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交流欧洲行
- 来源:养生杂志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养生,交流,欧洲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5-18 10:31
2015年10月31日至11月11日,应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公共保健学院、德国国际中医协会、法国巴黎东方文化中心等的邀请,我与世界中联养生专委会秘书长刘达平、成都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马跃荣、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姚洪武、外事项目科科长舒薇等领导和同事,一同赴英国、德国、法国、荷兰等欧洲四国进行了交流访问。期间,我们参观考察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名胜古迹,尤其令我欣慰的是,在与各国医疗、健康领域领导和专家的探讨中,深感他们对养生文化和开展养生合作充满了极大的兴趣。今将参观访问的所见、所闻与所得,整理成文,以飨读者,并作纪念。
北宋大文豪苏洵曾说,“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养生与欧洲各国的交流合作,其实这并非第一次。2010年至今,德国、法国、英国等国的医疗健康领域的专家就经常来成都参观,每次我都亲自接待,并与他们交流和商谈养生合作。只是碍于远隔重洋,一直未做回访,甚为遗憾。但有了这几年愉快交流的铺垫,方有今日欧洲四国的成功之行。
一、英国行
赴欧时间定在10月31日,恰是西方万圣节,首站英国。能让我这个对西方节日一窍不通的老朽至今记得,原因在于一下飞机便感受到的那种异域风情和热闹而古怪的节日氛围。当晚,我们一行游览了伦敦的华人街区,得知我们到来的中医界华人侨领,准备了盛宴为我们接风洗尘,略解了我们身在异域倒时差的不适。宴后回到宾馆不久,英国新成立的“健康新概念学会”会长便携其秘书长登门来访。会长是位医学家,也是华人,自然交流甚为顺畅,原来要与我商谈健康新概念学会与世界中联养生专委会合作的事宜,并诚邀我担任他们学会的终身名誉会长。前贤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生事物的力量决不可小觑,健康领域亦如此。我们彼此相谈甚欢,我亦欣允出任其名誉会长。初次接触,即能投缘,议定养生健康合作,可谓双赢。
次日,即11月1日,英国接待方颇为人性化地安排我们整日参观伦敦著名景区及大英博物馆。11月2日中午,我们乘车来到已建校150周年的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受到了该校有关领导的热情接待,然后参观千年古城牛津,感受了这里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文化氛围。晚宴由一位在此开餐馆多年、颇有影响的台湾同胞做东,品味美食,养生大趣!
11月3日一整天,是养生主题日。《养生杂志》2015年前几期时,曾作报道,全球人口老龄化冲击下,英国虽然福利待遇很好,但也面临严重的健康隐患。政府对其民众无病时不喜保养,导致医疗负担很重的社会现状非常焦虑。因此,作为政府政策制定的咨询谏议机构,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公共保健学院对此状况也在四处寻找解决思路。院长基思教授听闻中国有养生传统和养生之术,还亲赴中国,与我商谈合作。也无怪乎英国方面为我们这次回访,为养生,安排了一整天时间。
3日上午,我们一行参观了牛津圣莫妮卡养老中心及瑞奇蒙德退休村,进一步了解英国社会医疗保健制度、老年人口状况及养老现状。按照行程安排,我在养老中心以“真人关节导引术”为题,向在场老年人介绍了我国唐代大医学家、养生家孙思邈所创的导引功法,并作了现场演示。这套导引术动作舒缓,身、心、息配合甚妙,适合老年人使用。演示完毕,还指导听众现场学习,同时也感觉到他们很喜欢来自东方的这种锻炼方式。看来中国的养生,至少在英国老年群体中,大有可推广的必要和前景。正因为如此,演讲活动一结束,就被养老中心的领导引至会议室进一步交流。养老中心的领导具体介绍了英国当前的养老状况和方法,当然,他们更关心的自然是中国还有多少这种“神奇而健康的运动”,能否进一步挖掘并在英国推广。其实,这些年为国外所熟知的中国“功夫”、“气功”等都源于导引术,只是前者加入了技击动作或以技击为目的,特别讲究刚柔开合、攻防转换、发力收力等,并需要艰苦训练;后者在国外的传播,主要以养生为目的,可说是导引养生术的别称。中国几千年来,发明的导引术不计其数,古人养生尚有“旬月导引”之说,每个月的导引内容都不同,可见其丰富程度。养老中心领导听完之后,合作意愿尤增。而我从他们的介绍中也发现,我国的养老和社会福利现状,确实与英国有不小的差距,作为发展中国家,需要迎头赶上。但同时,如何处理高福利待遇带来的社会负担问题,也是决策者应当考虑平衡的,英国就是前车之鉴啊。
3日下午,我们一行在布鲁克斯大学与其公共保健学院、健康与生命科学院、建筑环境学院、国际交流处、研究和商业开发部等院系部门的负责人座谈。我在会上进行较长时间的发言,介绍了中国的养生历史文化,当前我国的养生发展状况,世界中联养生专业委员会的情况和未来规划等。2015年是牛津大学建校150周年,访问期间他们正在进行庆祝活动。乘着庆典的“春风”,我提出希望未来能与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开展养生健康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如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及产品开发等,并提出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合作建立国际养生学院。布鲁克斯大学各学院院长听完之后,对于这些规划和想法都给与了积极赞赏。相信这次在英国的交流合作探讨,给在座的各院长心中,种下了一颗养生的种子,只等将来进一步浇水发芽,破土成苗。果能如此,英国一游,当不虚此行了。
二、德国行
11月3日晚间,我们从英国飞到德国,这是此次考察的重点之一。4日开始正式交流考察行程。德国人做事确实严谨,我们尚在国内时,德方就已将行程以小时为单位做了安排。在德国的整个考察期间,各项活动也是严格按照行程表展开,令人赞叹。
整个德国行程安排得很满,我们先后访问了慕尼黑工业大学、国际中医协会及几位名医的诊室,并与慕尼黑工业大学韩鹏教授、梅尔哈特教授、岳瑟甫教授、英悟德博士等深入交流。德国是欧洲各国中,中医发展得最好的国家,中医氛围自然也很好,他们对中医的了解很深。德方每年都会固定派代表团来中国访问交流,尤其近些年,在养生方面的交流甚为密切。英悟德博士和田丽思医生是世界中联养生专业委员会的两位副会长,韩鹏教授是成都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岳瑟甫教授于2015年曾与我在养生杂志社促膝长谈,他们都是我任主编的《养生杂志》的特邀专家,已是老朋友了,养生在德国大有可为啊!
