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扎根:“云上”贵州能否弯道超车?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大数据,贵州,弯道超车
  • 发布时间:2015-02-04 10:20

  贵州,更像是人们探视中国大数据产业的窗口,人们所期待的是,在这个没有特别产业和人才优势的土壤上,贵州可以凭借大数据拥有弯道超越的可能

  “云上”贵州,凉爽四季。

  这不是邀你去贵州玩耍,而是关乎贵州省级战略的“硬实力”-- 2014年12月20日,贵州在阿里云开发者大会西南峰会上宣布,交通、环保、食药、工业、电子政务、旅游、电商7朵云的41个业务系统迁移至“云上贵州”平台。这个偏处西南大山里的省份,正式拉开了政府数据打通和开放的序幕,而气候“凉爽”恒定,则是发展大数据产业得天独厚的物理条件。

  早在2013年7月,贵州省就发布《云计算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提出要通过设立云计算产业园、制定扶持政策,在贵州打造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这是全国第一个以大数据产业为省级战略的省份,在大数据产业风靡全球的汹涌浪潮下,中国很多省份都欲搭上“云端航班”,借此提升政府管理水平。

  贵州显然是最“当真”的一个。2014年4月,贵州省就与中国大数据“始祖”--阿里巴巴集团签署了《云计算和大数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马云显得信心满满:“如果大家错过了三十年前广东、浙江的投资机遇,今天一定不能再错过贵州。”

  在过去很多年里,贵州的发展可谓“乏善可陈”。虽然单从2013年GDP增速来看,贵州交上了全国第一的漂亮答卷,然而GDP总量却排在倒数第六,而在“十一五”结束的2010年,贵州省的工业化程度系数仅为0.8,落后全国15年。在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看来,改革开放滞后是贵州始终“跑不快”的根源。在面临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下,引以为豪的酒业和煤炭产业再也无法独当一面,贵州的改革转型压力不言而喻,处于弯道的贵州选择了大数据产业作为发力引擎--“大数据产业方兴未艾,为贵州缩小数字鸿沟、突破工业化和信息化‘两道门槛’提供了历史机遇,借力大数据,实现‘两化’深度融合,推进贵州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愿景可期,曙光在前。”赵克志曾经对媒体表示。

  这个一度拥有全国最多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突然以大数据这样的新型产业示人,并且以背水一战的勇气跨出了实质步伐,这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虽然众所周知大数据通过共享、交叉复用后可以获得最大的数据价值,但是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大数据产业尚无成熟的商业模式可以借鉴,贵州能否真正在这片“金矿”中分得一杯羹,大多数人都无法有底气地给出预判。

  贵州,更像是人们探视中国大数据产业的窗口,人们所期待的是,在这个没有特别产业和人才优势的土壤上,贵州可以凭借大数据拥有弯道超越的可能。

  等不起,政府以身试“云”

  “我有过很多领导小组组长的头衔,但我唯一能记住的,就是这个与大数据有关的组长头衔。”贵州省省长陈敏尔曾开玩笑说。在他看来,数据是大产业、大机遇、大红利,从某种程度说,是现实逼使贵州选择了大数据战略,因为只有它能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为突出大数据产业的战略地位,2014年6月贵州成立了以省长陈敏尔为组长的大数据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小组办公室设于贵州经信委,经信委常务副主任马宁宇担任办公室主任。从战略计划伊始,贵州大数据就充满了“官方”色彩。

  贵州决定先把政府数据开放给市场,所谓的“云上贵州”系统平台,是贵州借助阿里巴巴、浪潮、中软等企业打造的基础云平台,在此基础上又孵化了首批七个云应用,包括智慧交通云、电子商务云、电子政务云、工业云、环保云、智慧旅游云及食品安全云,而对应的“云长”分别是贵州省交通厅、商务厅等职能部门。此外贵州省明确规定:除有特殊需求外,贵州省所有省级政务部门将不再自行购买服务器、交换机、存储等硬件设备,不再自建机房,政府数据统一存到“云上贵州”系统平台。

  看不见的“7朵云”,影响着贵州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家可以连接景区的WiFi,是免费开放的。待会儿我们到了检票口,可以刷手机上的二维码”。严盟是贵阳市青岩景区的一名导游,如今她接待游客时总会加上这么一句。她不知道的是,景区入口的摄像头每天都在帮她计算着接待游客的数量,将数据实时上传到贵州智慧旅游云。这朵云还将采集运营商手机基站数据,通过手机号码归属地了解游客的地域信息,为游客提供个性化服务。

