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朝晖 喜剧的忧伤
- 来源:时尚北京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董朝晖,喜剧,忧伤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07 15:41
他是《笑傲江湖》、《欢乐喜剧人》两档最火的综艺喜剧节目的幕后大佬;他也是北京欢乐嘉娱文化投资有限公司的掌门人;从1999年创办公司至今,他一直走在中国综艺、喜剧节目的最前沿;他热爱喜剧,也懂得喜剧;他了解喜剧人,也尊重喜剧人。他就是那个让喜剧、综艺走进千家万户、给人们带去欢乐和愉悦的董朝晖。
第一次见到董先生,原以为这样的大Boss肯定是西装革履、严肃、不苟言笑。可事实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站在我面前的董先生衣着简约时尚、休闲、品位十足。他脸上洋溢着笑容,并且主动和我握手,掌心有力,让我感觉他对这次采访的真诚和信任。落座之后,我们自然而然的聊到最近由欢乐嘉娱和东方卫视以及华录百纳联手打造的一档最火的综艺喜剧节目《欢乐喜剧人》,聊它的台前幕后,以及对它的期待。
《欢乐喜剧人》不仅让观众看到喜剧,也知道喜剧人背后的故事。
当每周六晚观众打开电视用遥控器锁定东方卫视的《欢乐喜剧人》这档电视节目,已经肯定了自己是要来大笑一场,释放积压了一周的情绪,或者是那些平日不大可能表现出的感情。而且每一期里的六位喜剧人的精彩表演,也足够让观众达到开怀大笑的目的。但董先生说,其实《欢乐喜剧人》的目的并非仅仅如此。
创办之初,为了让节目达到好的效果,在选择参赛选手的问题上着实让董先生颇费了一番心思。“因为喜剧里的门派非常多,比如相声、小品等等,我们选择选手的核心点就是他们必须得给观众带来欢笑。”相比于《笑傲江湖》的素人选手,《欢乐喜剧人》对选手的选择要求非常高,“我们选择的喜剧人必须是在行业内有一定成就,有一定知名度的,表现方式可以多元化,不拘泥于小品、相声。而且他们在其行业领域里是具有代表性的,毕竟第一期只有十组选手参加,所以选手选定上不是那么的完美,这些遗憾留到第二季第三季去弥补实现。”
董先生坦言邀请选手来参加节目比想象的困难许多,“刚开始大家只能通过宣传片去了解节目,而且这些选手在自己的领域都已经功成名就,但到了《欢乐喜剧人》的舞台后他们之前的荣誉、成就都将清零,他们的命运只能交给现场观众。我们花费了很长时间去说服他们,告诉他们竞赛名次不是最重要的,我们是想通过节目让观众更深入了解喜剧人,了解他们的不同侧面。比如说沈腾在参加《欢乐喜剧人》之前,大家仅仅局限于春晚上的‘郝建’,但是通过节目大家更深入的了解沈腾这个人,对他本人也是一次不小的提升。其实,我们节目的宗旨就是想让观众看到这些喜剧人除了舞台之外的各个方面,这是在其他节目中看不到的。”
在董先生看来,《欢乐喜剧人》绝对不是一个仅仅满足于观众发笑的节目。或许笑是所有喜剧共同的表象,但不论是戏剧、电影、舞台剧还是电视综艺,如果一出喜剧仅止于笑的追求,无论如何都是不完整的。喜剧的魅力在于其独有的内在精神,用笑声来超越社会现实矛盾,以笑来表达人类的自由与自信。因此,在《欢乐喜剧人》中,你可以看到两面,一面是笑,另一面是忧伤。
每一次在舞台上成功演绎的背后,都是喜剧人对自我的一种折磨。
都说做喜剧的人不一定是个快乐的人,最开始我还不相信,可直到去年63岁的美国喜剧明星罗宾·威廉姆斯在加州寓所自杀,结束了他与可卡因、酒精、抑郁症抗争的生命。看到这条新闻时,我很震惊,内心笼罩了一层悲凉:“难道喜剧人的内心都充满了悲剧?”
