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购物:指尖上的购物市场革命

  • 来源:互联网经济
  • 关键字:移动购物,阿里巴巴,京东,苏宁
  • 发布时间:2014-12-31 08:54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网民行为习惯的转移,中国移动购物行业在2014年迎来爆发,移动端交易额渗透率高达30%,阿里、京东等PC电商企业战略重心倾斜,移动端布局力度加大,独立移动电商企业深耕细分人群,走差异化发展路线,一次基于移动的割据战火悄然蔓延,一场源自指尖的购物市场变革业已铺开。

  移动端成购物主战场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4次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达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269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3.4%,相比2013年底上升了2.4个百分点,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传统PC网民规模(80.9%),移动互联网时代全面开启,移动购物行业迎来发展契机。

  2010-2013年,中国移动购物市场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年度交易规模呈现成倍增长态势。艾瑞分析认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网民购物习惯的变化、移动购物场景的完善、移动支付应用的推广、核心网购企业移动端布局力度的加大,是中国移动购物市场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预计2014年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将超8000亿元,移动端渗透率将达到30%左右。

  2014年,阿里巴巴、京东、苏宁、唯品会、聚美优品、当当、亚马逊等核心企业移动端布局力度进一步加大,买卖宝等独立移动购物企业在三到六线城市继续发力,移动购物在网络购物整体中的渗透率提升明显。艾瑞分析认为,未来几年中国移动购物市场仍将保持强势增长态势,预计2016年移动端交易规模占比将突破50%,移动端成为用户购物重要选择。

  移动开启全天候购物模式

  中国移动购物行业从消费者角度出发主要有浏览访问环节、购物环节、支付环节、物流环节等,从商家角度出发主要有电商服务环节。在中国移动购物产业链图谱中,浏览访问环节包括导购、比价、扫码、返利等平台;购物环节包括PC端延伸的电商平台和独立移动电商平台;电商服务主要为商家提供开店和店铺管理、运营服务;产业链各环节日趋完善。

  交易环节:移动端交易平台的主要参与者为淘宝天猫、京东、唯品会、苏宁、聚美优品、国美、当当、亚马逊、1号店等PC核心网购企业以及买卖宝、移淘等独立移动电商。从事电商交易业务的企业主要模式有自营和平台两种,自营电商主要靠商品差价(毛利)盈利,平台电商靠交易佣金、营销及基础服务费等方式盈利。

  导购环节:移动端信息承载量有限,而海量商品给消费者带来选择困境,导购平台顺势而上。“社交达人”承担“意见领袖”角色,辅助消费者购买决策,但导购模式受交易平台的牵制比较大,大型电商中断合作会带来上下游产业链脱节危机。典型的导购企业有口袋购物、什么值得买、折800、米折、卷皮折扣等,蘑菇街、美丽说、明星衣橱相继由导购转型电商。

  扫码平台:移动端利用扫码连结线上线下,用户可通过摄像头扫描条形码、二维码,或者实时上传商品图片,对比线上同款的价格,看是否有海淘代购,或者相似商品推荐,以便顾客做出最优消费决策。扫码应用在移动购物的线下实时需求捕捉方面贡献不少,但对商品SKU的收录、移动购物平台的整合、实时信息的更正要求很高,未来仍将继续优化。

  支付环节:移动购物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移动支付影响。艾瑞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2197.4亿元,同比增速707.0%,核心推动力将来自于以二维码、声波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在线下支付场景中的应用,但NFC近端支付在终端环境方面的障碍将成为其未来发展的致命枷锁,且近年内很难出现较大改观。

  电商服务:商家从事移动电商业务主要有以下四种实现方式:自建移动开发团队、移动开发外包、使用移动电商云服务及移动电商代运营。自建移动开发团队优点是控制权在自己手里,但成本高、操作难度大,移动开发外包、移动电商云服务、移动电商代运营在成本、操作难度方面优于自建团队,但具有不同程度的风险。

