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本教育”的反思

  • 来源:中国教师教育
  • 关键字:生本教育,课程改革
  • 发布时间:2015-09-25 16:18

  1 “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中、西教育理念的“杂烩”

  “生本教育”理念是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提出的教育理念。郭思乐先生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较多地引用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阿什尔、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美国数学家、教育家波利亚、克莱因、哈莫斯等人的观点。如罗杰斯的“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克莱因的“最佳的学习方法是先做后辨认,或是一边做一边辨认。”哈尔莫斯说“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动手--提问,解决问题。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提问,解决问题,不要只传授知识--要鼓励行动。”郭教授文章中还援引了中国古代的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老子的“大道无形”,“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为而为”,“授渔而鱼”;中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不教而教”等思想。郭教授书中有我国广州、深圳等地中小学“生本教学”案例,也有美国的案例、法国的案例,教学模式不尽相同。所以说,郭思乐先生的“生本教育”理念是古今中外教育理念的大“杂烩”。

  2 “生本教育”的主导思想是西方的“建构主义”

  “2001年开始的课程改革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这是一个具有巨大争议的问题”①,数学教育家张奠宙先生曾经指出:“中小学提倡的建构主义、小组合作等都是直接从西方引进的,又直接应用于我国的教学,而热衷于引进与崇拜西方的教育教学理念,不结合我国的实际,不能有效地实现‘本土化’与‘民族化’,必然给我国的数学教育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建构主义在我国的研究曾经风靡一时,尤其对数学教育影响颇大,谈及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必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小组合作学习也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家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课程改革我们简单地引进来,并应用于课堂。如前几年的公开课中必有小组合作(讨论),似乎只有小组合作才能体现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好象不合作就不是课堂,从而导致许多数学课堂出现了‘假合作’和为合作而合作的形式化现象,热闹非凡却丢失数学课堂本应有的数学味。”②

  3 “生本教育”将教师的作用化为“乌有”

  郭思乐先生在《教育走向生本》的文章中称:“在生本教育下面,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存在,还应发挥得更为高级、更为无形,更为超脱得体。”“教师的最高境界是‘不见自我’。”话说得十分“玄妙”、令人大惑不解: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更为高级、更为无形、更为超脱得体”?才是“不见自我”?如何才能达到神话般的“最高境界”?实质上,“生本教育”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化为“乌有”。郭教授提出的:“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另外,还有人提出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些提法未免太绝对化,其实质还是“儿童中心论”。

  4 走下“神坛”的“生本教育”

  笔者前几年曾在安庆市郊区一所规模颇大的民办中学工作过,该校是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在安庆地区唯一的实验基地。当初,该校领导将“生本教育”尊为神明、奉为至宝,在全校师生大会上极力鼓吹“生本教育”。甚至宣称:“哪个教师不搞‘生本’就下岗。”领导、教师“言必称‘生本’”。教师上课讲课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否则就不是“生本课堂”。郭思乐教授曾于2010年率团亲临该校做报告,办教师培训会,大力推介“生本教育”。在座谈过程中,许多参加培训会的教师也曾向郭教授团队提出一些看法和疑虑,如:“生本教育”要求布置“前置性作业”,每门学科、每节课前都要有“前置性作业”,课后又要完成教科书上的作业,是不是延长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是不是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课堂讨论”是不是“作秀”?教师的主导作用不需要了?是不是每堂课都要“课堂讨论”?“合作学习”效率不高,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怎么办?等等。该校经过三年实验,并未出现“奇迹”。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家长是持反对意见的,教师们也是持怀疑态度的。实验结果,该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升学率未发现有明显提高。如今,校方不再坚持“不搞‘生本’就下岗”了,而采取教师可以采用“传统教法”,也可以上“生本课堂”的折衷办法。在该校领导、教师、学生的心目中,“生本教育”的“神话”已开始破灭。

  5 教师“课堂讲授”,学生“接受学习”还应该是“主食、正餐”

  “在数学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上,新课程标准主张不能排斥接受学习,主张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程标准:‘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接受学习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自主探索等方式’,‘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老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①“长期的实验证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讲授法是一种在概念、命题教学中很有效的教学方法,……而实践同样也证明,那些形式上的’合作‘,那些无序的、无目的的’自主‘只能带来数学课堂的低效甚至无效。”①

  “新标准解读把’课堂讲授‘作为’数学活动‘’最主要‘的方式,学生自主学习、调查研究等等被列为’其他形式‘,在时间安排上,’其他形式‘也应安排适当时间。”①

  2005年,美国数学教育顾问委员会在一份权威报告《成功的基础》中指出:美国的顾问委员会并不支持完全“以学生为中心”或者完全“以教师为主导”。他们不支持任何一种绝对排他的教学方式。笔者认为,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仍然应该是主要教学形式,根据教材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如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年龄等)可以恰时、恰点地辅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如何将两者有机融合,提高课堂45分钟效益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凤翥.《课标(2011年版)》的“新理念”新在哪里[J].数学通报.2015.1

  [2]杨慧娟,黄燕萍,宋乃庆.《中国基础教育在改革、继承与自信中前进--数学教育家张奠宙先生心声及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11.11

  方精忠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