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马王堆:种子街演变史
- 来源:农财宝典种业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种子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26 12:43
秋雨过后的长沙天气微凉,在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东侧嘉雨路,十几个市民将5平米的南湘种苗门市部挤得满满当当。换季了,他们赶紧来买点菜种在自家阳台种上。
“你也搬吗,我们以后买菜种怎么办?”买完几块钱的萝卜种,一位穿红罩衫的大妈问种子店老板姜国平。
2006年,姜国平夫妇承租这家门市部时,嘉雨路上集中了十多家种子店,当时已是有名的长沙马王堆种子一条街。然而时过境迁,几年后,其他种子店已经搬迁,只剩姜国平一家店在独自坚守,过不了多久,他也将搬离这里。
地处华中要地的长沙种业贸易活跃。长沙种子街,上世纪80年代顺应长沙蔬菜产业发展在马王堆落地成形,又随城市的扩容改造几经变迁。随着时代的变迁,种子街上的经营者们也在探索着经营模式的改变。
种子经营者的售种天堂
1983年,走出校园的刘家勇进入全市唯一经营蔬菜种子的机构——长沙市蔬菜公司种子门市部工作。计划经济年代,蔬菜公司安排郊区生产队繁育蔬菜种子,从兄弟省市蔬菜公司调集补充一批菜种,再将按计划种子供应给全市各个公社、生产大队。蔬菜种子以低于成本的价格供应给生产队,以保障生产安全。
此前两年,长沙市开始推行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允许一些人通过劳动先富起来”的政策号召下,市场经济变得活跃起来。近郊包干到户的农民也开始种植商品蔬菜来销售。随着种植面积不断增大,生产队分配的蔬菜种子已无法满足蔬菜种植需求。
1984年12月18日,蔬菜公司种子门市部升级为长沙市蔬菜种子公司,增加了繁育和采购的菜种数量,将供应剩余的种子对外销售。前来买种的农民接踵而至,其中不少农民来自马王堆。
“马王堆以前是乡建制,那里都是菜地,也很适合种菜。”长沙市蔬菜研究所副所长陈益华双手从胸前往两边划开,向《农财宝典》记者介绍道,言语间很是兴奋。他和同事也在马王堆卖过蔬菜种子,对当时的情况甚是了解。
据相关资料记载,“近郊的马王堆土地肥沃、地势平坦,建设后的菜田,成方成块,大小规格一致,道路四通八达,排灌自如,田间水粪池、肥库、机井配套齐全。”80年代的马王堆乡,是长沙市蔬菜生产条件最好、产量最高的“四季园”(细作区)。全乡年蔬菜上市量曾多年一直保持全市蔬菜上市量的四分之一以上,1988年上市蔬菜39571吨,居当时长沙市郊区各乡、场之首。
家家户户种植蔬菜的马王堆,成为长沙市种子需求量最大的地方,种子经营者眼中的售种天堂。
80年代末期,长沙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成立服务部经销菜种,长沙市种子公司在马王堆远大一路盖了一栋种业大厦,销售蔬菜种子。不远处的湖南省种子公司,吴范其已经做了12年水稻种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也在同一时期调动岗位负责蔬菜种子业务。长沙市蔬菜种子市场便在马王堆乡悄然成形。
批发市场攒足人气
马王堆乡处于长沙市区外缘,距离长沙市火车站1.5公里。北靠319国道,东邻107国道,西连市一环线,南接火车东货站,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1991年5月,承担长沙市蔬菜供应任务的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在远大一路开业,吸引大批菜农、专业户、蔬菜收购商云集于此。种子商贩闻声而来,在市场周边摆摊售种,分得蔬菜行业的一小杯羹。
批发市场带动周边车站的货物流通量急速剧增,马王堆的农民敏锐地察觉到仓储的需求也在增加。不少人放弃种菜,在靠近车站的菜地盖仓库出租,洗脚上田当“包租公”。长沙市区向外延伸开发,郊区成了市区,菜田面积逐年减少。1988年马王堆全乡耕地面积6244亩,1995年减少到3538亩,减少了43%。
快速发展的城市带来与日俱增的人口,蔬菜需求量越来越大。陈益华回忆,1995年左右,浏阳、怀化、衡阳、益阳等地的农民来马王堆及外延区域租地种菜,为城市供应蔬菜。他们希望购得好种、种出好菜,对品种种类和质量的要求也高了起来。
1996年,已是蔬菜种子公司业务主管的刘家勇离开公司,和朋友合伙成立三湘种苗经营部,挨着种业大厦,正对远大一路对面的批发市场。很快,原在株洲、益阳从事种子经营工作的李明、何新斌等人也发现了此处蕴含的商机,纷纷在附近开设种子经营部。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省农科院蔬菜所推出的湘研辣椒引发热销狂潮,全国各地种子企业纷纷奔赴长沙购种,也带来他们的品种在此寻找代理商。恰逢种业经营黄金时期,市场需求大,蔬菜种子品种、数量不多,种子只要质量不差都能大卖。早已具备优秀业务能力、掌握一定资源的李明、何新斌等人第一时间获得优质品种,批发给信息、交通不畅的各县市经销商,也销售给马王堆周边的菜农。省城长沙因其资源和地理优势,让他们如鱼得水,赚得了第一桶金。
