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谁赚到钱了?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碳交易,赚钱
  • 发布时间:2010-09-29 09:38
  低碳、碳交易是现在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如何进行碳交易,究竟谁在中间赚到钱了?

  采写|《小康·财智》记者 胡柯

  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的热浪席卷了整个世界,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把碳资源以不菲的价格卖出去。中国的很多高碳排放企业老总得知了此计划后,给了该计划一个惊人的解释:“这是天上掉馅饼了。”

  目前中国已经有600家以上的企业进行了碳交易,买卖碳的平均价格为8~10欧元/吨。

  那么,这些企业是如何将自己的“碳”卖出去的呢?

  找个媒人好嫁人

  金隅集团是北京首家成功完成碳交易的企业。金隅集团旗下的两家水泥厂,预计至2012年将实现减排33万吨,可从碳交易上获利约330万美元。

  在金隅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付秋涛的记忆里,这两家水泥厂的碳交易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复杂的事,“整个交易过程非常简单”是付秋涛对碳交易的总结。

  实际上,金隅结缘碳交易很早,2002年,付秋涛就已经开始关注碳交易的有关内容,只是由于美国态度明暗不定,所以直到2005年,该议案才正式实施。付秋涛说:“从2002年开始,金隅集团在建设项目的时候就已经在为碳交易做积极准备了。”

  6年前,就有中介找到金隅集团,因为金隅集团旗下水泥厂工艺过程减排二氧化碳技术改造属于CDM的项目类型,所以,他们建议金隅集团把节约出来的碳排放卖掉,英国益可集团的出现把金隅集团的积极准备变成了现实。

  2006年7月,金隅集团和益可集团签订条约,对买卖的碳价格以及减排数量等内容作了明确规定。在这之前,金隅集团已经接受了国家发改委、环保局等相关部委的严格审核,金隅先进的低温余热发电系统让金隅顺利通关。

  据金隅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曾有企业给出金隅5欧元/吨碳的价格,10欧元/吨是最后讨价还价的结果。之后的三年时间,金隅集团都是在静静地等待中,直到2009年,碳交易在金隅集团才成为有收益的项目。

  “因为考虑到CDM政策的不确定性,所以金隅和益可的协议只签到2012年,即《京都议定书》的结束期。”付秋涛说。

  金隅集团的成功,专家称,关键在于它不仅提前积极布局,在建设项目时就运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为以后的节能减排铺垫了良好的基础,还因为它得到了中介机构的帮助,之后的三年,都是中介机构在履行他们的义务,帮助金隅集团办理各种相关手续。所以成就了金隅集团成功碳交易的故事。

  目前中国市场的企业碳交易基本上都是依赖中介完成的,例如:贺州市金斗电力发展有限公司通过联合国国际环保基金会,将水电站9000千瓦的减排指标卖给日本三菱重工,获得了10年里每年100多万元的交易额,合计1000多万元。

  不过,金隅集团可不像金斗电力这般对买家知根知底,它的碳最终被益可集团转卖给谁,金隅并不知道。记者调查发现,活跃在中国市场的中介基本上都是国外基金或者银行,他们从中国企业这里低价购买碳,然后高价卖给欧洲企业,如今欧洲市场碳的价格约为20欧元/吨,所以,中国的碳被认为卖便宜了。

  对于这样的卖碳,中国的企业也有自己的隐忧。金隅集团认为2012年以后,国家会对企业进行新的碳排放量的规定,如今卖掉的碳已经是企业节能减排的较高水准,那么,新的指标下来以后,还有碳可以卖吗?

  这也是当下很多卖碳企业的担心,而且碳交易获益的时间最少都需要2年,所以时间很快滑到了2010年,对于马上于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一些企业已经出现了犹豫,卖还是不卖,成为这个时节减排企业讨论的议题。

  看似另类的碳交易

  相较于节能减排卖碳的企业,沼气卖碳、种树卖碳的地方或企业就简单很多。

  前不久,贵州省贵阳市召开农村碳减排工作会议暨CDM项目合作签约仪式上,开阳县禾丰布依族苗族乡长红村村民周发顺领到贵阳市碳减排项目成功交易后的第一笔款项。据了解,整个开阳县1万多户已建沼气池共获得20.8万元补助款。

  据贵阳市市长袁周介绍,西部大开发以来,贵阳市将农村生态能源建设作为探索农村循环经济模式的核心项目,以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为重点,建成了22万口农村户用沼气池,覆盖近百万人口。2008年起,贵阳市在开阳县开展了农村沼气池CDM试点工作,将2007年前所建的1万多口沼气池开发成VER(自愿减排量)项目,获得了芝加哥气候变化交易所的批准,成为国内第一个农户沼气自愿减排项目。并成功与国际著名碳信用买家达成第一期减排购买协议,按照每户补助人民币20元的标准,一次性兑现1万多户沼气用户人民币20.8万元。

  此前,中国四川西北部退化土地的造林再造林项目,也成为了成功注册的清洁发展机制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

  据了解,该项目要在理县、茂县、北川、青川、平武5个县的21个乡镇28个村境内的部分退化土地上建立多功能人工林2251.8公顷。项目的合同规定,老百姓只需要提供土地,管理好树林,通过碳汇收益获得分成。30年后,这些林子及其附属设施都将归村民所有。这里的碳交易变成了一场全民运动。

  实际上,该项目从2004年就已经着手准备,2008年通过审查,2009年底,低碳亚洲公司与四川省大渡河造林局签订碳汇项目减排量贸易协议,碳交易正式生效。

  该项目的森林碳汇计入期为20年,可更新两次,共计60年。第一个计入期20年(2007~2026年),可吸收4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年均23030吨。那么,60年4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按照目前中国市场10美元/吨的价格估算,价值约400万美元。

  今年8月,记者从平武县林业局获悉,通过造林出售碳汇指标,平武县高村乡五一村创汇已达10万美元,预计今年全年,碳汇交易将带来18万美元的收益。

  种树种出碳交易,还能换美元,在四川激起了涟漪。据悉,四川如今正在酝酿今后跟国际上有减排需求的公司双边合作碳汇造林,将种树碳交易继续下去。

  就连马云也种下了碳汇树,而且平安保险、中石油等企业都在种树减碳。看来,这种新型的碳交易方式似乎更加流行。

  专家称,和“另类”碳交易相比,中介更加青睐企业节能减排碳交易,因为获利快,周转快。而林业碳汇的优点在于它没有节能减排量的要求,即使是面对不确定因素颇多的《京都议定书》,它也不会因为碳资源枯竭而没有碳卖。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