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篇——发展是为了更好的传承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成都,文化遗产,传统技艺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6-16 15:53
成都,3000多年的历史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现今,成都也是高楼林立、时尚魅力的现代化都市。在文化传承与现代发展交相辉映中,成都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
来到成都,总有一种强烈的时空交错感--造型各异、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遍地,展示着她最现代化的一面。但走近细看,却不时可发现其经过3000多年沉淀而存留的历史痕迹。根据成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统计,成都市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计104项,其中国家级19项、省级47项、市级38项。
今年,上百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将再次在成都拉开大幕。曾任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的王学贤认为,成都已经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永久之都。成都在很多非遗项目上不是以单纯的博物馆方式进行保护,而是以生产性保护的方式融入现代人的生活。在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看来,一座城市,实质就是一个有机体,是一个由人口、产业、生态、文化多个系统耦合成的有机体。城市的发展过程,应当让最有特色的文化元素和最核心的文化精髓得到有序传承和有效开发。
成都的历史底蕴与现代化发展交相辉映,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
“我并不认为传统和现代是完全对立的。”成都漆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尹利萍说,“如果想让更多人认识传统技艺与文化,我们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因为发展是为了更好的传承。”
成都漆器厂:让传统技艺回归生活
走出著名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宽窄巷子,拐进宽敞的蜀都大道,再穿到绿树成荫的金河路,繁华与幽静的风景尽收眼底。在如此闹市中,成都漆器厂固守着独有的宁静。
成都漆器工艺是一种古老的技艺--人们会把漆树割开,搜集树干里流出的汁液用于制漆,而每棵漆树一年只能产出半斤左右。“这就是天然漆的可贵。”尹利萍说道,“和化学漆相比,它完全没有毒素,并能保存非常久的时间。我们行内有句话叫‘滴漆入土,千年不坏’。”据悉,考古人员在成都金沙遗址发现一块漆器残片,漆器胚胎已经腐蚀,只剩下漆皮粘在泥土上,但文饰斑斓,色彩依然亮丽。
成都漆器工艺厂厂长李杨萍介绍,成都漆器最远可上溯至商、周时代,鼎盛则在两汉时期,当时漆器是宫廷御用,皇帝派漆器工官来进行生产。在成都老官山遗址中,就出土了不少汉代的漆器,其中漆木耳杯至今保存完好。
随着时代的变迁,漆艺也在不断演变。到了现今,成都漆艺又迎来了新的挑战:在市场化的环境下,这项技艺要如何更好的传承下去?“如果按照以前只做收藏品的旧路经营将很难生存,所以我们有一个想法,就是让漆艺这项传统技艺走进人们的生活,让普通老百姓也能使用。当然,漆器技艺不能变,我们会坚守标准。”李杨萍说。
尹利萍认为,漆器在历代传承中没有将其生活化、没有让其有时代感,是一直阻挠它更好发展的原因。“我们现在的设计理念是‘让漆艺回归生活,把漆器带回家’。漆器可以作为食具,我们就制作碗碟;漆器可以作为杯具,我们则制作茶具;漆器可以作为文化用具,所以我们制作文房四宝;漆器还可作为装饰品,我们就制作耳坠、项链等首饰。漆器要保留作为高高在上的陈设品、珍藏品,但更多要让其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不过,成都漆艺工序众多、制作细腻、耗时久长,生产成本较高,怎么才能更好地走进日常生活呢?尹利萍的办法是让设计更简洁、时尚。比如杯具,一套就两个杯子,价格也不贵,大家都能消费得起。