城市改造促成种子街形成
1999年,经营规模已跻身全国同类市场十强的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改制扩建,此时刘家勇、李明等人的经营部却因城市改造面临拆迁。“我们派出代表和市场谈判,让他们在围墙外建店面租给我们用。”刘家勇告诉《农财宝典》记者,经销商们并不想走远,也不愿分开。
2000年,十多家种子店集体搬迁到市场东侧的嘉雨路,从此形成有名的马王堆种子街。
随后几年,长沙市蔬菜种子公司、邵阳的南湘种苗等公司也在种子街开设分公司,少数农药店加了进来,种子街越来越热闹。作为种子街的一份子,湘丰种业的鄢绍林夫妇却觉得生意没有以前好做了。1998年,初次接触种业的鄢氏夫妇选择在长沙做生意,经过数次摸索,他们发现省城的生意真是不难。想办法知道客户需求,拿到货批发给湖南各县市经销商,向马王堆周边的农户做零售,种子生意就做成了。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通讯工具和交通工具不断普及,信息来源变广,物流发货也愈发方便。精明的下游经销商开始直接向厂家要货,削减了种子街老板们的批发量。城市发展进程中,马王堆街道办事处逐步由农村向城市规划建设过渡,农业逐步走向萎缩、消亡。2005年左右,周边的农田已经不多,种子零售量下滑厉害。
对此,经销商们有自己的办法。新万农种业负责人吴范其告诉记者:“我们接触产品时就和企业强调,保障省级代理我们才接来做。”作为省城经销商,他们熟识生产厂家和县市经销渠道,具备选择权。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着丰富的行业经验,合作起来省心很多,多数企业还是愿意和他们合作。另一方面,马王堆的蔬菜批发商不再满足只是收购蔬菜,他们在各地兴建生产基地,需要大量蔬菜种子,也因此成了种子街老板们的新客户。
再次集体搬迁寻找新方向
2005年,刘家勇在种子街成立长沙春润种业有限公司。然而,他开始对这里的环境觉得不满意。“白天是蔬菜交易市场,晚上做停车场;东二环拥堵变成常态……”据长沙当地媒体报道,随着长沙城区的迅速扩容,马王堆市场已处于超负荷运转之中,市场交易场地狭小、周边道路交通拥堵等问题日益突出。
刘家勇告诉记者,他两个门面加起来只有70平米,已经不能满足批发生意所需的面积。汽车只能停在路边,随时要担心交警抄牌。市场环境脏乱差,客户来了也无法谈生意。此时,租金却连年上涨。2011年,一个店面的租金将近3000元。经销商们终于不再留恋,决定再次集体搬迁。
经过反复选址,李明、刘家勇等人选择了2公里外的金苹果市场。2012年10月,大部分老板都一起搬过来,集中租下3栋楼的店面形成新的种子街。新址宽敞明亮,前门做展示、经销,后面是办公室和仓库,整体落落大方,显得很有格调。
新店离喧嚣的大街还有几百米远,店内有时略显冷清,但老板们并不担心。马王堆终于变成城市的一部分,周边的菜农寥寥无几,零售人气不高已成现实。把好品种批发给周边县市的经销商,扩大产品经营范围,甚至选育自己的品种,是未来的方向。
金秋时分,李明和合作伙伴新成立的湖南湘妹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刚刚开张。伴随长沙种业发展二十年的他们,满怀激情再出发,坚信会有更大收获。
长沙新万农种业有限公司
蔬菜种、旱杂粮优势明显
总经理:黄亚非
新万农种业有限公司由吴范其、黄亚非等人创立,所经营产品品类丰富,丝瓜、南瓜、辣椒、鱼牧草以及各类旱杂粮品种在业界享有较高声誉。
吴范其介绍,“万农两糯一号”高粱、富美黑花生、万农白芝麻一号、万农黑芝麻一号等旱杂粮品种优势明显,在中南地区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其中“万农两糯一号”高粱在南北方适应性较广,抗旱抗寒,株型紧凑适合密植。
湖南湘妹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重整旗鼓势头猛
总经理:李明
今年,原长沙市湘妹子种业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升级为湖南湘妹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目前,湖南湘妹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营各类蔬菜品种,有湘妹子007、008线椒、湘新15号牛角椒,芙蓉大果蜜本和花皮嫩早南瓜,湘妹子青秀苦瓜等自主产品,和湘研种业、台湾农友、广州农达等公司有着密切合作,产品在长江以南区域都有经销。
长沙春润种业有限公司
产品优秀品种多
总经理:刘家勇
2005年,刘家勇创办长沙春润种业有限公司,目前主要代理湖南省蔬菜研究所(兴蔬种业)、天津科润黄瓜所、山东德高等名优企业品种,产品优势明显。
春润种业还与多家科研单位和育种家紧密合作,研发出一批优质品种,如春润绿秀、春润五号辣椒,特早熟丰产的春润早秀丝瓜,春润快菜等等,在全国范围均有经营。
《农财宝典》记者 江树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