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质求量

  • 来源:汽车博览
  • 关键字:吉利博越,SUV
  • 发布时间:2016-12-06 11:11

  吉利博越的销量在SUV市场中尚排不进前几名,但它的讨论度却是最高的那几位之一。时至今日,博越依然面临供不应求的窘况。为解决产能问题,吉利斥巨资在宝鸡建造了第三个生产基地,今日就让我带各位一探究竟。

  玩过红色警戒、魔兽、星际等即时战略游戏的朋友一定会了解,到了游戏中后期,资源就成了制约己方发展的主要瓶颈,这时最好的选择就是:开分矿。吉利博越从今年3月上市以来,订单总数已超过15万台,但交付数量仅7万。供不应求确实是件喜事,博越的研发销售人员也自嘲为幸福的烦恼,但长久以往必然出现弊端,交车时间过长肯定会损失一些已有的和潜在的客户。于是吉利火速开了个分矿,哦不,新的生产基地,主要负责博越的生产。

  按理说,吉利身为国内的老牌车企,生产规模不可谓不大,为何如今却陷入产能不足的境地?须知从博瑞开始,吉利的产品进入了其所谓的3.0时代,博瑞和博越两款车使用了全新的平台,新的工艺和材料,新的动力总成,故而老的生产线已不能满足其要求,新的生产线乃至新的生产基地的投入势在必行。

  吉利此前有两个主要生产基地,一在临海,一在春晓,都位于浙江省境内。宝鸡基地的建立除了增加产能外,另一个主要的目的在于降低内陆城市的运输成本。往常一辆博越从临海运至重庆需走水路和陆路,过长江三峡,耗时一周以上,如今仅需两三天。

  2014年3月开工建设,8月底实现量产,今后宝鸡工厂将要承担博越90%的生产任务,月产量预计为1.6万辆。我在10月31日参观时,看到了厂房内庆祝第10000辆博越下线的横幅,想必宝鸡工厂已经走上了正轨。厂区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投资72亿元,将来还会生产吉利的其他车型。

  大致了解了宝鸡基地的概况以后,是时候实地参观一下了。工程师对其先进性赞赏有加,但我还是认为眼见为实。我未曾当过一线工人,也不是工程师,参观工厂自然比不上专业人士收获多。有前辈告诉我,判断一个工厂是否先进,就看员工的工作环境和状态,我深以为然。就以马拉内罗的法拉利工厂和大众的玻璃工厂为例,目之所及不见油污,厂房内整洁得堪比高端写字楼。工人和技师衣着轻便,不需要做任何重体力劳动。

  进入宝鸡工厂,参观的第一站是冲压车间。耳边传来轰隆隆的冲压声,但厂房内除了我们一队参观人员以外,只看得到两三位身着橙色工作服的员工。AB两条冲压线实现了全封闭自动化生产,透过小窗,我看到一块钢板变为形状复杂的零件仅需数秒,不禁感叹现代工业的效率。而几位员工的工作是做最后的检查以及对零件做一些手工修正。

  接下来是焊接车间、喷涂车间和总装车间。车身结构件间的焊接采用的是博世中频逆变自适应焊接技术,对于镀锌部件,则采用CMT弧焊以减少对镀锌层的烧蚀。每个焊接工序甚至不到一秒,大部分工序都由机器人完成。封闭的喷涂房内更是看不到人影,只见机械臂上下翻飞。惟有总装车间需要较多的人工,零部件的装配需要经验的判断,这是机械尚不能代替的领域。

  除了车下等个别工位以外,其他员工皆无需佩戴安全帽,也用不上内衬了钢板的工装靴,我等参观者亦然。这并非对安全的漠视,而是对安全性绝对的自信,同时也减轻了员工的负担。厂房内除了叉车以外,还有自动小车拖着几箱零件沿既定轨迹行驶。自动化的物料运输大大降低了人为失误的风险,可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总装完成的博越还需要经过层层检测,例如灯光下的漆面检测,大水冲刷下的防水性检测。开出厂房还有数次检测,我也获得了机会坐在博越上参与其中。检测悬架和各种异响的搓板路颠得人犯恶心,随后还有检查转向系统的8字形弯、检测发动机的听音墙等,经历此数道考验后,一辆合格的博越才可上市销售。

  宝鸡基地的竣工意味着吉利的产能和工艺水平更进一步,其先进性和自动化程度在国内也属上佳。作为中国人,作为媒体人,我们向来不吝对自主品牌的鼓励。而吉利等自主品牌近期的进步让我们的赞扬更有底气。对于预定了吉利博越等车型的消费者来说也是福音,至少等待的时间大大缩短了。相比于汉兰达发动机的仰人鼻息,吉利积极地自我突破更让人心中畅快。我相信这不会是吉利的终点,我也期待着从宝鸡基地诞生出更多的精品车。

  撰文:敖奕丰 设计:JQS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