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量出现新发癌症,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有密切关系
一年一度的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又到了。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最新癌症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癌症新发病例达到429万,占全球新发病例的20%。年增幅达到3%,这也是一个不容小觑的比例。
癌症发病为什么越来越多?
癌症是一种“富贵病”
中国大量出现新发癌症,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从全球来看,发达国家的癌症发病率远高于发展中国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全球社会经济发展最高地区的癌症发病率达到500/10万,较高地区达到200/10万,中等地区为150/10万,而较低地区仅为70/10万。
按照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新发病例数据计算,中国癌症发病率大概在300/10万左右,高于全球社会经济发展较高地区的平均水平。
近年来,中国人均GDP排名不断提升,这基本可以说明,中国的癌症发病率与其在全球的经济地位基本相符。
数据所反映的一个“真相”是:癌症是一种“富贵病”。
老龄化与“工业化的余波”
癌症患者增多,也与老龄化进程加速有关。
随着年龄增长,罹患癌症的风险持续上升,因此老年人口多的国家,总体的癌症发病率也就高。
近年来,中国的人均寿命显著增长,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亿,60岁以上老年人占人口比重达到15%,65岁以上老年人已经占到10.1%。
根据人群分年龄组的癌症发病率,我们也能观察到老龄化对癌症发病的影响。在中国,6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从60~64岁的700/10万直线上升,每5岁增加200~300/10万,到80~84岁,则达到1600/10万。所以,随着老年人口增加,发病数就水涨船高。
在上海等城市,癌症发病数近30年来呈线性上升。除老龄化因素外,还要考虑这类城市“工业化的余波”。因为,癌症的发生与危害因素的暴露之间,存在一个长达30年左右的时间差。换句话说,工业城市中的危害因素暴露,比如工业排放导致的空气和土壤污染、职业致癌物质的暴露等,会导致几十年后人群癌症发病率增加。一些城市因为产业变迁,污染已经不存在了,但癌症增加的效应还在显现。
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的“副作用”
肿瘤监测数据从哪里来?需要建立一个严密的体系,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对肿瘤发病、死亡和生存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报告。这个体系需要常年持续不断地运行,要耗费不少公共资源。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对肿瘤监测的投入一直不足,最近十多年才逐步建立起全国的监测体系。
监测体系不断完善,会带来一个“副作用”,即发病数的增长显得很快,原因是原来体系不完善的时候,漏报、错报等造成了对发病数的低估,而现在体系越来越完善,使得数据更接近真实,也就是说,与历史资料比较的话,就会出现增长过快的现象。
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诊断机会增加等,也是癌症发病快速增长的原因。
以往,由于地理偏远或诊治能力不强,很多恶性肿瘤往往没有机会获得诊断,因此也就显得发病不多。
随着医疗卫生和国民医疗保障投入的增加,医疗服务的覆盖面和利用率也不断扩大和提高,使得就医方便程度得到极大改善。同时,老百姓收入增加,使得他们可以到区域性医疗中心甚至大城市就医,这也增加了恶性肿瘤的诊断机会。
另外,中国医疗水平的整体提升,以及地区之间医疗水平逐渐均质化,特别是近年来对县级医疗机构肿瘤诊治能力的提升,也使得基层医院可以对更多的肿瘤作出明确诊断。
筛查项目的实施,生活方式的变化
近十多年来,中国通过中央转移支付项目开展了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的早诊早治项目,一些地区也相继开展了以人群为基础的早期筛查公共卫生项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短期癌症发病增多的现象。
筛查是在人群中把没有症状的早期癌症病人找出来,提前诊断、提前干预,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甚至治愈癌症。而筛查导致癌症数量增加的现象,一般会发生在筛查项目开始实施的前两年左右,以后会逐渐平稳。
值得注意的是,因筛查项目实施而增加的癌症发病数,实质上是把未来几年发生的发病情况集中到了现在,不会影响长期的实际发病率。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时代变迁所导致的生活方式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导致癌症病例迅速增长。
比如,人群吸烟率增高、体力活动的减少、过量饮酒、超重和肥胖的增加、不健康的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等,可以解释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等癌症病例的增加。
这些生活方式,是可以通过现有的干预手段进行有效控制的,这也是对抗癌症日益增长的有力手段。
文/郑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