  从企业格局来看,2014年,中国移动购物领域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局面,移动端的电商交易平台、电商导购平台、电商服务平台等产业链各环节蓬勃发展。电商交易平台可细化分隔出“PC延伸的综合类交易平台(如阿里无线、手机京东、手机当当、手机1号店等)”、“PC延伸的垂直女性类交易平台(如唯品会、聚美优品、蘑菇街、美丽说等)”、“移动基因起家的独立电商平台(如买卖宝、明星衣橱等)”等几个独具特色的类别。

  在PC延伸的综合类交易平台中,阿里无线一家独大,其无线端通过“淘宝+天猫”提供平台服务,在由交易入口向无边界生活圈转型的同时,提出“百川计划”为无线开发者提供基础电商服务;京东方面则联手腾讯,以手机客户端、微信购物、手机QQ购物、微店等全面布局移动端;当当在2014年底转型时尚电商,推出“无线三把火”主攻移动端;1号店继续深耕食品领域,同时在线上线下一体化方面有所进展。

  在PC延伸的垂直女性类交易平台中,唯品会致力于以服装为主的女性类目,在无线端继续发挥“网络限时特卖”模式优势;聚美优品通过娱乐化的交互方式,在移动端实现化妆品网络零售的高售罄率和高复购率;蘑菇街和美丽说均由电商导购平台发力而来,但随着转型方向的不同,日渐呈现出差异化发展特征,蘑菇街开始走向时尚买手道路,美丽说则发力快时尚领域。女性垂直电商移动端发展迅猛,截至2014年11月上述四家企业移动交易额均超PC端。

  在以移动基因起家的独立电商平台中,买卖宝的“草根电商”道路和明星衣橱的“时尚电商”模式发展亮眼。买卖宝起源于2006年,是国内首家独立移动电商,致力于三到六线城市用户,通过人工客服、货到付款等方式落地推广,交易额位居中国网络购物市场Top10;明星衣橱则通过时尚数据元素的标签匹配,为用户提供明星同款穿搭,2014年明星衣橱赞助《女神的新衣》电视节目,品牌影响力飙升,其快速发展背后是海量数据支撑与驱动。

  消费者“指尖经济”模式形成

  PC、Pad、手机不同终端存在较大差异,PC端屏幕大、信息承载丰富,用户交互式体验和复杂工作的处理效率高;移动端屏幕小、画面展示量有限,但具有轻便易携、即时性强等特征,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调用。此外,PC端和移动端的用户使用场景和用户需求也存在一定差异,终端的差异造成了移动购物与PC网络购物行业发展特点的差异。

  PC端属于“流量经济”管控,核心网络购物企业的市场集中度较大,用户对网络购物平台或者品牌的认知度较强,而且随着多年的发展演变,PC端网络购物市场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新进入者的机会有限;移动端目前属于爆发式增长阶段,流量碎片化、去中心化、垂直化特征明显,新兴长尾App绕开PC、直接加入移动战场存在一定发展潜力。

  从行业整体来看,中国移动购物行业存在以下特点:1.移动端适合服装、百货、虚拟商品等轻型消费品类发展,该类商品生命周期短、购买频率高、决策半径短,符合移动发展特性,而3C家电等需要慎重决策的品类则更适合PC端;2.移动端即时性强,方便易携,更容易促成偶发性、冲动型消费,适合闪购、秒杀、首发等限时特卖模式发展;3.移动端流量大,带新客的能力强,访问到下单的转化率相对高于PC端(除特定品类),客单价根据品类不同呈现终端差异。

  从用户属性来看,PC端和移动端网络购物用户有所差异。PC端占比最大的是月收入在1000-3000元之间的用户,占比超过50%;智能手机和Pad占比最大的为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用户,占比超过60%。综上所述,艾瑞分析认为,PC端用户相对年轻、消费能力不及智能手机及Pad用户,移动端用户在年龄、婚姻状况、个人月收入等基础属性上更为优质。

  从浏览时段来看,PC端网络购物用户上网行为主要发生在办公时段,移动端网络购物用户使用场景主要是上下班路上、工作间歇休息时间,在晚上20时以后流量飙升,在晚高峰时段出现峰值。从跳入来源来看,PC端用户访问购物网站的方式有输入网址、导购和导航等,跳入来源相对分散,移动端用户主要通过App进行网络购物,占比达66.6%,占绝对优势。

