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多维度提升生活幸福指数

  • 来源:互联网经济
  • 关键字:互联网+,智能手机,物联网
  • 发布时间:2015-05-04 14:07

  “互联网+”影响生活的五个维度

  截至目前,全球已经有30亿网民。其中,中国大陆地区互联网普及率47.9%,网民数量高达6.5亿,超过全美国总人口2倍。随着互联网在国民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突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也在今年两会正式提出。它既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亦代表一种新的生活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不同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真正的改变人民生活方式,为大众带来更多便利与幸福。目前,“互联网+”正在从方方面面影响我们的生活:

  智能生活。智能手机的普及使个人生活发生了新一轮革命性变化,创造了一种大多数人全天候24小时触手可及的“电脑”。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 发布的ITU互联网报告预测,到2020年,全球智能设备最少将达410亿台,最多将达800亿台。随着互联网借力智能设备与生活的结合不断加深,各类人工智能的应用也会出现井喷式的发展。由智能设备引发的智能生活会有两个发展方向:面向个人生活的连接日趋丰富和复杂,连接无处不在;面向生产领域的智能工业互联网开始萌芽。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存在巨大需求,以配合“互联网+”在智能生活的普及。人工智能应用到智能生活领域包括:机器翻译、智能控制、专家系统、机器人学习、语言和图像理解、遗传编程机器人工厂、自动程序设计、航天应用、庞大的信息处理、储存与管理、执行化合生命体无法执行的或复杂或规模庞大的任务等等。

  融合生活。“互联网+”在智能基础上的发展方向是融合,成为一个互联网平台和任何其它行业的融合,这一融合正在改变着我们传统的商业模式及生活方式。“互联网+”上升至国家战略,更是为互联网搭建起了与传统行业融合的桥梁,使其向生活各领域渗透。“互联网+”战略的提出,意味着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各行业如医疗、交通、金融、运输、教育都将在未来数年至数十年间被互联网化。“互联网+”不仅正在全面融合第三产业,而且正在向第一和第二产业融合渗透。农业互联网正在从电子商务等网络销售环节向生产领域渗透,为农业带来新的机遇。工业互联网也在从消费品工业向装备制造和能源、新材料等工业领域渗透,全面推动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用户甚至可以直接参与到产品的研发中。互联网正加速改造和颠覆传统行业,除了传统行业积极拥抱互联网,互联网公司也正在经历着从传统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时代转型的深刻变革中,“连接人与信息”延展到“连接人与服务”,影响生活方方面面。

  物联生活。“互联网+”意味着我们的互联网升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任何装备都可以与互联网连接。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进一步融合,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商机。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Auto-ID中心主任爱斯顿(Kevin Ashton)提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构想全球化的网路基础建设,透过资料撷取以及通讯能力,连结实体物件与虚拟数据,进行各类控制、侦测、识别及服务于人类生活。这个构想在“互联网+”时代得以全方位实现。到今年年底,全球物联网设备总数将达28亿件,物联网数据分析和可穿戴医疗保健设备等的市场规模也将以40%至50%的速度高速增长。根据罗兰贝格与幸福创客科技研究中心的预测,未来5-10年间,在全世界80亿人口中,每1个人将对应9.4台物联网设备,物联网将创造2.2万亿至5.2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这一点从数据上也有所体现:从2013年12月份到2014年12月份,京东智能硬件的页面浏览量(PV)增长160%,销售额增长了280%,年销售675万订单量,866万件商品,增长卓著。而物联网将把我们的房屋、车辆、卧室和办公室连接起来并收集数据,从而有望催生下一个生活革命。

  数据生活。“互联网+”的另一个含义是,我们看到互联网正在和大的数据源之间连接,亦即“大数据”和“云计算”。这样一个“+”导致了巨大的数据量。网络数据爆炸式增长,预示着Z字节时代即将到来(1Z=10亿G)。思科全球云端指数显示,到2017年年底,全球数据中心每年的IP流量将达到7.7Z字节。2014年至2020年,移动数据流量有望以4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20年,移动数据流量将较2014年增长8倍。随着人工智能迅速发展,大量数据被分析、计算,如汽车的辅助驾驶、自动驾驶未来十年内都将被商业化,未来用户不需要握方向盘,按个按钮就可以开动汽车,这些都与互联网改变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分享生活。今年美国《时代周刊》关于分享经济的封面文章为《“朋友,你可以开我的车,干我的差事,租我的东西” :分享经济让人们通过“互联网+”网络平台分享物业、资源、时间和技能》。从Airbnb 的闲屋出租、RelayRides的私车出租、Uber的自驾载客,到TaskRabbit为邻居组装家具,到P2P贷款……甚至在能源领域,Solar city利用自家屋顶太阳能发电并出售。从衣食住行到金融能源,分享经济正在影响现存的市场,并改变商业行为及生活的面貌。依托互联网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和传统公司用分享经济的思维改造着这个世界和人们的生活。

