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琦琪:力量之善 怒放之美

  • 来源:财富经济
  • 关键字:陈琦琪,力量,印象
  • 发布时间:2015-07-07 13:04

  陈琦琪清甜的笑容总是能给人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她身上呈现出的柔和与真挚,给人以无尽的亲和力与无限的感染力。力量发自于心,却不拘于形。她的善行善念,总是能突破传统的具象表征,成为社会核心价值的温润表达。好像厦门的三角梅四季缤纷,似火似海,陈琦琪和她女企协的伙伴们,以最动人的女性光辉,出彩了厦门的半边天。

  陈氏作风 代代相传

  作为厦门的精神图腾——陈嘉庚先生的宗孙,陈琦琪受到了外界众多的关注。从小的耳濡目染,感受着先辈大爱无私的家国情怀,用她自己的话说,“是一件特别值得骄傲的事。”嘉庚先生的生平事迹依然像这个民族的不灭灯塔一样,烛照着吾辈之人奋勇前行。对于先贤的身前身后事,陈琦琪说:“小的时候常常听父亲讲起,他的生活非常简朴,但是对待他人,往往又是倾囊相助。从南洋回来后,看到民智不开,民心不齐的局面,他不仅全力发展教育,也在用实际行动改变着家乡落后的社会观念,以及不良的社会风气。他的贡献其实不单单是教育方面的,他的精神更是同样适用于今。”也因为家族中这样一位标杆式人物的存在,让陈琦琪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直在向嘉庚先生看齐。

  在嘉庚先生的精神哺育下,陈琦琪感受到的是一种中国优秀文化内涵传承的力量。在她看来,从事慈善事业也是传承的表现之一。她希望通过一己的努力,影响到自己的家人以及身边的更多人。采访中,陈琦琪说道,“举善不避亲”,善意的帮助完全可以从身边做起。“我们首先要有‘善心’,这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一切的主观前提;其次,凭借‘善言’的力量学会去宽慰他人,引导他人;最后,当自己的能力足够去帮扶需要帮助的人群之时,简单而平常的一个‘善举’,都会为自己和对方带来莫大的幸福。”陈琦琪在生活中有个特别的习惯,每次外出在酒店住宿时,退房前都会将房间收拾整洁。她说:“虽然这是一个特别细微的举动,但是于保洁服务人员而言,也许就意味着一种温暖与尊重。我们特别容易忽视身边的一些细节,可往往这些细节却也能传递出温情,形成自己最简单最通俗的‘善举’”。

  毛泽东同志曾为嘉庚先生题词——“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如今,不论是行走在集美学村,亦或是厦门大学的校园里,都会被嘉庚先生倾资兴学,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染。当然,作为陈家的孙系,陈琦琪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与责任,她在努力传承着祖上教诲的同时,也在用最本真的善念影响着更多人对于慈善的认知与作为。

  城市华彩 女企荣光

  在厦门众多的社团组织中,厦门女企业家协会承担着特殊的使命,是联系厦门当地与外界女性社团沟通交流的纽带。她曾多次组织外访并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女企业家,有力地促进了海内外各行各业女性同仁的学习与交流。同时,她还多次举办了富有女性特色、具有较高审美品味和艺术情趣的精彩联谊活动,建立了宜商宜情的商协会共赢平台。一年多来,协会在陈琦琪会长的带领下做了五十多场慈善公益活动,在这个优良而广阔的平台上,陈琦琪遇到了诸多跟自己志同道合,同样热衷于传递爱心的姐妹们。她为此满怀感激,也因为借着这样的一方平台,她能够有力的将自己的慈善理念发扬出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多做实事。

  美丽不只源于外表

  乐善好施是家族的传统,她传承了美德,也延伸出更多的新主张。陈琦琪用她的方式,成就着自己的梦想,也释放出温暖社会的力量。

  陈琦琪认为,做慈善非一己之力能够完成,而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慈善需要一种大爱的精神,需要的是整个社会从群体到个人的携手努力。公益需要有公益的行为,需要广而告之,需要得到社会的赞扬及肯定,才能带动更多人参与到公益与慈善之中。她设想,如果厦门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们能够本着济世的情怀,回馈社会,那么这样的善举就会融合更多的人,将厦门打造成为“慈善之城”也就指日可待。

  因此,秉承着“小善大爱,人人可为”的慈善理念,女企业家协会将爱心留驻在厦门的街道、农村。她们关爱自闭症、白血病儿童,长期帮助弱势群体及女性乳腺癌、宫颈癌患者,捐资助学,捐建希望小学等。于这个社会而言,温暖永远是一种直指人心的力量。陈琦琪最后补充道:“我和我的企业家姐妹们,一定会以我们特有的女性魅力,温暖这座城市需要温暖的人。”

  出于形势 忠于内心

  在与陈琦琪的采访交谈中,笔者充分的感受到面前的这位女士,沉稳而健谈,知性又谦卑的个性。多年前,陈琦琪原本在政府部门工作,端着社会大众所认为的“金饭碗”,生活平静而无忧。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她很不甘心就这样平淡度过余生。几经纠结后,没有过多经商履历的她毅然决定下海,放弃那众人羡慕的安逸生活。身边的同事和领导都为此表示诧异,再三找她谈话,问她是否真的确定。而陈琦琪没有食言。多年后的今天,聊及此事她仍然透出坚定而温婉的笑容,“我估计是我们单位里唯一选择辞职的那个”。当年,辞职后的她凭借自身的不懈努力,陆续开起了自己的外贸公司,地产公司,装修公司等。这样明晰又显得有些大胆的人生抉择,是出于形势,也是忠于内心。她说,在人生的任何一个关口,不论做出何种选择,都应该变相地思考问题,不要为传统观念所束缚。只要大的价值观念不跑偏,不去做损人利己的事情,你所做的决定就有成功的可能性。