  从消费品类来看,用户在PC端购买最多的是服装鞋帽,用户在移动端购买最多的是话费充值,移动端更适合生命周期短、购买频率高、决策半径短的轻型消费品。其中,女性消费者在移动端偏向服饰、美妆等品类,男性消费者在移动端偏向虚拟商品及电子设备等。从购物平台来看,移动端垂直化、去中心化特征明显,垂直、细分类App受到用户青睐。

  从用户流失角度来看,2014年年初,艾瑞数据产品iUserSurvey调研结果显示,2013年61.9%的用户通过移动设备直接购买过商品,该比例较2012年上升20%;有19.3%的用户在移动设备上浏览信息但最终没有在移动设备上下单,浏览不下单的原因主要是担心移动支付的安全性、移动购物网络信号差、客服咨询不方便等;有18.8%的用户没有进行过移动购物行为,主要原因是手机屏幕有限、手机访问速度慢、PC和线下已经可以满足需求、支付安全及注册环节繁琐等。

  移动购物五大趋势

  趋势一:页面形式简化、商品内容精细化运作

  PC端的屏幕尺寸一般大于13英寸,有鼠标和键盘作为辅助,信息承载量较大,交互形式灵活,功能相对复杂。Pad与手机端常见的屏幕尺寸为2.8-10.1英寸,屏幕能呈现的信息量有限,交互形式以触感为主,精准度差,容易产生误操作,没有指针帮忙确认,这些差异都决定了移动端的功能应该做减法,而不是照搬PC端。对于移动购物行业来讲,PC端和移动端的硬件差异决定了中国移动购物“页面表现形式简化、内容精细化运作”趋势。具体体现在,未来移动购物市场参与者会越来越多地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单个页面的商品信息容量:主要涉及主页是否照搬PC端所有频道(如强化闪购、拍卖等具有时效性的频道)、类目是否与PC端完全一致(如强化单价较低的轻类目)、单页面的店铺如何呈现、店铺的商品如何布局、动态展现功能是否简化等问题;

  多个应用之间的切换跳转:主要涉及外部App(如导购或者微博、微信等导流类App)与购物类App之间的跳转是WAP方式、App方式还是站内结算方式;

  PC、移动跨平台的链接适配:主要指在外部流量导入时,链接是否匹配PC、移动不同终端等。

  趋势二:移动电商结合社交,粉丝化运营愈益明显

  PC、移动终端屏幕大小的差异,导致了信息展示量的不同,PC端广告位相对充裕,企业只要投入一定资金,即可买到相应的流量推广位,获得大面积的广告展示和媒介曝光,取得品牌展示及点击购买效果;迥异于PC端的流量经济模式,移动端以App使用为主,InApp的展示位置有限,流量碎片化、去中心化明显,用户推广与社交结合更紧密。

  艾瑞数据显示,2014年6月,PC端月度使用时长Top5服务基本集中在网络办公,智能手机和Pad的通信、娱乐休闲特质显著,社交网络服务在移动端跻身月度使用时长Top5。艾瑞分析认为,网购企业在移动端未来会走向粉丝化运营,具体包括:与口袋购物、折800等导购企业合作;与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合作;站内开辟用户交流社区,增加互动。目前来看,粉丝化运营能够带来一定的流量但其意义不在于流量的大量获取,更多是一种用户的服务、维护和经营。

  趋势三:“随手购”特征明显,闪购比例持续提升

  闪购,即网络限时特卖模式,是指B2C线上零售平台,定期、定时推出知名品牌的商品,以原价1-5折的价格供会员限时抢购,每次特卖时间持续5-10天不等,限时限量,售完即止。顾客在指定时间内(一般为20分钟)必须付款,否则商品会重新放到待销售商品行列。闪购模式和移动购物的契合点主要有以下三个:

  1.闪购对时效性要求很高,而移动端恰好具备即时性特征,可以随时抢购;

  2.闪购很大程度上是刺激用户的潜在购物需求或“非明确型”的购物欲望,而移动端使用场景很多是“在家娱乐休闲状态”、“路上打发时间状态”,其使用场景恰好把“逛街式的购物乐趣”放大化;

