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公民”进行时

  • 来源:直销
  • 关键字:企业公民,直销,公益慈善
  • 发布时间:2014-12-02 15:20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经历了市场化的“大跃进”,国民的慈善意识也逐渐觉醒。2008年的汶川地震,是促动中国人走向富裕之后的第一场“心灵地震”,一时间,慈善捐助之风蔚然。尽管后来经历了郭美美的红十字会事件,触发了公众对慈善组织的不信任感,打击了公众参与公益慈善的热情,但这仍然无法阻挡一部分心怀天下、富有爱心的国人继续利他助人的慈善脚步。

  在这一点上,直销企业的表现值得每一个直销人为之骄傲。自2006年7月24日商务部为雅芳颁发第一张直销牌照,发展到如今的46家直销企业,随着直销业绩的攀升和行业规模的扩大,直企的爱心也不断膨胀。前文呈现的数据及现象也充分表明相比传统企业,直销企业对公益慈善事业更为热衷。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

  众多直销企业对公益慈善事业不遗余力,其首要的共同目标就是为了树立行业形象,为直销正名。由于直销行业运营模式相对特殊,加上被不法分子利用,留下了“传销”污点,至今其发展环境都相对严峻,且尚未得到主流大众的认可。如此形势下,直企将公益慈善提上日程,不仅可以提升企业形象,也可以树立行业形象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除此之外,虽然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并不能像产品销售那样迅速而直接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从长远的战略角度来看,却可以提升品牌形象,扩大品牌知名度,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直销企业参与公益慈善活动也是它们作为企业公民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最直接、最具体的表现。

  在这一点上,清华大学NGO研究所所长王名教授持相反态度。他认为,慈善并不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唯一或首要的方式。他曾表示,若一定要评点企业社会责任,首先是经济责任,有效率地提供合格产品;其次是法律责任,必须遵纪守法;再次是道德责任,公司每一个成员有义务公平、公正地行事;最后才是慈善责任,公司通过社会公益成为良好的企业公民。

  这种看法与美国经济学理论很相似。美国经济学理论主张,企业的第一责任、社会责任就是盈利。按照直销行业专家胡远江教授的解释就是,因为企业自己不盈利就谈不上帮助别人,只要自己没有生存困难,就等于降低了失业等问题,承担社会责任也就做到了。

  诚然,这种理论得到过一些中西方经济学家及学者的举证和认可。但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上也出现了另外一个声音,他们提出了“企业公民”这一新的理论。该理论倡导的是,一方面应该重视企业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考虑到企业也是社会的一员,即所谓的“企业公民”,也必须重视社会的长远利益,对社会负责。

  就如今企业的公益慈善事业发展趋势来看,显然支持后者的相对居多。而直销企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走上成熟的同时,逐渐成为中国企业中,成功将企业利益与公益慈善事业完美融合,做到并驾齐驱的一员大将。

  文/石路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