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年的精密传承

  蔡司集团(ZEISS Group)成立于1846年,总部位于德国的奥伯科亨(Oberkochen),其创始人卡尔.蔡司(Carl Zeiss)本是一位精密机械师,后来搭档的联合创立者恩斯特.阿贝(ErnstAbbe)是位物理学家和改革家,因在几何光学和成像原理的贡献,成为现代光学理论的奠基者之一。难能可贵的是,追求极致精密的基因一直延续了169年。

  蔡司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aximilian Foerst告诉《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下文简称《21CBR》),“蔡司从精密机械和光学工坊起步,160多年中各项业务各有成长与消亡,集团始终专注在与光学相关的领域。”比如,其可追溯至1911年的眼科业务的兴起,就在于眼科诊疗有赖于先进的光学技术(眼睛本身的构造类似相机),蔡司据此开发了大量针对眼科诊断和治疗设备。

  如今,蔡司拥有6大业务,涉足行业可谓包罗万象:在半导体制造领域,全球80%高端芯片的制造采用了蔡司的光刻透镜技术;勘探领域,其电子显微镜可帮助获取地质数据和高清立体图像,加速天然气和石油的勘探研究;几乎所有F1赛车队的精密制造测量,都倚赖蔡司工业测量技术;《地心引力》、《魔戒》三部曲等好莱坞大片,由蔡司电影镜头拍摄;全球有2亿人佩戴的蔡司镜片;摄影爱好者青睐其相机镜头,在诺基亚风光无限的时代,其高端手机镜头就喜欢有CarlZeiss的背书……所有业务的“连接点”正是追求精密的光学。

  其实,每个细分领域都不乏强劲对手,那么,蔡司如何独步江湖的呢?Maximilian Foerst分享的心得是,“第一是技术层面,开发最领先的技术和工艺;第二,将技术和工艺两者紧密结合——这并不比技术创新更容易多少,直到抵达别人不可企及的高度。”

  以蔡司开发的用于近视矫正的“VisuMax全飞秒”系统为例,相较普通角膜屈光手术,利用该系统的“SMILE全飞秒手术”能将20mm的角膜边切缩小至只有2-4mm的微小切口,真正实现“无角膜瓣”,从而能够保存角膜的完整性,减少对角膜神经纤维的损伤和干眼发生率,完全实现微创化。眼科专家向《21CBR》记者解释,“全飞秒”利用了激光能在超微空间精确聚焦的特点,技术实现的难点在于对激光的反射规律、照射强度等的精准掌握,是对精确度的极大挑战,现在眼科领域只有蔡司的多项专利技术集合方可实现这样的矫正效果,其市场价格也远高于同类型产品。截至2015年4月,中国已成为该系统全球最大的买单者,单体装机数量世界第一。

  之所以能追求极致的精密创新,一定程度上在于巨大的研发投入。2013/2014财年,蔡司集团全球营收42.87亿欧元,净利润为1.9亿欧元,其中,研发投入高达4.48亿欧元,营收占比超过10%,全球近25000位员工中研发人员占11%。蔡司目前近50%的营收由发布不超过3年的新产品所创造。“研究投入并不只局限于以往传统意义上的新产品,我们也投资大量资金在基础性理论和技术的研究。”Maximilian Foerst解释说。

  蔡司集团迄今未上市,而由卡尔蔡司基金会(Carl Zeiss Stiftung)全资所有,基金会式架构为公司提供了长期的发展视角和股东的稳定性,保证公司发展富有持续性与策略性,或许,这种独特的制度部分解释了蔡司何以能延续创始人的基因。

  本刊记者 史川轩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