  3.闪购商品折扣力度较大,阶段性价格优惠明显,而移动购物用户在消费品类上具有消费金额低、消费决策不及PC慎重等特点,易在“限时”、“名品”、“特价”等刺激下激发冲动型消费。

  从核心企业来看,以网络限时特卖模式起家的唯品会主打“名品+折扣”,取得较好市场反馈,将名品特卖作为主打频道的聚美优品在2014年下半年移动端交易额超过PC;淘宝、天猫推出天天特价、秒杀等模块发力闪购;京东分拆出单独团队运营闪购业务;当当首页主打“新品闪购、秒杀、尾品汇”等形式;而1号店、蘑菇街、美丽说、明星衣橱等企业闪购频道流量表现也远高于常规线上零售模式。由此,艾瑞分析认为,未来随着中国移动购物行业的深入发展,用户对名品折扣的需求将愈益旺盛,移动端闪购行为将更加频繁,企业对闪购业务的布局也将逐步完善,闪购模式在中国移动购物市场中的比例将持续提升。

  趋势四:传统商超发力,扫码交互连结线上线下

  相较于PC端,移动购物受时间、空间限制更小,即时性特征明显,与线下消费场景的交互方式更具情景化:如利用摄像头获取实时视听影像、利用GPS定位实时地理位置、利用陀螺仪完成实时重力感应等。对于移动购物行业来讲,移动端的这些特性为移动购物线下市场的获取提供了补充,典型表现为商场、地铁、街道等各类线下生活场景中扫码应用的蓬勃发展,用户可通过扫描线下商品条形码或二维码,跳转到相应官网页面或线上旗舰店,进入相应购物页面进行线上下单、支付。

  对传统商超来说,移动端是其全渠道管控的重要一环,主要作用有:线上品牌宣传,提升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覆盖门店无法辐射的用户群体,扩大消费半径;提升用户体验,减少因店铺存货有限带来的商品供应缺口,如尺码、颜色暂缺等情况,同时消除了用户对“商品和图片不一致”、“尺寸大小不合身”等疑虑。

  相较于电商企业,传统企业在招商、供应链管理方面存在优势,但是缺乏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化的运作经验。其移动布局的难点在于:流量较小,流量获取及用户推广存在难点;单品管理的线上线下打通,实时数据校准操作复杂;西单、王府井等百货公司推出自有App,其移动端引入各品牌/商家存在资源整合的难度。

  艾瑞分析认为,传统企业未来在移动端布局力度会加大,但主要起到品牌宣传和补充线下的作用,不会撼动整个移动购物市场的格局;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阿里巴巴、京东、唯品会、聚美优品、当当、1号店、买卖宝等核心电子商务企业仍将是中国移动购物市场发展的主力,新兴的长尾移动App起到补充作用。

  趋势五:移动购物细分化、垂直化,小而美电商迎来契机

  移动端用户行为具有明显的碎片化特征,在移动购物行业表现为用户停留在商品浏览页面的时间很短。PC时代“大而全”的海量商品呈现方式在移动端遇到挑战,移动购物应用的细分化、商品品类的垂直化是未来移动购物重要发展趋势。

  基于LBS的二手交易应用契合移动定位特性:以国内首款基于LBS的二手货交易平台——易优优为例,它通过准确定位用户地理位置,汇集附近闲置二手货交易信息,满足用户就近求购、出售、换物等需求。但这种基于C2C的平台式二手交易,卖家大多赔本出售,营销诉求不强,盈利模式尚不成熟,发展空间受限。

  基于移动私密性发展的情趣电商迎来发展契机:在中国,情趣用品行业一方面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和丰厚的利润回报,另一方面受社会认知和特定文化氛围影响呈现私密性特征。而移动设备具有明显的个人属性,因为PC设备可能办公使用,能见度和透明度过高,移动端私密性优于PC端以及线下实体店,更适合情趣用品行业发展特点。2013年5月典型移动情趣电商企业“性价比”获得上海某知名基金1000万元天使融资,成为国内成人用品电商行业宣布的首笔融资,预期未来情趣电商行业会在“尴尬”中蓬勃发展。艾瑞分析认为,未来将有更多细分、垂直化独立App受到移动购物用户的青睐,小而美电商迎来契机。

  文/张文环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