱。

  “预则立,不预则废”。农业电子商务的投资者和经营者应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面临的问题和难点,避开可能的陷阱,谋而后动,这才是农业电子商务成功的起点。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