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师生关系是课改的重要前提

  • 来源:中国教师教育
  • 关键字:师生关系,课改,教学改革
  • 发布时间:2015-09-25 16:14

  师生关系是学校一切活动的前提条件,师生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与教学改革的提前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因此,要改革教育,必须首先改变学校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的教师和学生的相互模式。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进新的模式,以改善师生相互作用的特点和结构,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作为一名教师,能否处理好师生关系就成为教育成败的关键。下面就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谈几点粗浅看法。

  1 民主平等

  教师的民主作风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这也是师生关系的时代特点。教师对学生的价值、权利、名誉、愿望、意见等应给予充分地理解和重视,要鼓励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充分发表意见。教师是教育者,因此首先要增强教育民主平等的意识,把学生看成正在健康发育成长的人,经常了解学生的要求意见,随时调整教育措施;其次,尊重他们人格,面向全体,平等对待学生。教育中采取开放、引导、启发自觉的方式,使学生得到正常发展。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敢于争论,不以“权威”自居,不搞“一言堂”,与学生共同探讨真理、共同进步。教师对每个学生要持公正态度,一视同仁。课堂提问既要提问好学生,又洲过后进生的启发和引导。师生之间只有保持心灵上的交流,才能创设一个和谐、祥和、友爱和宽松的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处于无拘无束,心情舒畅,心情振奋的心理状态之中。实际上,也只有在这种心理状态中,学生思维活动才能零点正充分地、深刻地、创造性地展开。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处。师生之间发生矛盾和问题时,教师要主动化解矛盾,要设身处地思考和体验学生的思想感情,主动与学生交往,要用民主平等的方法解决。只有这样师生间才能亲密无间,教育才会经常于宽松状诚,才能让学生自由充分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这种教学民主的氛围和师生平等意识,不仅使学生倍感亲切,而且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2 尊师爱生

  互敬互爱是处理任何一种人际关系的道德准绳。教师应多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关怀学生、帮助学生。事实上,教师了解学生越多,师生关系越好。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心,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只要教师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学生都有“向师性”,希望得到教师的爱。当学生意识到教师真诚地关心和爱护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尊敬和爱戴教师。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

  尊敬学生、爱护学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会使课堂上出现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气氛。学生情绪好,反应敏捷,思维活跃,加大课堂教学的密度,从而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请学生回答问题,应该用肯定性、赞扬性的语言,学生回答不对时,应该用谅解性、引导性的语言,这样的语言就比较容易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达到与学生心灵交流的目的。如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亲切的抚摸、赞美的手势等都可以表达教师对学生的爱心,使学生有被重视感和关怀感。

  另外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丰富的情感体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因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能“人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我们的教育那将是另一种情景。

  3 教学相长

  课堂教学中应充分体现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教与学相互作用。教师应当有“每事问”、“天常问”的精神与作风,并且肯定“后生可畏”。特别是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而某些方面学生所获得的信息,先于教师或超过教师的事是经常出现的。因此,教师应按照“教可以促进学,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学生超过先生”的教育思想,主动地收集学生的反映,听取学生的批评和建议,与学生共同探讨真理,共同进步。这也就意味教师要有豁达的心胸,真诚的态度,炽热的情感。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理论基础,也是提高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如课后实践这项活动,最能体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 完善个性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尊敬,使自己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仅有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是远远不够的,还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教师要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这也是优化师生情感关系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掌握一定的技巧去赢得学生的心,使学生成为自己的知心朋友。教师还应调整好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人隙地关系的艺术家,变传统型的“师道尊严”为现代型的“良师益友”。正像罗杰斯所说:“一旦教师建立起的真诚、尊重、理解的态度,学生就能离开僵化走向灵活,离开依赖走向自主,离开戒备走向自我接受,离开被束缚走向创造性。”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从血管里流出的是血,从泉眼里流出来的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奔涌出来的是一股极大的感染力。

  因此,追求一种平等的、合作的、对外的、利于师生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积极互动、共同成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已成为全世界教育家的共识。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在融融的师生氛围中,建立在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把教书育人当作事业来追求,而不仅当作职业来从事。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中获得较高的威信,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彭克荣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