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畅谈:两岸工艺文化进入深层次交流

  • 来源:财富经济
  • 关键字:文化,产业
  • 发布时间:2015-07-07 13:15

  ——专访厦门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巡视员许向明

  文化创意产业被誉为21世纪全球最有前景的朝阳产业,作为文化、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其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文化创意产业的合作也已经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合作因为有着坚实的市场基础,发展十分迅速。但随着这种合作的深入,一些受关注的问题也逐渐浮现。我们在着眼未来的时候,对眼下已出现的问题也应当有清醒的认识。

  目前,海峡两岸文创交流的火热,并不能掩饰两岸在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上存在较大差异。两岸文化产业如果不能走向交融,而是让差异继续扩大的话,那么这对于两岸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将十分不利。就此问题,我们采访到了厦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巡视员许向明,他以参与两岸文创交流的亲身工作经历,介绍了当前海峡两岸文创产业发展和对接过程中的一些情况。

  两岸工艺产业差异化发展明显

  工艺产业的对接是目前海峡两岸文创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对接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双方各自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基础上。然而,就目前来看,限于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原因,工艺产业的对接并未影响到两岸各自工艺产业道路发展。

  许向明指出,现在两岸工艺美术走差异化道路的趋势非常明显。大陆方面更注重材质,即创作工艺美术品的最基本材料,如象牙、寿山石、金、银这些贵重材料。而创作产品的一个目标就是用来收藏,使其有收藏价值且还能够增值,这是工艺美术的主流。例如,现在做石雕、木雕,都讲究使用贵重的材料,如黄花梨等等。在工艺上也更讲究刀法、技法,比的是谁的技法好,属于师父带徒弟那种世代传承。此外,由于传统的师徒相承让创作题材几乎一成不变,总是花鸟鱼虫、五福五寿这些题材,导致作品缺乏创新。

  这种差异的结果在市场考验中体现得十分明显,许向明在与各界的交流中发现,在整体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台湾工艺产业表现出了更好的市场前景。

  许向明指出,台湾工艺产业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并不大,但大陆工艺品,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受到的影响却比较大。究其原因,关键就在于台湾走的是“生活美学”的路,它们做的东西符合老百姓的审美要求,且更具实用性,受众群也就更广,而大陆做的工艺品大多是针对生活水平比较高的人群,受众面狭窄。

  在这种背景下,许向明认为需要作出一些改变,他说,“我们发现双方分开走这么久以后,应该多做更深层次的交流,互相取长补短,交融发展。因此,我们就考虑在海峡两岸文博会上设立一个工艺品评比奖项,通过共同制定审美标准、评比规则,共同评比,共同授奖。从而达到深层次的工艺文化交流,互相交融、互相促进的目的。”

  评比的奖项分为两类,分别是中华工艺精品奖、中华工艺优秀奖。其中,中华工艺精品奖针对已经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工艺名家,大陆这边一般是省级大师以上的艺术家,而台湾方面则是工艺之家;中华工艺优秀奖则是参加展会的人员都可以参评。目前,这两类奖项已经形成相当的影响力,为直接带动两岸产业对接起到了重大作用。

  文博会小舞台唱大戏

  在介绍两岸文创产业发展时,许向明强调了海峡两岸文博会的作用,这不仅是因为文博会对两岸文创产业对接具有促进作用,同时文博会本身也是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深入的一个缩影。根据第三方机构的评估,海峡两岸文博会在市场化、专业化方面的表现,在全国各类文博会中已名列第一。

  福建作为大陆对台交流的前沿,每年的文博会都会为两岸的产业互动做一些有益的尝试。许向明举例说,2014年,为了促进两岸文创的商业对接,海峡两岸文博会尝试着把大陆地产商跟台湾的文创企业聚拢在一起,为他们互动、交流进而产生对接提供平台。这种鲜有先例的做法虽然存在困难,但是最终还是找到了各具优势的企业来对接,并且取得了良好效果。

  文博会的具体做法是由组委会召集台湾的文创资源,并通过与赢商网合作号召全国地产商参与,召开产业对接大会。本来会场的国际报告厅只有三四百个位置,而当时仅大陆报名的企业就有四百多家,最后只能从中筛选两百多家,其中包括万达、万科等房地产大鳄。

  文博会期间,还有一系列小型定向的专题报告会,让台湾的专家来介绍他们的理念、项目运营的做法,在潜移默化中让双方的思路、想法产生碰撞,从而进一步促进两岸文创产业深入交流。

  此外,文博会还有涉及动漫游戏等数字内容的板块,通过文博会这个平台让企业与投资基金、投资商对接,目前已经取得良好效果。许向明举例说,台湾乐升科技拟以10.7亿收购厦门手机游戏平台同步推就是一个经典范例,收购虽然不是直接在文博会上签订的,但却是借文博会这一平台确立的收购意向。此类通过文博会平台对接、洽谈,最终产生投资意向的项目还有很多。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