  而数据共享的价值正在显现。以交通数据为例,一般情况下交通运输厅掌握着省内高速路、重点车辆等数据,但市内交通的数据更多是在公安交警系统,很难互通。“云上贵州”的智慧交通云打通了交通、公安、气象、国土等部门的数据,交通运输厅和公安交警之间可轻松实现视频互调,整个贵州的交通信息一目了然地呈现在“一张图”上。

  对于贵州百姓来说,云计算和大数据正在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便捷。在将各政府部门底层数据打通后,贵州正在筹划政务超市,将几百个行政审批放到一张网上,人们可以像逛淘宝一样,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就可以把事情办了。

  但此前的“迁云”远远没有想象中的顺利。在贵州经信委信息产业发展处处长魏巍看来,这实属摸着石头过河,首先横亘在“迁云”面前的障碍是--什么数据是可以“示人”的?魏巍告诉《小康》记者,正因为没有先例可循,贵州践行了“逐步开放”的相对保守思路,比如若干个已经没有争议的数据目录先开放,未来再完善并进一步开放数据目录, “云长单位”不仅要“交作业”,还要“出考题”--向省大数据办提交对其他部门数据需求的目录,从而相互“督促”促进数据开放。“迁云后,涉密数据不开放,开放数据必须开放,非密敏感数据视情况而定。”魏巍表示。

  这对习惯“各自为战”的政府各职能部门来说,多少有些不适应,而贵州利用行政干预手段,成为目前全国第一个开放海量政府数据的省份。“‘7朵云’关键就是将政府数据的‘孤岛’打通,形成数据的互享、互通,而在数据交换当中需要有人来建立规则、主持交易,政府最有这个能力和资源去实现跨领域的数据整合。”马宁宇对《小康》表示。

  “云”盘算,能否带来“真金白银”

  多个接受《小康》采访的贵州政府职能部门亦表示,贵州公开大数据初衷并非“卖钱”,而是用来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更好地服务民生。不过受访人士均表示出了对大数据带动产业的渴望。“只有大数据带来真金白银,才能发展的更久远。但产业发展终归还需商业模式的带动,没有多种多样商业模式的创新与汇集,根本无法形成良性的产业方向,产业发展更是无从谈起。”一位受访者对记者表示。

  这种表态正好回答了当初人们对阿里“钟情”于贵州的质疑。--在贵州,阿里贡献技术、资金、人才,其背后实则也是庞大诱人的商业利益驱使,对于阿里来说,发展政府成为自己云存储空间的客户,也就抓住了“大客户”,而在这当中,阿里还可能获得政府手里的巨量独家数据,阿里欲通过贵州打开缺口,不断和其他地方政府合作,以此提高未来在大数据产业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

  “‘云上贵州’的商业模式就是通过整合政府和企业等不同主体之间、跨领域的数据,提供给更多市场主体来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而反过来倒逼政府、企业现有业务流程,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并在这个效率配置提升当中创造价值、分享价值。”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王坚在接受《小康》采访时表示。

  事实上在政府以身试“云”之前,一些企业已经看到了大数据经过处理所创造的全新价值--早在2010年茅台集团就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开通了B2C电子商务业务,负责茅台酒在线销售。和所有传统企业一样,茅台一开始选择了自建机房,采购设备,雇专员维护,然而年底一算需要将近百万元的维护费用,在考察过阿里云后,他们将1000多家专卖店系统、32家自营店系统,茅台网上商城、公共电商平台接口系统等,一次性全都迁移到阿里云上。如今茅台每年只需要支付阿里十几万元的设备租金,更为受益的是,茅台集团从此可以从“海量”数据中总结出规律,判断市场结构和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去组织生产,真正做到“精准营销”。“大数据是实现政府、部门、企业所有数据互联互通的一个超级数据库。其中,政府在推动数据公开、整合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茅台集团电子商务公司技术总监高文立对《小康》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贵州大数据产业也已初具规模--对于大数据产业招商,贵州政府也表现出十足诚意--在贵安新区,入驻的高新技术服务业企业可享受最高600万元的开办资金补助;而在贵安新区注册的企业上市成功后,可获得最高1200万元的奖励。诚意鼓动下,2014年贵州三次规模较大的大数据招商活动获得了160个签约项目,签约投资总额超过1700亿元。尤为值得回味的是,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取代茅台,成为贵州上证股价最高的公司。

  然而政府在大数据产业发展中显然不是万能的。“贵州率先开放政府数据后,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将会有很多的应用、大量的商业模式、技术模式,谁来做?我们不在行。”魏巍坦言。于是在2014年9月,贵州省启动“2014中国‘云上贵州’”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借此吸引大数据项目的创业者。

