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崔进:我的秘诀就是合理施肥
崔进是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霞洞镇的椒农,同时也是远近闻名的技术能手。他种植辣椒已有7年,在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面颇有心得。
电白是北运辣椒主产区之一,农民习惯性地8月至翌年4月种植辣椒等蔬菜,之后种植水稻。崔进对价格很敏感。2007年辣椒收购价高达1元/斤,他看到市场对辣椒需求很大,决心开始种辣椒。如今,崔进的50多亩地,除早造种水稻外,秋季固定拿出10多亩种植辣椒,其余则种四季豆等。
崔进认为,相对于四季豆等作物,辣椒比较省工,很好管理。经过几年摸索,崔进总结出来一套“有机肥种植”经验。
他种的品种是黄皮尖椒,每年7月份下种,育苗20-30天,八月初定植,2个月后开始收辣椒,第一次每亩可收获约5000斤;只要辣椒价格行情好,可以一直收到清明节。其中,很关键的一段时间是11-12月,那时天气转凉,防冻是重中之重。
合理施肥是他最擅长的“战术”。他常选择有机肥或作基肥,一亩400-600斤,追肥使用液体肥;第一次追肥一般选在定植后10-15天时间,之后每隔5-7天追肥一次。
粤西北运菜属于反季节种植,上市时北方蔬菜缺口很大,椒农收益较高。即使辣椒收购价格在波动,每斤仍可卖到2元,最好时高达5元/斤。周边辣椒种植户遇到难解决的问题都会请崔进过去看一看。崔进从没让他们失望,总能找出问题所在。
北方的白常岭:边学边种的甜椒新人
白常岭是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人,今年四十多岁。过去一直跟大田作物打交道,自己也没想到,到了这个年纪重新当起了学生,更没想到,因为不熟悉种植管理技术交了不少学费。
白常岭说,他是看到松山区城子乡几个种甜椒的朋友都赚了钱,才动了种甜椒的念头。城子乡在上世纪90年代初便大力发展甜椒种植,是松山区种植甜椒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产区。如今,该乡的大棚甜椒基地远近闻名,常有远道而来的种植户前去参观。甜椒产业成为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好门路,一个大棚年均纯收入过万元,全乡六成以上的农户靠种植甜椒为生。
白常岭3年前开始种甜椒,每年5月初定植,7-10月收获。5亩地上搭起了5个大棚,第一年投入成本较高,一共花了6万元,收成后最终赚回4万;第二年后相对轻松,每年只需再投1万余元,彼时亩产已达12000斤,一年可赚7万元。
今年,白常岭的甜椒跟他开了一把“玩笑”。先是感染病毒病,他试了很多方法,打了很多药都没有效果,5个大棚有3个损失惨重;之后又遭遇市场行情大跌,去年1.2-2元/斤的收购价一下子跌至0.5-1元/斤。白常岭估计,今年5个大棚最多只能赚2.5万元。
白常岭越来越感到自己在甜椒种植技术方面的不足,最近正在跟当地农科院联系,希望专家能前来指导,自己则认真做一回学生。
《农财宝典》记者 赵思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