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我也写一页PPT,来改造汽车

  • 来源:汽车杂志
  • 关键字:韩国女团,80后,朋友圈
  • 发布时间:2015-09-08 12:12

  今天的中国大概跟改革开放初期多有相似,历史这样评价当时的新兴城市深圳:“插一根钢筋都能发牙。”

  今天推动这场机会变革的是创新,以互联网为依托,喊着改变一切的口号,热钱充盈的资本市场似乎不打算放过仃何一个机会,一个个看似不靠谱的商业模式在砸钱砸出成功案例以后,互联网就有了改造世界的野心,当电梯里送外卖的小伙子都用二维码来宣传的时候,对汽车行业的觊觎,必然是早晚的事了。

  毕竟,和上门做指甲的小打小闹相比,每年数万亿的汽车行业才是真正的大市场,Tesla来了,但创投青年们还没到。这个机会一定会留给一批有为青年,如果不出意外,他们一定是青年才俊,有海外背景,卷着一笔很多个零的投资,再用互联网的思维对汽车挑剔一番,必须互联、必须智能、必须和现在的汽车统统长得不一样。

  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前来“横扫牛鬼蛇神”的居然是个85后的小伙了,带着游戏行业的“成功经验”,用一个漂亮的PPT展示了未来汽车的模样。至于这个“游侠”的故事,我觉得并不需要更多笔墨赘述,在这个地球上有汽车的130年里,美丽的故事从来都不缺乏,拼的都是胆子大,1800万元资金储备来干一本《汽车杂志》我都嫌不够,但人家已经敢喊革新的口号。

  瞧瞧人家80后!比一比不免相形见绌,以一个媒体人的角度来看,其实这并不足以成为一条新闻,这种故事在新闻价值上和某地农民敲出一台兰博基尼跑车的题材在传播效能上不见得有多大优势,汽车的海洋这么大,倒也是不在乎多几条鱼,哪怕有人敢自称鲸鱼,也没见海洋就此变了样。只是回归到一个专业关注者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如果这样一个项目就这样轻轻松松成功了,卷着一大笔投资上岸走人了,那对于汽车行业踏踏实实做事的工程师们,该是多么的不公平。

  我很担心的是,越来越多的工程师们像是韩国女团一样组合成一个个“黄金搭档”,这个世界开始诞生出一批又一批的PPT,都有故事,都有情怀,都怀揣着一股改变汽车的决心。

  所幸的是,越是钻得深入的工程师,恐怕越不敢信口雌黄,因为他们更了解汽车是怎么诞生的,他们有对这个行业起码的敬重。还记得前几年在一个会议上有大数据专家说汽车企业应该建立自己的数据库,但其实对于通用这等企业来说,这是四十年前就已经完备的东西;又有人说,把汽车交给富士康生产就好了,而他们并不了解的是,一个汽车生产工厂轻轻松松花掉千亿级的资金,更别说几十家配套企业为之配套的十倍量级资金了。

  吉利汽车研究院胡峥楠先生的朋友圈坐有一句话非常精辟:“十年前,有种手机叫波导,有种空调叫奥克斯,至少当年都有造车的情怀,只是玩输了,连本业都贴进去了,勇气值得敬佩。但自从有了乔布斯,大屏幕前的表演,使得吹牛的成本锐减。”

  就这意思,这个世界其实一点儿都没变,尊重行业,别叫唤,来日方长。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