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账户失衡的跨时均衡分析
- 来源:时代金融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金融账户,双顺差,跨时均衡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1-05 08:34
【摘要】我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已持续多年双顺差,2012年初步呈现国际收支平衡,而2013年再次恢复双顺差。本文探讨的是一段时间内的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失衡并不一定是坏事,按照比较优势理论,顺差国相对逆差国是具有相对优势的。第一期顺差的扩大对应第二期顺差的减少,逆差国相同。本文将用跨时均衡理论对中美贸易逆差进行动态均衡的分析,动态均衡即帕累托最优。
【关键词】经常账户 资本与金融账户 双顺差 跨时均衡
一、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现状及对国内经济影响
自1982年我国完成国际收支平衡表编制后,随国际基金组织先后调整,直到1997年,我国正式采用基金组织所规定的概念、原则、分类和方法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自1982年到2013年,其中有27年实现经常项目顺差,仅有5年出现了贸易逆差;有29年实现资本与金融项目账户收支顺差,逆差仅4年。我国近几年来的国际收支顺差陆续增长,直至2012年初步呈现国际收支平衡格局,即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但2013年,我国又恢复了经常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其中,基础性差额也就是经常项目与直接投资差额之和仍较大。包括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非直接投资资本流动转为顺差。以上证明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基础不够巩固,仍需积极健全国际收支平衡体制及市场化机制。
国际收支顺差若具有持续性将造成以下经济影响,第一,会破坏国内供需平衡,较短时间内使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抑制经济的持续增长。第二,持续的顺差在外汇市场上将表现出外汇供应量剧增,导致外汇对本国货币的需求增加,则外汇汇率下跌,本币汇率上升,外币表示的出口价将提升,本币表示的进口价将降低。在竞争激烈的国际贸易市场中,国内的劳务和商品市场将会被占领。第三,国际金融组织优惠贷款的权力也会在顺差的持续中丧失。第四,持续顺差还会影响到他国的经济发展,导致国际间的贸易冲突。最后,资源型地区往往以资源开发出口作为顺差来源,持续性顺差意味着资源的过度开发,这将会给该地区未来的经济发展带来隐患。
二、美国贸易逆差现状及其原因
自1989年以来,美国的贸易收支一直表现为逆差并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呈现不断扩大趋势,如今中国成为超越日本后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增长较为平缓,从中国的进口却迅猛增长。截止到2014年4月,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数据得出,美国的最大出口商为加拿大,最大进口商为中国大陆。
中美贸易差额的不断扩大,导致美国在以给经济带来重大不良影响为借口,要求人民币升值,制造贸易纷争,不断加剧中美贸易间摩擦。吴敬琏指出美国的贸易逆差并非人民币汇率低估造成的,其根本原因是美国的储蓄率过低,在投资和储蓄之间存在缺口,且需找到填补缺口的来源。也就说,为了维持自身经济运行,在储蓄率过低的情况下,即使中国向美国出口量降低,美国也还是会找其他国家来填补缺口。美国应反省自己,提高储蓄率和改善国民生活消费模式来解决其缺口问题。
众所周知,美国是以消费为主的国家,美国居民的消费倾向不断剧增,无论是消费量还是消费种类,形成的经济格局则以先贷款后消费为主体,但这种贷款消费模式并不是以国内居民收入为贷款基础的,而是消费者不断透支未来收入。美国的低储蓄率不但制约着自身的经济发展,同时还对世界其他国家也有不小的影响。美国持续多年来的经常项目的巨额逆差则实现了美国居民向国外借入储蓄。另外,相对应于美国的透支消费,其他贸易国的储蓄过度则与之成为鲜明的对比,从中国、日本、欧洲及中东地区的经常项目顺差额以及缓慢的增长消费量即可反映出来。
三、经常账户的两国模型
下面对于国际收支经常账户失衡的现象,借助开放经济下的经常账户跨时均衡来探讨。
假设世界上仅有本国和外国两个国家,假定经济持续第一和第二两个周期。商品不易保存,只能在当期消费。两国具有基本相似的经济背景,外国的相应变量都标上以示区分。为简便理解暂不考虑政府支出因素,认为模型中产出的减少即政府支出。
两国模型中加入储蓄和投资的参数。对参与资本市场的国家而言,储蓄和投资可以不相等。但达到均衡时,均衡利率会使投资与储蓄相等。根据其二者关系引入跨时效用最大化的方法。
达到均衡时,世界利率应处两国自给自足利率之间。世界利率若高于自给自足利率的国家则刺激国内储蓄;另一个国的情形则反之,经常账户出现逆差,此时跨时贸易遵从比较优势原则。跨时最优条件欧拉方程表明当前消费对未来消费的边际替代率相等,二期两国的资本边际产出也相等。此时不能在不损害其他国家的前提下,改善一个国家的福利,即国际资源配置均衡时达到帕累托最优。
四、双顺差背景的策略及思考
第一,通过跨时均衡理论可知,在开放经济中,无论是跨时贸易中的顺差国还是逆差国都能够从中获得额外的收益。开放经济中,某一期出现收支不平衡并不一定是坏事,只要符合比较优势理论,均衡的资源配置就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也就是说经常项目的变动是一种跨时现象。也许这就是格林斯潘相信市场力量可以纠正经常账户失衡的原因之一。
第二,从中美贸易情况中可看出,贸易差额并不能全部反映一国在贸易中实际获得的利益,虽然顺差在中国,但利益却是美国的。也就是说并不能简单通过一国贸易顺逆差判断贸易是否对一国经济有利。
第三,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加深,作为世界上最大发达国家和最大市场的美国以及最大发展中国家和最大潜在市场的中国都定能从中获利。通过开展并加深中美经贸合作,不仅将使双方继续取得互利双赢的结果,而且将为推动世界贸易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最后,顺差国生产率的增加本应改善其福利,但由于世界利率的下降该国贸易条件的恶化可能导致“贫困化增长”。为了防范“贫困化增长”我们首先要努力推动以建设社会保障体系为主的扩大内需改革;其次,应大力支持企业向国际发展,增多资金流入流出渠道,进一步优化外汇资产结构。使我们更有效减少外汇资产的持有机会成本,更科学合理的运用外汇储备。
基金项目:此论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编号13YJA850019)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伍戈.经常账户的失衡:对国际融资悖论的跨时均衡分析.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2]王刚贞.基于跨时均衡视角下的中美贸易福利研究.北方经济,2008年第11期.
[3]韩剑,李林艳.金融发展不平衡与全球贸易失衡———基于跨市贸易模型的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12年第2期.
王慧敏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