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历史篇——成都: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丝绸之路,李白,成都
  • 发布时间:2015-06-16 15:50

  李白诗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但其实成都“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成都在历史上从来没有中断过与外界的联系。不仅连通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沟通太平洋、印度洋东西两洋,是丝绸之路重要的贸易商品提供地和消费地,也是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通走廊。

  长期以来,丝绸之路一直被认为是由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出西域,至中亚,抵罗马帝国的唯一的一条中西交流线路。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外学术界又确认丝绸之路还包括由东海至南海经印度洋航行至红海的“海上丝绸之路”,以及从四川成都出发经云南至缅甸、印度和中亚、西亚的“南方丝绸之路”。

  成都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

  文献记载南方丝绸之路应早于西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回京后向汉武帝报告称在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大夏(今阿富汗)见到从身毒国(今印度)贩运来的蜀布和邛竹杖。张骞见到的蜀布就是蜀地生产的丝绸。扬雄《蜀都赋》也有成都“黄润细布,一筒数金”之说。著名学者季羡林认为,这些经缅甸输入印度的中国丝绸,产地就是成都。印度考古学家乔希指出,古梵文文献记载印度教大神都喜欢穿中国丝绸,湿婆神尤其喜欢黄色的蜀锦。这说明早在商周时期,古蜀便初步发展了与印度地区的陆上交通,与印度有了丝绸贸易关系,这条线路便是《史记》所说的“蜀身毒道”,也就是今天的“南方丝绸之路”。因此,有学者认为南方丝绸之路的开通比北方丝绸之路还要早。成都平原属于夏商时期的三星堆与金沙遗址出土的大量象牙、来源于印度洋的海贝,在越南冯原文化遗址出土的三星堆、金沙常见的玉凿、玉璋等,都是南方丝绸之路存在的重要物证。

  虽然成都平原周边均被崇山峻岭所包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但其“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成都在历史上贯通长江上下游地区,连通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沟通太平洋、印度洋东西两洋,是丝绸之路重要的贸易商品提供地和消费地,是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通走廊。

  大量的考古发现表明,西域丝绸贸易中的大宗蜀锦,生产于蜀,起运于蜀,通过丝绸之路输往欧亚大陆四面八方,行销世界。成都是南、北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对于古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形成、发展和繁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成都与丝绸源远流长

  中国是丝绸原产地,而成都则是丝绸起源中心之一,亦是中国织锦最早产地,在中国丝绸文化发展史上有显著地位。

  成都丝绸起源、发展于史前至先秦。历代史籍记载黄帝元妃嫘祖在蜀地“教民养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被称颂为中国蚕桑丝绸之祖。许多学者认为,“蜀”字就是由一棵弯曲的桑树以及树下一只蚕虫构成的。百花潭出土的战国时期青铜壶刻有“采桑图”,交通巷出土战国蚕纹铜戈,湖北江陵出土的战国织锦也是古代蜀国产品。

  两汉时期,成都丝绸业高度繁荣。扬雄描述西汉成都“自造奇锦”,左思描述东汉成都“百室离房,机杼相和,贝锦斐成,濯色江波”。2013年,在成都天回镇老官山罕见出土四部西汉蜀锦织机模型足以证明当时成都能批量生产出精美的蜀锦。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教授认为:“这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提花织机模型,代表当时最为高超的中国织锦技术,对世界纺织文化、也对人类文明作出了极大贡献。”

  三国时期,诸葛亮就将蜀锦的对外贸易作为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之一,为蜀国“军资所赖”,强调“决敌之资,惟仰锦耳”。1995年,在新疆尼雅遗址出土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三国蜀锦色彩绚烂,纹样意蕴神奇,现为国家一级文物,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它的出土也有力地证明了北方丝绸之路的丝绸绝大多数是由成都经蜀道(古代由蜀地通往长安的道路)到达西安后再流通至西域各地的。

  隋唐至宋时期成都以织锦业为代表的丝绸产业发展达到顶峰,生产规模前所未有,产品行销遍及欧、亚、非各国。据文献记载,唐代蜀锦风靡:都城“锦贵”。考古发现表明,在西亚、中亚以及新疆、甘青地区出土的隋唐至宋时期的“唐式锦”主要为成都蜀锦。

  成都丝绸业与丝绸之路密不可分。成都蜀锦代表了古代中国乃至世界丝绸织造技术的最高境界。著名丝绸考古学家武敏认为“没有蜀锦,就没有中国的织锦史”。

  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部的区域中心

  早在夏商时期,在成都就形成了规模相当可观的聚落群和中心城邑,创造了辉煌的古蜀文明。新津宝墩遗址、金沙遗址奠定了成都作为长江上游文明起源中心的重要基础。距今2300多年前,古蜀国开明九世“徙治成都”,因“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取名“成都”并沿用至今。公元前311年,蜀郡守张若建大城、少城,成为建城的标志性事件。唐代西川节度使高骈扩筑成都,从此奠定了“二江环抱”的城市格局。

  自古以来,成都一直是中国西部地区政治、经济、军事中心。秦、汉、晋、隋因得蜀而统一天下。汉时、成都与洛阳、邯郸、临淄、宛(今南阳)并称“五都”。三国刘备、西晋李雄、东晋李寿、五代前蜀王建、后蜀孟知祥等建都于此。秦汉时期,成都已是全国有名的商业都市,因织锦业发达而被称为“锦城”、“锦官城”。后蜀主孟昶下令遍种芙蓉,因得“芙蓉城”、“蓉城”别称。

  唐代有“扬一益二”之说。到了宋代,成都更超越扬州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地方城市,最早使用纸币“交子”,这时期的成都已是中国的宗教文化中心,以成都大慈寺为代表的佛教寺庙也居于全国之冠。明代,成都仍然是中国西部的中心,明代蜀王府是全国最壮丽的王府。明末清初成都遭到毁灭性破坏,康乾年间的移民运动使成都再度繁荣,其府库储蓄之富仍超过了全国很多地区。

  作为中国西部的区域中心,成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有2300多年建城史,是中国唯一一座2000多年城名不变、城址未迁的城市。成都既是长江上游古代文明起源与发展的中心,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成文广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