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协会“去行政化”困境
- 来源:农财宝典种业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种业,种子协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26 12:06
一位种子行业协会负责人曾描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每年中国种子协会召开的各地种子协会秘书长会议上,见到的都是“老面孔”,还是种子站的原班人马。
这一描述,反映了我国种子协会与政府保持着亲密关系。中国种子协会秘书长李立秋说,目前省级和部分市级协会多数和同级种子管理机构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行业组织是行业成员利益的代言人和维护者,也是行业成员与政府之间的沟通者和协调者。行业组织的良好运作应该由市场自发形成,而在我国种业行业组织中,由政府倡导成立的行业协会占较大比例,这也反映了我国种业市场化程度不高的现状。
随着国家深化种业体制改革的推进,中国种业市场化程度必将进一步提高,在官方色彩贯穿始终的种子协会如何在市场化进程中探索出发展之路?
“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2000年《种子法》出台后,我国种业进入了市场化阶段,种子行业组织也进入了成立的高峰期,大多行业组织多以协会和商会的形式存在。记者调研发现,协会一出生就带有明显的官办色彩,大多是政府部门为转变行政职能,在其主导下有计划组建起来的,而商会多在市场压力下由企业自发形成。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照新曾提到,进入21世纪后,在全球经济自由化和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的背景下,我国各级、各类种子行业协会才有了显著的发展。中国种子协会的发展历程也说明了这一说法。1980年,我国第一家全国性的协会—中国种子协会成立,前20年,协会是和种子管理站完全在一起的,发挥作用不明显,直到2000年以后,协会作用才逐渐凸显。
《农财宝典》记者对全国种子行业组织发展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种子协会八成以上是在政府倡导下发起的,协会会长多由同级种子管理站负责人担任。这种形式被人称为“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在政府主导下的各级种子协会行政化色彩浓厚,不少种子协会无所作为而成为空壳。北京种子协会秘书长丁晓松认为,政府和协会的管理是你强我弱、此消彼长的过程,大多数协会还是种子管理站人员,种子站太强,协会就会成为摆设,政府管得太多,协会实际上存在的价值就不大。
在李立秋看来,“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模式,在实际操作中哪块牌子好用就用哪块牌子,实际上消弱了企业参与协会的积极性。
去行政化面临考验
行业人士认为,带有官办色彩的协会依靠自身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特殊关系,可以利用政府转移给它的一些行政权力使自己处于市场优势地位。调查显示,近六成的种子协会认为种子行业组织运作主要依靠政府支持。对于大多数种子协会来说,若缺少政府支持,经费就会成为制约各级种子协会开展工作的主要障碍。
广西种子协会某负责人告诉记者,协会自2005年至今一直没有收缴会费,运作经费主要依靠政府的支持。广西种子协会是幸运的,但不少种子协会因为缺乏政府支持而解散。重庆涪陵区种子行业协会副会长余贤强说,涪陵区种子企业少,近两年缺少政府支持,协会因经费缺乏而不能维持正常运转,已经名存实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协会去行政化是种业市场化的要求。而现实的情况是,不少协会因为缺少政府的支持而成为空壳或者已经取消,一旦协会与政府划清界限,缺少政府的支持,协会将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压力。
相较于协会,种子商会最大的优势则是不存在行政力量的束缚。市场压力催生商会的形成,而这也成为商会能够在广大种子协会中成为佼佼者的重要因素。
除了经费,各级种子协会均存在组织和功能缺失的问题。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的种子协会,在信息提供和协调组织方面赢得会员企业信任,正朝着自治性组织方向发展的只有三成左右,剩下的则处于勉强维持生活、甚至有名无实,难以成为种子企业利益的代表。
市场化+政府支持
同其他行业组织一样,我国种子行业组织承担着服务、自律、维权、协调四项基本职能。伴随着种业市场化发展,种子协会必须转变运作方式,增强协会自我维持、自我发展的能力,走上市场化之路。
“在我国,社会组织完全市场化,不让政府部门参与,是不能发挥好社会组织作用的。”李立秋说,种子协会作为沟通企业和政府的桥梁和纽带,要承担政府部门委托的事务,反映行业声音,从而促进行业发展。黑龙江种子协会、江西省种子协会等协会负责人认为,协会的发展仍需来自政府方面的支持,否则各类协会不仅在行业管理、服务等方面难有所作为,更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通过市场化并得到政府支持成为协会发展之路。
自2010年种业被纳入中央一号文件,2011年以来,国家层面的种业政策逐渐落地,种业改革力度空前,我国种业发展迈入又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在这种大环境下,也为种子协会朝着市场化发展提供了机遇。
一些种子协会也在这条路上进行探索。据了解,江西省种子协会除理事长由退休领导沈月新担任外,其余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秘书长全部来自企业,原在协会任职的公务人员全部退出。安徽种子协会负责具体事务的10多个工作人员,都是通过招聘而来。
在调查中发现,安徽省种子协会是被行业组织中较为认可的一个协会。它之所以发展较好,与其在市场化运行方面的努力密不可分。据安徽种子协会秘书处负责人介绍,该协会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尽可能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或社会专业组织,通过举办交易会,专业培训,信息服务,法律援助等,为会员服务。“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放手种子协会工作,下放一些权力给予协会,是安徽种子协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丁晓松说,政府和协会之间权责明确,协会才能独立发展。
《农财宝典》记者 刘海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