另外,李杨萍认为传承漆器技艺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人才。现在,漆器厂里有不少80、90后的新生代如周雪莹、周于皓正在继承技艺。研究生毕业的周雪莹在成都漆器厂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作为漆器设计师的她有良好的美术功底。“像我们这一代很少会接触到传统工艺了,所以从事这个行业更多是因为感兴趣。”周雪莹说。
尹利萍说,由于之前出现过断层,现在的技艺传承人要不已经到老年,要不都比较年轻,中年人非常少。“我们知道传承人的重要性,因此,现在漆器厂和成都市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希望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让将来有更多年轻人加入我们。”
草堂一课:文化传授可以多样化
从成都漆器厂向西出发经过文化公园、四川博物院等地,便来到了位于浣花溪附近的杜甫草堂。进入草堂,树影斑斓,脚下细细流水,让人仿佛回到杜甫当时的幽居生活。
公元759年末,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人几经辗转从甘肃同谷来到成都,暂居浣花溪旁古寺。第二年春天,依靠亲朋好友的资助,在风光秀丽的浣花溪畔,建起茅屋,取名“草堂”。杜甫在草堂前后居住了三年零九个月,这是一生漂泊的他度过的相对安稳的日子。
在明弘治十三年和清嘉庆十六年,杜甫草堂经过了两次规模最大的整修。这两次重建,奠定了后世草堂依中轴线对称的多重院落式布局的基础,并流传至今。杜甫草堂内有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少陵草堂碑亭、大雅堂等标志性建筑。
不得不提的是,在草堂东面有一座名叫仰止堂的建筑,它位置较为僻静,风格不算起眼,却担负着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2012年杜甫草堂推出了“草堂一课”。
“杜甫草堂拥有上千年的文化积淀,也是诗歌文化传承的重要之地。以前,我们主要以讲解、活动等形式来传承这些文化。2012年是杜甫诞生1300周年,借助这个契机我们想用更多方式传扬优秀文化。于是,我们走访了成都的71所学校,希望能与学校互动。刚好,学校也有这样的需求,他们很愿意走进草堂。”杜甫草堂宣传营销部主任向昕介绍道。
一开始,杜甫草堂只是邀请学生、老师到仰止堂上课,让此处作为其第二课堂。“后来我们尝试把草堂的特色资源利用起来,把科学成果转换成教育成果。于是,我们开发了一些课程,让专业技术人员来上课。”向昕说。
技术人员充当老师并不容易,但他们非常用心,并很渴望把传统文化传授给孩子们。童老师在“草堂一课”里教诗意的盆景课,在室外给孩子们上课时总是汗流浃背,但她却总充满着笑意,一边讲课一边欢快地演示盆景的制作方法。“在这些例子中,我们收获了很多的感动。”向昕总结道:“杜甫说,转益多师是吾师。一个孩子今天学习了这项文化,也许明天就喜欢上这项文化,以后更可能就成为专家了。草堂希望通过这些课程的积累,在孩子们心中撒下文化传承种子。”
武侯祠:线上线下“品三国”
从杜甫草堂向东南方向出发,不久便到达锦里古街旁的“大三国”遗址--武侯祠。它独立于人熙攘攘、喧哗热闹的锦里古街,犹如遗世独立的世外桃源。武侯祠是纪念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堂,因诸葛亮生前被封为武乡侯而得名。
作为中国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武侯祠由刘备的陵寝惠陵、汉昭烈庙、武侯祠等部分组成,其后还有三义庙、结义楼等建筑,古柏森森,修竹苍翠,祠堂高古,红墙夹道……
“蜀汉三国时期虽不长,只有50多年,但由于《三国演义》这著名的历史叙事体系小说,使成都成为了中国三国文化的中心。成都及周边地区,跟三国蜀汉时代相关的遗迹有40多处。”武侯祠博物馆副馆长罗开玉说。
近年,众多专家学者认为,成都在三国文化里的核心地位当仁不让。他们提出,成都有责任和义务把大三国遗址文化的整体内涵,以某种方式进行集体展示,提出一些全局性概念,更好地传播出去。
那么,具体可以用哪些现代方式让大三国遗址文化更好的传承?在这方面,武侯祠做出了一个新的尝试。
在武侯祠,《小康》记者在古老的历史建筑旁,发现充满现代气息的“二维码”。许多游客都忍不住拿出手机“扫一扫”,以此关注武侯祠官方微信。
据悉,武侯祠官方微信推出了语音导览和“问问武侯祠”等功能,《小康》记者尝试用语音或文字的方式向“问问武侯祠”发问,之后便收到了相关语音或文字的详细回复。同时,武侯祠官方微信还提供免费语音讲解服务,让人们自助参观武侯祠。
最近,武侯祠官方微信还开设了18个专题栏目,如三国贴士、武侯漫话、今日节气,以此介绍武侯祠的最新资讯、三国文化及馆藏文物,并通过微信开展如“三国人物穿越合影”“答题抢票”等互动活动,让人们全方位认识三国文化。
记者 麦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