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与县域发展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康,县域,社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1-06 15:55
12月20日上午8点30分,以“全面小康与县域发展”为主题的“2014第九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在北京隆重开幕。多位相关部门领导与国内权威专家、企业决策者、精英人士共聚一堂,共同探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径与职责,寻求全面深化改革的热点难点解决之道,为攻克社会、经济、政治难题出谋划策。
改革元年破解县域发展之道
2014年,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除了继续优化“顶层设计”,中央政府直面“改革深水区”的利益调整,以“问题为导向”推出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破冰”之举。
县域发展与中国的全面小康建设紧密相连,县一级政府担负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城乡基层的重要职责,同时也面临着社会管理创新、县域经济发展的考验。所以县域发展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本届论坛以“全面小康与县域发展”为主题,是《小康》会同社会各界根据十八大提出的新的要求,同时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原副主席陈章良,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十一届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贺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理事长、幸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孟晓苏,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周长益,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张晓山,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周长益,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国家统计局研究员文兼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保司副司长董英申,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副司长、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副主任赵长保,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沈贵银,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原党委书记、副所长杜晓山,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高新民,地方市县代表中共杭州市委常委、副市长范辉,中共拉萨市委副书记马新明,衢州市委常委、那曲地委委员、行署常务副专员(援藏干部)李华,中共江阴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孙小虎等,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金电联行董事长兼总裁范晓忻,《小康》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舒富民等领导以及各界精英、媒体记者等300余人出席论坛。
论坛由求是杂志社原社长、《小康》杂志社编委会主任高明光主持。
《小康》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舒富民,在开幕式上强调了贯彻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的精神,深入学习、解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希望通过这次论坛,搭建政府、学者、企业的互动平台,从而总结推广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践中的宝贵经验。
县域翘楚江阴,“高平台”上再跨越
已经位于中国县域经济翘楚的江阴市,如今提出“在高起点上谋求新跨越,在高平台上实现新提升,再创江阴新一轮改革发展新辉煌”的目标定位,近几年,江阴迈出了产业转型升级的铿锵步伐,而它的转型经验,备受瞩目。
作为县市代表,江阴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孙小虎在论坛上发言时表示,尽管江阴县域经济已经走在全国前列,然而位于“高平台”上的江阴面临更高难度的经济转型。孙小虎指出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江阴加快改革开放,推进转型提升的好时机,对于江阴来说,必须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作为战略的举措和工作的主线。“加快由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转变。”孙小虎说。
孙小虎表示,江阴的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产品的结构以原材料加工为主,这种经济结构遇到了严重的挑战。只有加快优化产业结构,才是赢得未来的基础。而全面深化改革,任务重、系统性强,这是江阴面临的矛盾和考验。“江阴要善于改革创新,就一定能破解发展的难题,赢得发展先机。”
企业是转型升级的主体,企业强则经济强。孙小虎表示,为了做大、做强企业集团,江阴要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真正培养出三到五家超千亿的企业,100家创新型上市后备企业,夯实提升产业发展设备的基础。
在深化改革的同时,江阴不忘生态环境质量,力求把江阴建成生态适合居住的家园。孙小虎介绍,江阴重点抓住三大结构的优化,一是产业结构,把住产业的门槛,落实节能减排职能,从源头上减少污染;二是推动全市的整合重组,降低煤炭的依赖;三是生态治理结构,保护生态湿地,发展生态农业。加快污水处理等生态,不断健全绿色环保体制。
“江阴一定会审时度势,谋取新跨越,在高平台上实现新提升,再创新一轮改革发展的辉煌目标。”孙小虎说道。
各抒己见,论剑县域小康
在主旨演讲环节,李毅中《探索发展县域工业经济的思路和路径》、陈章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需注意的几大要点》、李君如《以村为基础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贺铿《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县域发展的引擎》、魏建国《当前国际形势和中国布局》、孟晓苏《京津一体化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张红宇《全面小康与现代农业发展》、范晓忻《大数据如何促进全面小康与国家治理》的讲话,引发了在场各界人士的深入思考。
如何将县域经济发展作为实现目标,李毅中在演讲中指出要以打造“智慧园区”为手段,推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实现产城互动。
陈章良在发言中指出,中国能否进入小康社会,重点是看广大农民和农村的小康,工业、开发区对于带动小康建设十分重要,但农民的自身发展更为重要。
李君如则将视角触及到中国几乎最小的行政单位--村,他认为坚持以村为基础,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才能取得全面小康的真正胜利。
贺铿认为,发展县域经济,应该是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实现。而加快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是今后20年左右时间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
魏建国则表示,中国下一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需要有个良好的国际大环境。他说,中国提出亚太自贸区,提出一带一路,就是我们的大战略。
孟晓苏则认为,京津冀战略,考验的是国家治理能力,京津冀的发展会成为未来的主要方向,北京的发展也会为全国的发展带一个好头。
张红宇则表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因而要提高中国农业竞争力。他说,应遵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现代农业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并着眼于顺应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要求等三个大方向。
在范晓忻看来“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表面上是缺钱,实际上是缺信息。”他认为,解决缺信息的问题,就要通过平台的建设和机制的安排,将中小微企业的生产、交易信息记录下来,使之规划化、公开化,成为双方共享、共知的信息。
舒富民表示,为广泛宣传政府民生决策和社会的治理创新,表彰杰出的企业,论坛组委会推出全面小康示范县市,全面小康先进典型,社会责任企业的典范和年度的贡献人物。“这些单位个人都在全面小康进程中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具有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并在各自领域中表现突出。他们的创举和经验,代表中国社会的主旋律和发展的方向,值得我们褒奖和弘扬。”舒富民说。
舒富民在最后的致辞中强调,今年是《小康》杂志社成长的第11年,回顾过去,《小康》的成长,离不开各界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怀和关注,《小康》愿与各位携手,把个人梦和中国梦结合在一起,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文|《小康》记者 谈乐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