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畅谈:两岸文创合作要过理念关

  • 来源:财富经济
  • 关键字:艺术家,陈培泽,工艺
  • 发布时间:2015-07-07 13:20

  ——专访台湾工艺之家协会常务理事陈培泽

  在第三届中华工艺精品奖征集活动揭幕仪式上,我们采访到了参与揭幕的台湾工艺之家协会常务理事陈培泽先生,他谦逊而又温文尔雅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陈培泽是台湾著名的石雕工艺艺术家,目前他与家人已经在大陆做起了和工艺相关的文创生意。作为艺术家,同时在进行文创商业活动的陈培泽,对目前两岸如火如荼的文创合作无疑是很有发言权的,他认为大陆需要一些“机缘”在创意理念方面进行提高。

  大规模量产限制创意

  通过对大陆一些地区的走访,陈培泽认为,大陆的匠师仍努力地倾向利用传统符码创作作品,而台湾在创意方面则很大胆。由于人力等各方面资源相对较弱,因此在传统元素的应用上,台湾只能自觉地和西方接轨。

  在陈培泽看来,台湾工艺的概念就是与世界接轨,用世界能听懂的语言去做文化产业。他认为,没有用国际的语言去做这些,就无法做出大家都认可的艺术品。简单而言,就是要做外面能看得懂的东西。这方面台湾发展得相对较早,而大陆的匠师在这方面还相对薄弱。“大陆匠师独缺这块,但你要这些匠师摆脱固有理念比较困难,他们都是学了几十年才有今天的成就。”他这样说到。

  陈培泽还提到,大陆还是会顾及怎样在产业上做大量生产,导致现在很多东西机械生产。像木雕也是机械生产,这是有利于大量产出,但却将所有的创意和美感全部扼杀掉,也就没有机缘再去发展。台湾没办法走这条路,于是就尽量让它卖到一个好价钱,所以两岸走向是不一样的。

  陈培泽认为,大陆的人才多,如果大陆有机缘做一个比较长期的刺激栽培年轻人,那么未来的进步是值得期待的。台湾之所以会有现在的情况,是因为台湾产业的优势已经失去,个人要存在只能通过独特的、个性化的、特色的东西来呈现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台湾不做大量生产,在创意上就有一个很强的撞击环境,台湾有那么多的艺术家,在大家激荡之下,更容易创造出有创意的作品。

  艺术并非为抽象而抽象

  在谈到大陆市场时,已在大陆市场经营的陈培泽表示非常有信心,但他也表达了在审美等一些问题上的疑虑,他认为,创作的温床需建立在鉴赏者的审美提高之上。他说:“创作中你需要进行折衷,思想应循序渐进而不能走得太快,不要让鉴赏者感觉太抽象。”

  陈培泽说,他在大陆普遍听到的,包括他们公司的一些职员也在说,国外的艺术发展到现在让人有些看不懂,是为了抽象而抽象。这种观念在大陆流传,这说明他们的思维和国外形成了一定的落差。

  陈培泽以亲身经历解答了这个问题。2014年他曾应邀到紧靠上海的江苏参观,他指出,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在工艺产业方面不可能有大的发展,相关产业必然会散布在江苏等地区。陈培泽因此认定,江苏的工艺产业在中国具有代表性。但就他的观察,江苏的工艺产业更多的还是传统的东西,无法从其中跳脱出来。

  尽管两岸在文化理念上有差异,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台湾设计师来到大陆工作。那么,环境的差异会限制台湾设计师的创意吗?针对这个问题,陈培泽说,“我认识不少来大陆工作的设计师,他们在进行空间改造、厂址设计等一些工作,我的理解是,他们是在小范围内做一些突破,把他们的新观念带进来。这在大陆人看来也许是很微小的一个事情,就像四五十家连锁店在你们看来规模不算大,但理念从这里就会慢慢影响渗透。我认为,这会慢慢形成气候,甚至于主诉求都会是去台湾设计。希望这些比较时尚的观点可以影响年轻一代人,影响老一代可能难,但年轻一代人很容易接受新事物。”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