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行走在复兴的路上

  • 来源:财富经济
  • 关键字:复兴,哲学
  • 发布时间:2015-07-07 15:50

  王鹏:古琴是中国的音乐,是东方智慧的载体

  厦门大学茶士班里有悠扬闲适的古琴声,这是现代快节奏生活所需要的。

  古琴之慢,不仅是艺术,还是一种哲学。

  慢的同时不断、不乱,还有结尾的余音——每个音都有那良好的成效,而不是匆忙完成事情后造成的副作用。“慢”还是一种心境,有慢,才有耐心与宽容,才没有急功近利的你推我搡。

  琴亦可致中和,达心平德和、修身正己之目的。厦大茶士班将古琴带到茶室之中,就是想用它的“慢”、平和、空灵,为商业社会导致的浮躁寻找一味良方。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引导画卷缓缓展开的古琴声令人印象深刻。

  这张琴出自王鹏之手,王鹏是业界几乎无人不知的古琴制作师。如今,他为传道古琴文化奔波于世界各地。2014年底,应厦门大学人文学院茶士研修班邀请,王鹏和他的团队来到厦大进行了一场“听雪”古琴音乐会,为温暖冬季的厦门献上了冬至节气的问候。

  从生活美学到文化修行

  2012年,王鹏提出“生活美学”的概念,希望不只是把古琴当作乐器,而是以古琴为中心建立立体的生活方式,将古琴与当代艺术和生活相结合,打通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之间的关系,建构出古今“无痕”的生活体验。如今,王鹏又提出“文化修行”,希望打通古琴与其他艺术门类的界限,在修行中切身体验传统文化的理念。

  “文化应当变成生活,而不是全变成知识写在书上。我想借助传统文人的生活方式,把文化融入生活,从而推广和传播传统文化。”王鹏如是说。

  王鹏常说,宋代的审美是最传统的文人审美,“最传统的审美标准就是中庸,这和弹琴是一样的,《溪山琴况》里说:‘兴到而不自纵,气到而不自豪,情到而不自扰,意到而不自浓’,说的就是要文雅和适度。”

  然而以古代审美为标准,却不是要复古。王鹏说,“如果非得穿着汉服才能弹古琴就太刻意了。传统的内涵不能变,之后要与当代的创意相结合。”

  回归“一个人面对一张琴”的境界

  为了推广文化修行的理念,近年来王鹏还一直倡导古琴与其他乐器或艺术门类之间的合作,例如策划古琴与大提琴、古琴与吉他、古琴与昆曲的对话音乐会,古琴与传统文人生活方式的展览,场景式地展现传统美学,从而让更多的群体对古琴感兴趣,让世界感受到东方的智慧。

  “我说过一句话:古琴拯救世界。听起来有点大,其实不然,古琴是中国的音乐,是东方智慧的载体,声音的能量能够改变人的思想。”有哲人曾感叹过:语言或许是可以骗人的,但是音乐不会。听乐曲时,不一定把音乐具象地展现出来,也不一定苛求声音代表着什么,而是感受由音乐所承载的意识的流淌,自然就能感受到声音的能量。太史公言:“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流通精神而正心也。”正是如此。

  “弹琴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回到一个人面对一张琴的境界。从简单的音乐中,返其天真,涵养性情,净化人心。”一人,对应一琴,正如五音对应五行,五行呼应五脏。角徵宫商羽,木火土金水,与肝心脾肺肾之间有着微妙的联系。儒家有言,“琴者,禁也”,力求平和;道家其意在心,需去除繁缛,方返其真心,与物相和;佛家攻琴如参禅,于七弦之间顿悟佛理,明心见性。儒释道三家,都重在平和浑融之美,回归自然,反哺真心。

  “一个人面对一张琴,我小而宇宙大,所以眼界要宽,才能不执拗于小事。一张琴面对一个人,宇宙小而我大,反归自身,朴素性情,中正平和,才是琴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