座谈时,欧洲自然医学会梅尔哈特教授希望能与世界中联养生专委会合作,在德国举办2017年的国际养生大会,还希望以后能长期固定在德国举办活动。此事正合我意,因为世界中联为了激励各专委会增强国际性,要求每个专委会每两年必须在国外召开一次学术大会。这次来德国,发现中医在德国氛围很好,又很受欢迎,养生专委会完全可以在德国固定开展活动,增强德国的养生气氛,并带动整个欧洲普及养生。因此,我向梅尔哈特教授了解德国召开学术会议的相关规定和注意事宜,梅尔哈特教授也一一进行了解释。通过他的介绍,我才明白,事情远没有想象得那么容易。德国休假较多而且有严格遵守制度的传统,休假期间,天大的事情也要等休假结束才能处理,平常双方相互通信主要靠电子邮件,交流时有不畅。要想举办会议,至少一年之前,就需要进行准备。梅尔哈特教授对此也很无奈,一再强调要提前动作。不过,我相信,只要双方认识到养生的重要性,愿意通力合作,这些都不会成为障碍。德国方面,有养生专委会的两位德国本土副会长从中斡旋,合作事宜会顺畅很多。此次考察,月余时间就能将德国行程安排妥当,也是两位副会长之功,其协调能力可见一斑。我同时向梅尔哈特教授及在座各位德国专家发出邀请,请他们2016年来成都参加养生专委会第二次国际交流大会,届时再进一步敲定合作办会的细节,他们均非常高兴。经过商讨之后,他们确定于2016年9月上旬率团来成都向我学习养生,与成都国际养生大会的会期相近,可一并参会交流。
在我介绍到近年来我在养生方面的成果时,英国和德国的各位专家,对《养生杂志》十分感兴趣,纷纷提出,希望能将《养生杂志》转换成外文,在英国和德国两国同步出版发行,至于发行的细节,他们可以全部代办和设法沟通。我猛然醒悟,《养生杂志》,在国内竞争激烈,但其内容对国外读者而言,十分新鲜。中国美食、中国式健身运动、中国的“异域”风情,都对国外读者具有吸引力。出版合作,前途光明啊!梅尔哈特教授和英悟德博士还一再向我游说,希望我能将养生专业文章发来,由他们翻译并发表在德国《中医药杂志》和《气功养生》杂志上。此为促进养生传播交流的大好事,我即欣然允之。尤其英悟德博士毕业论文方向就是中国养生文献的研究,其中国文化功底令人放心。
三、法国行
6日晚,从德国慕尼黑飞到法国巴黎,在巴黎访问了2天。法国国际气功协会会长、巴黎东方文化中心主席柯文,专程接待了我们。与柯文的交流,令我明白,中国的气功,在国外有多么地受欢迎。
柯文向我们介绍,她初到法国时,颇为苦恼,也经历过一段困窘的时期。后来随着苦心经营,“咬定青山不放松”地传播气功,更随着中国气功在国外的市场越加开阔,柯文的东方文化中心方有了相当的规模。每个月开班时,报名者颇多,影响很大。这次我们来到法国,恰好有几个班百多位学员正在修炼气功。我在柯文的安排下,即兴给几个班的学员讲授养生知识和养生文化,深受学员的欢迎,纷纷要求与我合影留念。随后,她带我们参观了东方文化中心。中心皆木板铺地,体现自然风格,四壁悬挂道、气等中国书法大字,及“内经图”等气功经典图画,若不是座下学员都是金发碧眼,恍若已回到中国,文化味道浓郁啊!我与柯文还单独进行了交流,我向她进一步介绍了养生在中国文化和中医中的重要地位,并介绍了自己的养生研究成果,与她商讨养生合作。柯文也深感,通过养生,可以将她近年来在法国传播的文化及健康方法熔于一炉,将更上一个层次,也更符合中国文化特点。她当时就与我约定,于2016年4月20日,率法国电视台及一部分学员约20人,来成都专门造访我。此诚“着意寻不见,有时还自来”,法国养生,大事定矣!
8日深夜,我们又应邀赴荷兰阿姆斯特丹访问,在参观和学术交流一番之后,于11日返回成都,从而结束了此次欧洲四国之行。“回首向来”,古人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诚不我欺也!四国之行,让我对养生在海外的传播更具信心,此次交流考察收获颇丰,也让我十分满意。连日的考察,仿佛来到欧洲的不是我,而是中国之养生。养生“空降”欧洲,甚妙、甚慰啊!
文/马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