  讲到她创业的那些年,艰辛常有,却也用努力将一切的挫折化解为辉煌。陈琦琪特别感慨创业中的“两个三十天”。其一是三十天创立百货商场。从招商引资到设计装修再到人员培训等等,如何在既定时间内完成工作,她不完全有把握,但却把几条工作线安排得井井有条。每天都是最早赶到商场,最晚离开的那一个。而在百货商场开业前,有外地的商家临时遇阻没办法如期赶来,她便二话不说带着助手,连夜驱车前往广州自己去进货。几个人又是搬又是抬,没有的歇息,也没有的抱怨,都只是因为发自内心的一句:“我们相信琪姐”。陈琦琪在工作生活中的和善自信,让身边的助手们崇敬又感激。她说:“那时候心劲儿强,什么都敢做,也似乎什么都可以做得有模有样。因为我愿意遵照内心的力量,愿意去相信,没有努力成就不了的梦想。”

  另外的一件事情要说到她三十五天开酒楼。从洪荒的一块地皮上,建立一家食客都爱来的酒楼,绝非一般人想做就能够做到。起初依然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为了节约成本,创造效果,她都是亲自来管理把关。从装修的选材,到菜品的构想,再到服务的管控,细节之处涉及到每一个容器甚至每一个角落。因为从小受到的良好教育,跟后天对于艺术文化多领域的爱好与想法,使得这样的一家酒楼,开创了很多内部装修,菜品菜式创意的先河。“中菜西式化,闽菜精细化”,她在细节中打造着经典,于细微处实践着自我。

  更来自于内心的充裕与善念

  多年后的今天,聊及此事她仍然透出坚定而温婉的笑容,“我估计是我们单位里唯一选择辞职的那个”。

  这样的一家酒楼如今已没有再继续经营。陈琦琪觉得,能者可以多劳,却不一定都能面面俱到。因为后期的她实在无暇亲身管理,就学会了适可而止。这样的经历也让她开始思考,于她而言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但是,既然选择了不去平庸,就应当追随内心的声音,用努力实现自我的价值。

  温暖如她 爱伴家人

  今年,陈琦琪提出了一个“二代青年团”的概念,是指那些曾辛劳创业的企业家的子女们。这部分青年由于出身的特殊性,往往承载了更多来自社会的关注目光。加上如今受众“娱乐至死”的审美心态,企业家子女很容易被“话题”,这是一种极不公平的社会现状。她说到自己身边的这些二代子女们其实都阳光而积极向上,他们都曾参与并经历过父母创业时的那一段艰难时光,其实,相对会更多一份思想上的人文情怀。因此,面对国家及企业转型升级的特殊时期,社会应当给予企业家与其子女们更大的包容与发展空间,让这些跟随着父辈打拼的孩子们,能做到“承业,济世,成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创二代”。同时,也将父辈坚韧的品格与仁爱的信念继续发扬广大。

  这是陈琦琪对青年一代寄予的期望,也是对自己儿子未来的希望。试想,一个处处洋溢着温暖的人,又怎么可能没有一个温暖的家。事业上,她是为人敬仰的杰出女性,生活中,她却只是一个平凡而温婉的母亲。从小跟父母亦师亦友的关系,也让陈琦琪在对儿子的教育中受益匪浅。她特别注重跟孩子之间的平等对话和悉心交流。聊起大洋彼岸求学的儿子时,陈琦琪的声音都变得更加柔软。她二十四小时开机的原因之一就是不想错过每一通儿子的电话。母子俩常常在电话里说得特别欢愉,大到工作学业,小到生活细节,她总是会在儿子最需要母爱支撑的时候,及时地站在他身旁,给他一个母亲所能给予的爱护与鼓励。

  “不得不承认,接任会长后,我的生活节奏加快,行为举止也更加公众化,少了很多时间陪伴家人,就连儿子的越洋电话都不能第一时间接听,让我觉得深深的歉疚于他们……”讲到接任会长职务后生活方面的变化,陈琦琪的眼角明显湿润了许多。诚然,作为一个女人最大的期待无非是家和,陈琦琪也不例外。她渴望为家人做得更多,更不想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缺失了应尽的责任。但为了在女企协的平台上更好的服务社会,陈琦琪深深的明白,自己只有更努力才能去平衡身上的职责。

  有人用“厦门三角梅”来形容女企业家协会的这些姐妹们,因为她们有着自信、自立、自强的新时代女性精神,阳光务实,包容开放。而这一切褒扬的形容,又不得不折射到陈琦琪个人身上。她随性而大方,眉宇嘴角间都呈现出对生活的感恩与希望。美丽不只是源于外表,更来自于内心的充裕与善念。乐善好施是家族传统,她传承了美德,也延伸出更多的新主张。陈琦琪用她的方式,成就着自己的梦想,也释放出温暖社会的力量。

  文_文宪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