  和那些纯赚吆喝的大赛不同,贵州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期望的是促成“真金白银”--主办方承诺,在初赛阶段向参赛者开放部分政府数据目录,而复赛和决赛阶段,还会进一步征集数据需求目录,向参赛者开放经过“脱敏”处理的数据资源,帮助项目设计者开发、完善参赛方案。据悉,为了满足参赛者运用贵州数据的需求,由贵州经信委、贵州省交通厅、阿里巴巴共同主办的“智慧交通算法大挑战”,作为“云上贵州”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的分支赛,为参赛者提供了贵阳市部分真实交通数据,供参赛者比赛之用。同时,这个比赛还与银杏谷、赛伯乐等资本大鳄合作,好项目可以直接被投资方抱走并在贵州落地。

  梁坚是一名普通的参赛者,由他和别人研发的一套智能停车收费系统正在杭州试点。这个系统可以自动感应车辆停进和驶离的时间,并通过云端向收费员手持的POS机或手机发出费用信息。在梁坚看来,这个软件的价值还可延伸为--快速帮人找停车位,而梁坚之所以转战贵州,是因为政府承诺公开交通数据。“如果将这些数据打通,经过技术运算,就能建立一套智能停车系统,并可由此切入智能停车的商业领域。”梁坚表示。

  还有一家参赛公司的“水资源,云调度”项目备受瞩目,该公司开发了全球唯一通用洪水预报调度软件,通过免费向水库提供采集设备,以获取更多数据,再建成“调度云”,这样就可以为防抗旱提供预报信息。在很多大数据创业者看来,这些成果都有赖于政府大数据共享意识,否则再好的项目也只是“空中楼阁”。

  政企携手,探路漫漫“云途”

  与美国等国家的数据开放思路不同,贵州大数据产业摸索出一条“政企合作”的产业之路--由政府亲自挂帅,以“七朵云”单位数据上云为示范的数据开放、利益共享机制正在制定。政企数据的一个个“孤岛”正被连通。然而这当中政企究竟该如何“归位”?

  “大数据不应由政府来包办,开拓大数据产业应交给市场,由政府来引导市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澄表示。IBM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开发中心总经理王阳亦认为政府应该引导有实力的大型企业来打造大数据产业发展平台,而这一平台由市场主导,市场也是最终的推动力。

  而如何在互通安全的开放平台上真正实现大数据资源共享,则被视为大数据产业的核心保障,各界都希冀政府这个“引导者”能先给出一颗“定心丸”。

  马宁宇表示,贵州的“7朵云”分别由七家职能部门负责,数据资源除了各自备份以外,都统一存储在政府的仓库平台里,其中包括敏感数据、保密数据、开放数据。政府在提高资源整合利用率的同时,还应提高目前的数据存储安全水平。

  而王坚则认为,大数据产业不存在真正的“保险”,大数据发展到现在最大的风险是不作为,不是做了之后会出现问题。而更多的人则与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谭晓生的想法相似--建立严格的第三方审计的机制来制约大数据安全。“大数据的特点是在它所经过的路径都会留下痕迹,这其中存在各式各样的监听装置,对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很可能产生潜在的侵害。尤其在运营方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可能问题就会爆发。” 谭晓生表示。

  更多业内人士更关心的是,在“数据就是财富”的时代,数据将如何定价,如何交易?对此马宁宇透露目前贵州不对数据定价,而是采取“以物易物”以及“未来分成”的做法。马宁宇还表示,目前贵州正与清华大学以及中关村的大数据联盟一起进行课题研究,直接定价可能还需要一个过程。

  在马宁宇看来,就大数据本身积累而言,贵州并无优势,“过去,我们的数据积累工作做得并不好,大量数据在产生时未被采集。而且,被采集的大多是静态数据,而非未来我们可以运用的动态数据。所以现在,我们首先需要建立一套信息采集机制。”马宁宇坦言,贵州现有的数据很少,仅为几百个TB。

  最让业内人士担忧的是平台好搭建,“人才戏”难唱。“国内的大数据人才主要集中在北上广等东部发达城市,而贵州的大数据人才却相对匮乏,因此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最需要的是大数据人才的储备。只有配备一些精通于数据采集和挖掘的数据科学家,才能够建立高级分析模型,发现趋势和隐藏的模式,使大数据真正发挥作用。”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王旭表示。

  而大多数人对于贵州这片大数据“试验田”,都如安东尼奥尼电影《云上的日子》主角一样,在云端上“冷眼”凝视着人间的爱与痛苦--“贵州大数据发展一定不会马上见效,短期内可能还会带来想象不到的东西,可能真的要建设5年才能看到一些效果,当然这是最乐观的一种猜测。但云端的魅力显然是不言而喻的。”一位受访者对《小康》表示。

  文|《小康》记者 谈乐炎 贵阳报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