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与县域发展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新型城镇化,县域
  • 发布时间:2015-01-06 16:01

  城镇化、县域发展是最近几年各地县级政府最热衷于谈及的两个词。然而,如何科学地实现新型城镇化与县域发展,却考量着全国2800个县主政官员的智慧。

  农村人口城镇化是县域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如何准确把握农村人口城镇化的内涵,有序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是推进县域新型城镇化的关键。

  为此,在2014年12月20日召开的“2014第九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上,组委会特别开辟分论坛以“新型城镇化与县域发展”为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小康》杂志社副社长殷云的主持下,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周长益,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副司长、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副主任赵长保,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北京奥朗德应急环保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国强以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专家、教授、德安杰环球顾问集团总裁贾云峰等专家学者在会上展开了高峰对话。

  城镇化需要创新

  并不是只要让农民从农村平房搬进城里楼房就是城镇化。《小康》记者在各地采访中发现,许多地方执政官员对此深感迷茫,在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农民不但没有安居乐业,反而引发更多的社会矛盾。

  农民要的城镇化不仅是安居,还要乐业。在农业部长期研究农村工作的赵长保前不久做了一个测算,如果说一亿农村人口转为居民成为现实,将可能会使农民收入总量减少3.3万亿。赵长保认为,城镇化是一个人口积聚和产业积聚的过程,对农民增收产生非常复杂的影响。一方面城镇化带动农村劳动力进城,有利于扩大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过去十年我们的农民工的收入在快速加大,增速达到14.3%,这跟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是有一定关系的。随着农业转型人口市民化的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不再计入农业人口,使得大量工资性的收入,不再纳入农民资金的统计,有可能拉低平均收入,给未来的农民增收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赵长保说,县域内的企业大多数都是中小微企业,是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主要载体,因此地方在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时往往非常关注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从业务实践上有两种途径,一个是发展二三产业的企业,东部地区更注重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中西部则注重承接产业转移。二是鼓励农民创业,全国各地有很多的样板,比如说浙江大力实施农民的创业行动,扶持农村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农家乐等等,支持这些企业做大做强。2013年浙江全省的农家乐经营户1.4万户,农业收入137亿,为社会130多万人直接提供岗位。目前农民工工资进入相对平稳或者缓慢的增长期。在这种大的趋势下发展县域经济将成为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从各地的情况看,县域经济发展越好,农民收入水平越高。随着我国城镇群不断发展壮大,大城市向周边中小城市逐步扩散,将进一步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城镇化要坚持创新驱动。”张占斌认为,新型城镇化能不能真正做到“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创新驱动,能不能改革配套。如果不能创新驱动,不能改革配套的话那还是老的城镇化,还是土地财政的城镇化。新的城镇化就要体现在科技、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创新。

  “新型城镇化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出公平共享、包容发展的城镇化。对于我们县域经济发展来讲,如果我们的城镇化不以人为本,以物为本,或者见物不见人,大量的农业转移人口不能市民化,那这样的城镇化是老百姓不需要的。”张占斌说,要靠优势的特色产业,吸引更多的人口实现积聚,让人能够进得来而且住得下去,如果没有产业做支撑,把农民强行弄到一个社区里面,将来也是实现不了真正的城镇化。周长益也认为,全面建成小康一定要有产业支撑,要通过工业的发展带动城镇化。

  县域发展离不开工业支撑

  国内外城镇化发展的实践表明,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只有当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或当产业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相适应的时候,城镇化才能健康地发展。

  而如何通过产业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周长益说,首先要找准自身的优势,我们的特长在哪里,是资源,是技术还是人才?把优势变成发展经济的实力。“一定要因地制宜,发展我们的经济。包括我们的农产品,加工的产业等等。下一个发展的方向就是精细化、精品化,要创造自己的名牌产品,我想每一个县要是有一个名牌产品,不管是自有生活品、工业品还是汽车零配件等等,不要怕它小,关键是怎么把它做精。” 要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和生态优势,通过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和谐,使每一个产城融合单元都有不同的特色,实现城镇空间形态优美、内涵功能丰富、层次结构优化、产业和城市的高度融合。贾云峰对此有同感,他说,现在很多城市动辄就是国际航运中心、国际制造业等等名称,这种城镇的狂飙带来所有城市渐渐趋同,国内不少城市有名目繁多的世界第一,亚洲第一。“我们中国城市很多表面是土豪,内心是屌丝。”

  目前我国县域城镇化发展较快地区,基本上也是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并且大多工业化程度较高。产业发展是城镇化推进的重要基础,是决定城镇经济功能和性质的内在因素,产业发展所引起的产业结构的变迁和调整是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产业发展也引起一个地区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基础的经济的转型,推动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强调产城一体,或产城融合,就是要求正确处理好城镇化发展与产业发展的关系,防止城镇发展与产业发展的分离,既要防止脱离产业发展的“过度城镇化”,也要避免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滞后城镇化”。

  张占斌介绍说,当下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一个是经济增速换挡调速,经济下行压力很大,从而对城镇化释放需求和创造共享提出了新要求。也就是说希望城镇化能够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动力担当引擎。另外一个新特点,转型升级确实迫在眉睫,在城镇化进程中,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生态空间已到上限,环境保护生态文明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需要我们的城镇化必须要与生态文明协同推进。曹国强认为,现在发展工业,尤其是强调建设生态文明这么一个大环境下,一定要一手抓工业发展,一手抓节能环保。

  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要把强化产业支撑作为推进县域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基础。要结合地方的区位、资源和交通条件,选择适合自身的产业发展模式,推动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以及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农民可以安居乐业,新生代农民工不再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这才是真正的城镇化,贾云峰说,“如果他们乡里回不去,城里面进不来,这样的中国城镇化怎么安定?”

  文|《小康》记者 刘建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