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冬天,银行要过好三关

  • 来源:金融理财
  • 关键字:银行
  • 发布时间:2016-03-01 16:35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非常高兴能来参加《金融理财》杂志举办的这样一个论坛,刚才听了黄首席的发言也非常受启发。确实,理财在这几年有走偏的倾向,把理财人的胃口越调越高,好像理财只是一个高收益,而不是一个关于人们或家庭一段时间或者是整个一生复杂综合安排的产品,如果只是从这个角度寻求价值的最大化,理财就等同于短期投资,所以刚才黄首席讲的我非常赞成。另外刘秘书长刚才讲到的保险业也让在银行业工作的我们非常羡慕,感觉到保险业确实是像正处在冬天的腊梅花,既让人羡慕,同时也让人看到了希望。

  下面分享一下我个人对当前银行业形势的一点看法。

  在2014年的时候,我们就研究并提醒大家,银行业即将进入冬天,从今天的情况看银行业已经面临着冬天,或者已经进入冬天。银行业由过去每年净利润平均增加30%以上,以至于社会上认为银行业是暴利,认为银行躺着就能赚钱,甚至有人还认为用一只小狗做支行行长也一样可以赚钱,到现在,也就是从2015年的形势看,整个银行业净利润的增长很可能只有1%、2%,短短的时间内,从30%多的平均增长速度一下降到了1%、2%的增长速度,等到2016年全行业很可能是零增长,甚至很多银行要面临净利润负增长的境况。也就是说,银行业的冬天已经来了,究竟是刚刚才进入冬天还是寒冬,则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

  刚才主持人也谈到,“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的,冬天已经来了春天也不会很远了。但是对于银行业来讲,春天不会自动到来,或者说不会轻轻松松的到来,在冬天的情况下银行业要迎来春天,还需要解决很多难题。我认为这里面最重要的有三点,我把它概括叫做“过三关”。“三关”实际上对于整个银行业来讲,在某种程度上算是老生常谈,但既使是老生常谈,在当前这样一个形势和条件下讨论的话,它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只有过好这“三关”,银行才能顺利度过这段最艰难的时期,重新走上一个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

  第一关就是质量关,第二关是转型关,第三关是创新关。这三关直接关系到整个银行业下一步的发展问题,所以我们下面就简单来讨论一下。

  首先来看质量关。质量关这个问题应该说是非常突出的。然而,质量问题之所以会出现,则有着非常多的原因,客观的原因包括,周期性、结构性,再加上体制机制等等方面。这些客观原因导致整个银行的经营环境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再加上银行自身在体制机制、管理模式等等方面所出现的不适应,将内外因素交织在一起,于是当前不良贷款的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自从2014年全行业由“双降”转到“双升”以后,应该说这个形势越来越严峻。不过,目前银行所面临的不良也好,或者说质量问题也好,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需引起重视,即银行业面临的风险构成更加复杂了,银行和整个市场的关联度越来越高,可是近两年以来,随着整个改革和开放的深化,使得中国金融市场的波动性越来越大,越来越强。比如说去年股灾,还有汇率的大幅度波动,以及到目前为止股市仍然是不安稳,另外汇率本身持续贬值所导致的人民币的市场波动性不断增加,使银行业所面临的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等在不断的增加。所以传统以信用风险为主,到目前增加了很多其他因素导致的风险,更多的是组合式风险,所以当前面临的形势应该说更加严峻。面对这样一个形势要过好质量关,当然银行应该主动作为,积极有为,在风险管理的体制上要做好改革。比如说现有的风险管理体制、信贷管理体制,基本上是普遍建立在经济上行周期,没有应对经济下行,甚至经济非常困难,这种状况的有效机制,所以应该加快进行改革。另外过去整个风险管理的重点是建立在控制信用风险的基础上,现在面对着非常多的其他风险,急需加强非信贷风控体制的建立,另外还要进一步加强资本在整个评估当中的作用,利用资本对于资产本身的约束来形成一个控制风险扩大的有效机制。当然还有就是要做好信贷结构和资产结构的调整,比如说要适应产业机构升级换代这样一个形势,比如说要面对第三产业现在已经占主体的形势。另外就是区域结构,区域结构的发展开始出现非常明显的变化和分化,所以说在信贷方面,只有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以及结构性的调整,才能够为过好质量关打造一个比较好的条件。

  第二个是转型关,转型也是银行所面临的一个老问题,在当前的情况下就更显得这样一个任务的艰巨以及它的重要性。对于转型,大家有不同的理解,而我们认为不管是转型要转的方向,或者转型对象有多少,亦或者是途径有多少,就是体现在通过转型实现空间布局的国际化,业务经营的综合化,以及运营基础的信息化,通过这三化来打造出国际化的银行、综合化的银行和信息化的银行。国际化,可能很多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把国际化放在这么高的地位呢?有很多比如说中小银行会觉得我们和国际化没有什么关系,我觉得事实上并不是如此,尽管国际化程度有高有低,但是未来所有的中国金融机构,或者是中国金融市场都离不开国际化,为什么?因为整个中国未来的市场就是一个国际化的市场,你不想国际化,国际化也会去找你,所以说你必须在国际化方面也做好准备,做好转型。综合化也谈了很长时间,现在的条件越来越具备,包括从法律、政策这些方面,应该说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国家政策已明确支持银行走综合化的道路。信息化也是这样,特别是目前互联网金融等等进一步发展,对于银行的信息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银行除了要像过去一样推行信息化,最重要转变其实是打造信息化银行。

  最后过好创新关。创新的问题非常多,比如说有制度的创新,机制的创新,产品的创新等等,所有这些创新对于银行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从我们研究的角度来讲,我们觉得在这样一个时期对于银行,特别是对于大银行,国有银行,应该着重从两个方面去着手进行创新,一个是互联网金融,另一个是人力资源体制,可以说这两方面是目前制约国有银行最大的两个因素。互联网金融大家非常清楚,它的发展已经对银行的传统业务产生了非常大的冲击和挑战,特别是在支付和零售这些方面,商业银行也应该在这些方面着力创新。另外人力资源的管理机制,国有银行的人力管理体制机制仍然有非常大的改进空间。其实现在人力管理体制机制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几个矛盾。一个是新的用人需求不断增加,但是国有大银行存量的人员规模又非常庞大。一个是业务发展需要的人才素质越来越高,比如银行要由融资转向融智,这对人才就有非常高的要求,但是现有的机制还不能更好的安排高素质人才,而且人事管理机制还未形成去行政化的机制,所以应该加快这方面改革。首先,我们可以在银行内部尝试实行市场化的人才管理,使人流动起来,尽可能的人尽其才;其次,要对现有的薪酬体制进行比较大的改革,使薪酬机制本身适应市场化的发展,逐渐使国有银行的薪酬机制也市场化;最后,借助于国家目前推行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实施员工持股制,使得员工的利益更好的和银行的目标利益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对人才制度改革提出的一些建议。

  以上说的“三关”,如果我们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且顺利度过,我想中国银行业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度过冬天,迎来银行业的春天,就像现在已经处在春天的保险业一样,谢谢大家!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资深专家 樊志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