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离不开地理学科

  • 来源:中国教师教育
  • 关键字:历史教学,地理学科
  • 发布时间:2015-09-25 16:07

  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独立性,但历史学科又绝不是孤立的,它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它只不过是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学科不断细化分类的结果。“政史不分家”、“文史不分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谓“政史不分家”说的是历史学科与政治学科之间的密切关系。“文史不分家”说的是历史学科与语文学科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样,历史学科与地理学科也是密不可分的。学习历史知识就要读历史地图,历史地图中的“地图”就属于地理的范畴。户外旅游,每到一处,既要观察其地形地貌,又要了解其历史渊源,更是离不开历史与地理的结合。

  面对既独立又与地理学科紧密联系的历史学科,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地理知识。怎样做到历史教学与地理学科的紧密联系呢?

  1 紧密结合历史地图去理解历史知识

  古代历史发生在古时候特定的地理区域里,因而现在我们在学习它的时候就要把它放在当时的地域里去学习。如在学习我国古代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长平之战”时,就要知道当时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各自的地域范围。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理解当时诸侯各国先后兴衰、秦国不断兼并其它国家、直至最后统一的过程。通过地理地图,能够清楚地看到,战国时期的每一个诸侯国的国土面积,只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一个省份的大小。如当时的秦国就相当于现在的以陕西省为中心的跟陕西省差不多大小的地域,而赵国就相当于现在的以山西省为中心的跟山西省差不多大小的地区。而“长平之战”中的“长平”位于赵国的南端,是当时赵国的一个重镇,相当于是赵国的南大门。通过对以上地理范围的理解,就很容易理解战国末期秦国的不断强大:“战国末期,强大的秦国不断通过战争,兼并东方各国的土地。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军大败,四十多万人被俘,绝大部分被坑杀”。

  2 紧密结合地理知识去发现历史规律

  我国封建社会,是中央集权的时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历代的专制统治不断加强,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到汉元期间政治制度的演变,以至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无不体现着这一点。统治者为了方便中央集权、实现专制统治,往往把统治中心--都城,建在所在地域的中心。

  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但它只能是我国封建王朝早期的都城,在经历了大唐这一封建极盛王朝之后,以后的帝王都把都城建在了别处,而不在长安。如元、明、清等多个朝代就以北京作为都城。这是因为,在封建早期,人们认识到的地域范围仅仅局限于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地区,即当时所谓的“中原”,而这一地域范围的中心就是长安。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认识到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地域范围扩大了,地域的中心也相应改变了。如元朝定都“大都”,“大都”就是现在的北京。查看“元朝行省图”,不难发现,元朝的疆域极大地扩展了,不仅包含“中原”,而且向北扩展到塞外,向南到达整个长江流域以至岭南。所以,其都城不再是“中原”的中心长安,而是当时扩大后的地域的中心“大都”了(当然这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但地域中心这一因素是很重要的因素)。从南北看,“大都”的确处于中间位置,它的北面有辽阔的辽阳行省和岭北行省,南有地域相对狭小的湖广行省等多个行省相连。通过这些地理知识,就能够深入的理解历史知识、发现历史规律--“我国封建社会,是中央高度集权的时代”。

  历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同时又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特别是与地理学科密不可分。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牢牢抓住这一特征,利用这一特征,让地理知识为历史教学服务。从而让平淡的史实变得鲜活生动起来,让深藏的历史规律不断显现出来;让历史课堂成为知识融会的平台:历史中有地理,地理中有历史。让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的不断积累过程中,既学好了历史知识,又活用了地理知识。这样,我们的历史教学,就仿佛是一次户外旅行,在轻松欣赏风景、追溯渊源的同时,做到历史知识与地理知识的融会贯通。

  姚发荣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