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龙河 历史穿梭千年

  • 来源:时尚北京
  • 关键字:夏龙河,历史,宝藏
  • 发布时间:2015-09-07 15:53

  曾有人写道:“文学教会我忍受痛苦的功夫,使我内心对万物充满哀悯和同情。文学也赐给我感知快乐的能力,使我对生活不至于厌倦太深。然而,文学有时是沙漠中的鸠酒,是美食里的砒霜,它曾夺取了无数天才青春的生命,使他们像不堪负重的树枝一样夭折了。”身为一名作家,夏龙河眼中的文学是复杂的,不过他对这份枯燥却很忙碌的工作充满敬畏。“我觉得文字是神圣的,想要做好它不容易,但我想要更加努力的把它做好。”

  见过夏龙河的人都会对他印象比较深刻,典型的山东人性格,宽厚坦荡,喜欢研究历史,所以他的作品也基本上都是与历史有关的。

  “人类历史上最珍贵的宝藏,是历史本身,是对历史的新的反思和探寻。”

  最近夏龙河的又一部力作与读者见面了——《大顺宝藏》,一部历史悬疑小说。纵观图书市场,类似这种历史悬疑、又带有寻宝性质的小说很多,最耳熟能详的莫过于《盗墓笔记》和《鬼吹灯》。不过夏龙河却不以为意,在他看来自己身为一名作者最主要的就是写好故事。“我尽量在好看的故事中把文章的‘核’拿捏出来。那这个‘核’是什么,就是文章的意义所在,是作者对历史的新发现和新思考。如果读者在读完一篇文章之后,觉得除了刺激什么也没有感受到,那无论这个文章多么好看,它都是不成功的。”

  一直以来,夏龙河都对李自成这个历史人物颇感兴趣,断断续续地研究过一段时间。后来他看到中央台播放的《李自成的宝藏》系列故事之后,突然觉得这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背后,肯定有很多值得发掘的历史结块和意义。“当然,除了这些原因之外,真正让我产生写这个小说的念头的原因还有信仰和情怀。中国人本来是有信仰的,这种信仰从原始崇拜起始,走了几千年,现在却踪迹难觅。信仰可以是短暂的,可以是永恒的,但是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就是一盘散沙。我在《大顺宝藏》中,塑造的老人和那个神秘的小孩的形象,就是对信仰的一种缅怀。”

  《大顺宝藏》就是历史与现代的交融。

  出版至今,《大顺宝藏》赢得了很多读者的青睐,读过此书的人都会被李自成留下的宝藏的去处,和围绕这个宝藏所引出的历史深处的故事所深深吸引着。

  小说中,曾经是特种兵某部武功教练的缸子、做生意失败的王乔峰、一心想发财的马文、盗过墓的盗墓人“杀手”、赵胖子等五人凑到一起,进入了杀机四伏的三王峪山区,寻找下落不明的大顺宝藏,却不小心走进了诡异之极的历史深处。

  在这里,现代社会的人们遇到了从历史深处走来、带着一身历史的霉味的大顺的“特种部队”“猴子军”的后裔,和大明的叛徒、后来成为盗宝者徐家人的后代。

  对此夏龙河解释说这种相遇是异常诡异、极度危险的。其实在《大顺宝藏》中有很多地方与其他同类小说不尽相同,夏龙河把重点放在了对宝藏的守护者的描写上。“从古延续至今的几百年的守护,这是一种怎样的坚守。当然,作为对手,我还描写了一个寻宝家族的故事。守护者和寻宝家族都是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他们的先祖都是那段历史的亲历者。但是,一方是对以宝藏为表述物的信仰和诺言的坚守,另一方却是利益至上的坚定不移的盗宝者。这两种心态都很倔强很坚强,双方缠斗了几百年,从明末一直厮杀到了现在。其实这是欲望和信仰的厮杀。”夏龙河说道,从他话语的描述里我好像看到那一个个人物,一幅幅画面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的眼前,让我仿佛穿越到他的故事里。

  “一次失败的投稿,开启了我的文学之旅,我的作家梦。”

  夏龙河说自己能够走上写作的这条路还源于一个偶然事件。“在我九岁的时候,一直跟我的爷爷作伴。爷爷读过多年私塾,藏书比较多。那段时光基本上就是爷爷的藏书陪伴着我。后来随着读书越来越多,我就试着写。正儿八经投稿是在初三,写了一个短篇小说,投到了《山东文学》,被退稿了,很不高兴。不过从那时起,我就萌生了要当一个作家的梦想。”

  后来夏龙河为了写作荒废了学业,而在那个年代光靠写作是无法生存的,他只能学着做生意。那段时间,夏龙河成了一个地毯行业的小老板,买卖做得红红火火,小日子也让他过得挺滋润。不过,2008年金融危机来临,他的工厂倒闭。在那段灰暗的日子里,他突然发现被自己搁置已久的作家梦又再度涌现,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2009年他重新开始写作。之后,他力挽狂澜,先后出版了《毒咒》、《喋血钢刀》、《秘境之要塞有鬼》、《豪气干云石达开》等七部小说,市场反响强烈,也得到了众多读者的青睐。正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虽然在写作上耽搁了那么多年,但凭借着付出的艰辛和汗水,夏龙河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读者的好评。

  而作为一个60后作家,夏龙河觉得自己与同年代的作家相比,最好的优势就是心态,还有生活经验。“因为当年我从一个穷光蛋开始做生意,多次负债累累,后来也算成了百万富翁,08年的金融危机又重新让我负债累累。我对这个社会的体验之深,应该是很多作家都不具备的。这段经历,必定成为我写作的宝藏。”

  生活就是要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要有取舍,不能太紧绷,要把握好节奏。

  虽然09年才又捡起自己弃置多年的写作,但夏龙河并没有让自己处于分秒必争的状态,都说创作来源于生活,如果没有生活谈何写作的灵感。而在夏龙河看来慢生活的状态才是对生活的一种品位。“我觉得快节奏和慢生活是两种生活方式,快节奏要的是效率,是一种迫切改变生活现状的具体体现。适度的、某一阶段的快节奏是必须的,但如果把快节奏当成人生信条,这就有点病态了。”

  夏龙河思考了片刻,继续说道,“不过在我看来这两者并不冲突。在工作的时候,在某一阶段,需要去努力,去拼搏的时候,这个节奏肯定要快。一个阶段忙过去之后,就要休闲一下。像我工作是比较有规律的。我喜欢比较稳定自然一些的工作状态,不会去强迫自己完成多少字数。每一部作品完成后,我就会给自己放几天假。读书,找茶庄买点儿好茶,找书画界的朋友,去欣赏他们的字画,自然要喝酒,反正就是彻底放松几天。我觉得该努力的时候就得努力,在当下中国,生活压力比较大,不努力是不现实的。但是要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要有取舍,不能绷得太紧,要把握好生活节奏,有张有弛。”

  夏龙河说自己最理想的简单易行的慢生活方式当然就是读书了。“一杯香茗一本好书,无论是从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是莫大的享受。慢下来,读点好书,一年中有一两次旅游,这应该比追求房子和车子要有意义的多。其实,写作跟别的工作不一样,人如果不去找‘闲’,是永远没有闲暇之时的。我的工作比较有意思,可以跑遍全国。如果我闲下来,我喜欢跑到有历史遗迹的地方去,一个人,静静地看那些古旧的石碑、庙宇,甚至墓地。我个人比较喜欢青藏,喜欢藏传佛教的地域。因为觉得藏族是个很坚强很倔强的民族。”

  文:本刊记者 郭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