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文化篇——这里,处处有“明堂”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创意文化,成都,摄影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6-16 15:56
2014成都国际创意设计周的成功举办,不光发掘出了成都丰富的创意元素和创意历史,更实现了成都文化产业与世界的一次成功对话。而在这背后,一幅瞄准国际一线创意城市,集合政府、学界、民间力量的创意产业大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5月23日下午4时,成都市青羊区少城街道奎星楼街55号,几棵高大的银杏树在微风的吹拂下显得苍翠欲滴。
另一边,矗立着两栋极具现代感的黑色建筑,墙上喷涂着一幅以红蓝白为主色调的喷涂作品,极致的细节让游人惊叹喷涂者技艺的精湛。
这里是明堂创意工作区(下文简称明堂),被文创人亲切地称为“创意人的集结地”。2013年,一群70后文创人历时半年,将一座废弃的老房子,打造成现代味儿十足的新建筑。明堂面积不大,却聚集了如摄影、音乐、木匠工棚、文化传播、设计、咖啡馆、红酒庄等领域的30多支文化创意团队。
明堂工作区创始人于侃很清楚,明堂的定位就是文创艺术的孵化平台。他表示,明堂目前正在做两件事:一是实现文化创意对接市场;二是文化创意融入城市。“我们创意工作区的概念(形式)进来以后,成都市委、市政府觉得我们正在做的事情能够解决城市生态融合的问题,尤其是引领老城区发展方面,可以更多地用文化和设计去挖掘它固有的内涵,再用一些时尚的方式把它表达出来。”
有学者指出,就目前中国的文化产业情况来看,真正有鲜明个性,有持久发展动力的文化产业样态还太少。从早期成名天下的北京798、深圳大芬村油画村园区、上海田子坊园区来看,也都存在着不知如何把文化产业内容构成做优、竞争实力做强、延伸效应做持久等问题。对于成都这座有着厚重文化历史的城市来说,好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可以成为城市的新名片,能促进城市人文发展,更能开展文化服务,让老百姓从中受益,从而让城市更有底蕴。
成都到处有“明堂”
明堂有一个十分自信的宣传口号:让有名堂的人在明堂找到自己的“名堂”。谈起创办明堂的初衷,于侃说:为从事创意工作的人才提供一个聚集交流的“安乐窝”和“孵化园”。
“创意工作区不是工厂,我们希望创作空间更大,同时没有门槛的桎梏。”于侃有20多年从事设计的经历,对发展文创产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我们只支持独立团队,不跟外面的机构、公司合作。在我们概念里面,独立是文化创意最重要的因素。”于侃表示,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生态链,一个生态圈子。
而实际上,成都文化创意产业,有“名堂”的,不止明堂。正如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所言,成都是一座移民城市,有着海纳百川般的宽广胸怀,多元文化交织。成都宜居宜业的环境,对广大青年创业者有着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和吸引力。
比明堂创意工作区成立更早的,是位于红星路35号的创意产业园。该产业园地处锦江区最繁华的商业区,这里曾是成都军区一印刷厂的旧址。但眼前这座工业气息十足的独特建筑,经过德国MV建筑设计事务所的精心打造,已成为成都国家广告产业园的核心区域。2014年4月17日,成都国家广告产业园正式成为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区。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成都国家广告产业园逐步搭建起了多个平台,包括广告创新研发中心、广告交易中心、3D打印创意体验中心、新媒体驱动中心、广告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型机构陆续投入使用,为成都本土的广告客户提供配套型专业服务和公共服务。
目前,入驻该园区的广告类企业已达到300多家,一条以广告创意设计与传媒印务、网络数字、电子出版及广告交易等上下游产业相聚合的全产业链,在成都乃至西部地区初具规模。
幸福魔方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的设计师接受采访时表示,选择进入红星路35号的原因,是看中这里独立、开放、自由的环境。“在这里能享受阳光、喝咖啡,同时和设计团队来一场各种新奇思维的碰撞。”
也正是由于成都致力于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一批特色鲜明的城市创意空间破茧而出,不仅让本土的创意人才扎根成都,也不断吸引着北京、上海等外地的创意人才移居成都,迸发新的活力。
将当代艺术进行到底
锦江区南端的荷塘月色附近,坐落着一座中国著名的当代艺术群落--蓝顶。
著名艺术家周春芽对蓝顶的评价是:蓝顶不是一个组织,不是一种风格,不是一个流派,也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区。蓝顶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精神。
12年前,四位艺术家--周春芽、郭伟、赵能智和杨冕租下成都机场路旁的闲置厂房作为工作室。他们看着厂房蓝色的铁皮顶,于是为其取了“蓝顶”的名字。随后,蓝顶的影响力、凝聚力逐渐扩大,蓝顶逐渐成为中国著名的艺术群落。
“2007年,蓝顶迁移到了荷塘月色。一直困扰艺术家们的工作室产权问题得到了解决,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落户蓝顶。目前聚集的艺术家工作室、艺术机构已达上千家。”蓝顶美术馆馆长助理廖慧说。
当代艺术表现形式多样,不仅可使用绘画的方式表达情感,更可加入雕塑、摆设等形式。但艺术家的原画只有一幅,且价格昂贵,不少人喜欢并想收藏就无能为力。但蓝顶艺术区中,有一个版画工作室解决了这个问题。
“为了更好地复制原作,我们需要做平版和丝网。平版做好后则通过机器和技术一层层叠加上去,这需要有一定的艺术功底。完成后,原作艺术家满意之后才会签字确认。这些版画一般是限量的,不会大批量制作,所以版画价格一般在几万到十几万不等。”蓝顶美术馆馆长助理李志军说。
离荷塘月色片区不远,矗立着另一座艺术殿堂--清源际艺术中心。走进清源际,立刻感受到传统文化气息迎面而来。
该中心建立于2013年,总占地面积约30亩。在中心约3500㎡的荷塘中央有一亭台,天气凉快时不少人在此写生。园区内传统风格的建筑揉合了现代的特色--冬季红墙青瓦墨韵精妙,夏季荷塘月色莲叶成片,人文气息深厚。
清源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海波介绍,园区内设20多间可同时容纳多名艺术家进行创作和住宿的工作室,为艺术家驻留提供了完备的配套设施。“现在比较多的是来自德国和俄罗斯的艺术家,前不久也有一些韩国的艺术家决定留驻。也有艺术家在此建立工作室,如梁时民、秦天柱等。”
值得一提的是,清源际艺术中心专注于文化艺术领域的学术研究,将成为一个文艺交流的新好去处。“我们在筹划‘艺术品价值和价格的学术论坛’,并设立清源指数,以此来判断作品质量。清源指数的设立,将由一个专家团队合力评判。专家们将从五个方面进行研究:从文学和历史的角度、从哲学和社会的角度、从金融的角度、从艺术批评的角度,最后才从艺术家在圈内的影响来判断作品。清源际希望成为一个发布平台,今年将发布第一期指数。”刘海波说。
2015年,创意设计周活动又将在成都举办。成都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成都市文化产业协会副秘书长尹宏认为,成都目前拥有的国内“当代艺术第二城”的地位,和成都文化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密不可分。
据了解,随着成都在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大,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创造的产值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
文化创意产业,正成为成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记者 陈标华 麦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