  十大“互联网+”领域提高市民幸福指数

  根据剑桥大学与幸福创客科技研究中心3月的研究,真正的“互联网+”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和人民幸福力的重要途径。未来,通过推进“互联网+”在制造产业、现代物流、交通运输、食品餐饮、环境保护、智慧教育、健康医疗、市政管理、商业贸易、家居生活等十大领域的应用,将必给我们带来更加便利的生活模式与体验。

  比如制造产业,用户需要的并非仅仅把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看成渠道,而是应用互联网技术提高生产制造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进而提升技术水平和精准程度,使得一些过去达不到、做不好的工艺有可能实现。再之,互联网的融入,拉近用户和制造商的距离,从用户的需求、体验出发,产品的功能和质量借此可跨出一大步。于传统制造业而言,产品形态、市场对产品的基本要求,一定时期内往往不会因网络化而改变。但是,“互联网+”完全可能带来制造方式的颠覆、生产技术的改变、加工工艺的革新。“互联网+”对传统制造企业在这些方面的提升,与“工匠精神”所强调的“追求技术和质量的精益求精”恰恰契合。传统制造业拥抱“互联网+”,获得的不只是改变,而是提升。

  比如在大健康产业,如果只停留在透过互联网提供医患信息或通讯技术,虽说将很大程度提高沟通效率,但并无法改变“就医难”的本质及医疗资源稀缺的问题。通过机器人技术、DNA技术融入互联网进行精确治疗,通过数据过滤掉对特定患者人群无效的治疗方案,利用实时工具监测服药后的不良反应,通过给医生提供最完备的大数据分析发现治疗某种疾症的最优方案,进而大大降低医药费用,这才是真正以“互联网+”创造更健康、更幸福的生活。

  比如在教育产业,“互联网+”给教育带来的最大改变不仅是技术上、视讯上的革新,更重要的是让教育有了“以人为本的维度”,真正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将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全部学习过程,每一次提问与作答,都可以作为数据转化为信息,作为个性化学习与评价的依据。基于互联网的“用户思维”,老师们也会更加在意学生的深度学习和成长需求,面向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师生、家长、教育专家才会真正成为合作者,共同开发和创造恰切的课程。

  其他的比如餐饮行业,将每一种食物的营养物质和口味进行全部排序,然后制定出菜单,根据客户要求的口味,基于传统菜谱创造出兼顾口味和健康的新菜谱。在汽车行业,研发也发生本质性的改变,从无人驾驶汽车,到汽车的动力提供、安全性技术研发等等,都令人期待。

  警惕生活中的“互联网+”泡沫

  虽然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打个比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让很多行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互联网也会像电一样,作为一种生产力工具,给每个行业带来效率的大幅提升。

  我们看到,“传统集市+互联网”产生淘宝,“传统百货卖场+互联网”产生京东,“传统银行+互联网”产生支付宝,“传统旅游+互联网”产生去哪儿网,“传统红娘+互联网”产生世纪佳缘,“传统交通+互联网”产生快的、滴滴。如今,“互联网+”将与更多传统行业进行深度结合,最大程度满足用户生活上的幸福。真正提升生活质量和便利,解决用户生理或心理需求,是以上“互联网+”企业的核心共同点。真正的融合或许不是彻底的取代或颠覆,而是在冲击和适应的过程中彼此影响、各取所需、取长补短,最终实现为大众生活带来积极改变的目的。

  不过,并非所有打着“互联网”旗号的企业都有如此实在的腾飞。如今中国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改变,部分好比是实体之上附了一层光鲜亮丽的“泡沫”,而“互联网+”一旦成为“卖泡沫”的生意,是十分危险的。我们在看到“互联网+”广阔前景的同时,也必须清楚认识到其中的风险点。泡沫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国内“互联网+”崛起之后,有着泛滥的概念炒作。例如,由餐饮摇身一变的云公司,打着O2O的概念店等。然而事实上,用户需要的是一种真正从用户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出发,挖掘传统产业的潜力,结合传统企业的实际,用基于互联网的理念、工具、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和生态系统,去突破既有模式和行业局限,全新定义和设计自己业务的“互联网+”模式。

  “互联网+”中,“加”的不是外在包装、前沿口号,甚至不是单单的技术创新。生活离不开的是稳扎稳打,用互联网的发展加强对产品与质量完美追求的用户体验。“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优化和集成,把最基础的工作做到最精,把最平淡的环节做到最好,把最细腻的体验做到最极致,才会赋予产品长久的生命力,让用户生活有质的改变。

  结语

  创新是“互联网+”发展的生命线,而真正满足用户需求、对产品质量及用户体验的追求则是“生命”发展中的必要成份。这几年适逢中国互联网与各行各业加快融合创新、激发新的潜能,对于社会发展及生活追求而言,这既是鼓励,更是动力。我们也期望“互联网+”能逐渐走向更健康和正面发展的道路,进一步增强创新发展和踏实推进的能力,从而更有效地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和民生事业的融合,更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社会民生事业发展,真正令人民生活幸福起来。

  商业的终极维度,一定是为生活带来真正的改变,“互联网+”也不例外。

  文/苏德中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