这似乎是一种宿命。比如喜剧之王卓别林、“憨豆先生”罗温·艾金森、“变相怪杰”金·凯瑞,以及我们最熟悉的周星驰,与他们的作品相比,他们本身是那么的不快乐。就像陈佩斯曾经说过的那样:“我突然想到喜剧为什么使人开心了,就是要你自我折磨。我想起每一组喜剧噱头都是自我折磨完成的,或者精神或者肉体的折磨,才能达到被别人笑的效果。而观众的这个开心,甚至是幸灾乐祸的。”
而在董先生看来,他把这种情况看成是喜剧人的忧伤。
“大多数情况下,观众看到的是喜剧人在舞台上光鲜靓丽的在表演,但是在创作期间,在后台,往往是裹着军大衣,抽着烟,皱着眉头冥思苦想,反复踱步的画面,这些是观众看不到的。而我们就是要把这些也一并展现给观众,让观众知道喜剧人的不易,这也是《欢乐喜剧人》一次颇具实验性的尝试。”董先生说道。
所以我们看到,在创作期间贾玲每天和编剧都聊到凌晨5、6点才睡觉,甚至凌晨5点多,节目组还拍到她在河边走来走去,冥思苦想创作本子。董先生说《欢乐喜剧人》对幕后故事的挖掘,才是喜剧人真实状态的呈现,“我们接触很多喜剧人,其实他们生活得都很有压力,哪个才是真正的他?这或许就是喜剧背后的忧伤,也是《欢乐喜剧人》的点睛之笔。”
而《欢乐喜剧人》的另一点睛之笔当属嘉宾主持人吴秀波了,对于这位老朋友,董朝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之所以选择吴秀波来担当嘉宾主持人,董朝晖说其实吴秀波除了是位非常优秀的表演者之外,在他的骨子里对喜剧以及喜剧人都特别尊重。“从专业角度上来讲喜剧是表演中最难的,站在这样的角度上他非常敬重喜剧表演者。在节目中他所展现的都是最原生态的表演,他与选手之间的沟通是没有隔阂的,在决定担任主持工作之后他非常努力的做了很多功课,了解每一位选手,跟他们沟通,所以他和选手之间的合作丝毫没有生疏感,很多参赛的喜剧人和他都是非常好的朋友。而且他的出现对《欢乐喜剧人》节目品牌的提升也很有帮助,他并没有只把主持当成工作,他自己也是非常喜欢喜剧表演,很享受这个过程,非常的投入。吴秀波是个非常有喜剧情怀的人,也很有底蕴,个人沉淀,在节目录制现场他能讲出感性而又直接的内容,而不是展现太多的说教,死板的专业类的东西。”
“制造欢乐”这件事,有点难。
对于自己一直所从事的“制造欢乐”这件事,董先生觉得自己好像并没有怎么去特定制造欢乐,而是选择了这样一个行业,一个做内容的类型,做综艺娱乐类的节目,“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做周末时间段的节目,因为周末大家都希望能更轻松,所以会选择轻松快乐的节目。”
“那这么多年过来,您觉得‘制造欢乐’难吗?”我不禁问道。
“非常不容易。每一个阶段观众对欢乐的需求都不一样,十几年的过程中,要及时了解观众的需求。因为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人们对喜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经过《欢乐喜剧人》和《笑傲江湖》这两档节目,我们在制作上会更有经验,会制造的更好。”
从1999年创立欢乐传媒至今,虽然董朝晖一直在为观众“制造欢乐”,不过他却时常以商人,或者是组局者自居。他说自己没有演员那么有感性,但他还是会认真细致的去了解、理解这些表演者,解决他们的需求,思考他们需要的东西,看他们的优势在哪里,在哪些方面需要调整。“有的时候我也会受到他们的感染,进入状态,但是很快就能出来。”也许这也正是他不同于喜剧人的所在。
《时尚北京》对话董朝晖
《时尚北京》:虽然《欢乐喜剧人》已经结束,但是很多观众却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那节目会继续制作第二季吗?
董朝晖:第一季节目做完后我们总结下来感觉有太多太多的遗憾,这也代表着我们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作品创作、赛制、喜剧人组合等等再之后的几季节目里都有可以提高的空间。对于第二季的《欢乐喜剧人》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可以做到更好,目前我们的团队已经开始着手第二季的方案。
《时尚北京》:您对于这档节目的评价如何?
董朝晖:我们是非常看重节目品质的,不论节目规模有多大,邀请的明星有多红,节目的高品质是永恒不变的要求,这也是我们的最大追求。有了品质观众才会喜欢,才会有市场,有口碑,品牌效应也顺应的建立起来了。我们的目的也是期望创立一个现象级喜剧节目,第一年我们达到了这个目的。
《时尚北京》:对于一直身处综艺娱乐市场最前沿的您来说,对中国的电视娱乐业,您如何看待?
董朝晖:我觉得节目来讲,变革是一定的。节目的类型在不同的时代肯定是要做很大的变更的,去满足现代人的价值观。但是很多节目类型大方向上是不会变得,只是方式不一样。
《时尚北京》:在我看来近几年中国的电视综艺节目一直在引进国外的形态和模式,而缺乏自主创新,您觉得这一现象导致的原因是什么?
董朝晖:这是一个过程,本国市场开发的比较晚。所以我们会把已经成熟了的市场的一些东西来拿用,这也是最快的,然后把它做成本土化的。引进国外的成熟的节目,我们来学习,改变,提高,慢慢研究出适合中国国情的节目,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
《时尚北京》:闲暇的时候您会去做些什么?会选择旅行吗?
董朝晖:闲暇的时候我会花很多时间去旅行。每个地方都挺喜欢,每个地方都不一样,有的地方艺术文化气息浓厚,有的地方景色优美,每个地方都有它让你觉得美好的地方。最喜欢的还是自己生活过的地方。
《时尚北京》:您会去尝试跟自己不相关的职业吗?
董朝晖:职业不会,但是爱好上会,我会接受一些在我工作中遇到的其他领域的事物,找到一些兴趣点。比如说艺术上,在艺术品上我会去研究下。
《时尚北京》:当这些工作或者某些事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会去如何排解疑惑或者是压力呢?
董朝晖:压力的话,对于年轻人来说会需要排解的方法;但是像我们这样经验比较多的人来说,遇到问题的时候,解决方法总比困难多,兵来将挡,处理问题的方法有不同的组合,也会有不同的结果。没有那种让自己觉得天会要掉下来的情况,没有特别多太大解决不了的压力。
《时尚北京》:最近您在忙于什么样的事情?
董朝晖:最近忙的还是两个喜剧节目。喜剧还是有很多产品可以做,比如节目、电影、电视剧以及网络方面的内容,还有一些活动。我们在围绕喜剧这个产业做,是我们喜欢做的事情,很看好,也很开心。
文:本刊记者 郭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