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智慧生活的场景中,机器人将帮助互联硬件更好理解家居环境。人工智能还不够、无法进行有效的操控。真正的问题是对智慧生活、智能家居场景的理解不够。
安格尔是一位机器人科学家,在麻省理工大学毕业的改变人类生活的科学家排名中,他位列17名。由他创建的iRobot公司所生产的安防机器人,挽救了全球无以计数的生命。超过5000台PackBot和小型无人地面车辆(SUGV)执行了数以千计的危险任务,保护人们免于伤害。这些能干的机器人也曾服务于各种灾难搜救行动,包括9.11恐怖袭击后的搜救、福岛核电站的清理和关闭,以及2013年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的搜救。
而在最早的网真机器人基础之上推出的远程医疗机器人也是首个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远程医疗机器人。安格尔发明了Genghis,并且为美国宇航局设计了采用行为编程技术的太空车,使“居旅者”号在1997年顺利完成了探索火星的任务。他还推动了“美国机器人周”活动的建立,这是由美国国会在2010年创办,旨在提高人们对于机器人的认识并帮助人们了解机器人在塑造STEM(数学、科学、工程、数学)教育、工业和美国经济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本期高端访谈邀请安格尔就家用机器人的应用未来和发展趋势进行分享。
Q:从2002年到今天,您和您的团队决定将机器人投入消费市场以来的十五年当中,您觉得主要的挑战是什么?
A:推出一个创新性的产品总是充满着各种挑战,对于机器人产品来说可能这种挑战更大一些,尤其是当人们期待中的机器人产品和实际生活中用到的产品有点出入时,挑战就更大一点。所以我们最开始推出的第一款家用机器人Roomba产品,对于消费者来说,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因为大部分消费者觉得真正的机器人是不是应该长得像人一样,但Roomba是个圆盘型的机器人。为此,当时第一款Roomba产品包装上名字叫做“智能地面扫地机”。
第二个重大的挑战,人们一直对创新性的产品持有怀疑,消费者通常会觉得这是未来的产品,不是现在触手可及的技术。我们当时要做好多工作,通过各种活动向消费者展示机器人是可以为你带来便利的,是可以去工作的。
实际上,在整个机器人产品被人们接受的过程当中有很多故事,现在有很多消费者会把机器人的产品看成是家庭的成员,会给它命名,跟它产生很紧密的联系。客服经常接到消费者的电话,说自己的Roomba出问题了,麻烦帮忙修一下。客服有时候会说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换一台新的,但是很多消费者是抗拒的,他会说你要不派一个工程师医生来修一下,因为他已经给Roomba起了名字,把它当成家里的一员了。这种亲密的关系是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Q:在您看来,一款机器人产品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样的?
A:一款真正好的机器人产品不需要让你很操心,不需要每天盯着它看,不需要时常担心它到底处于什么状态,但是它却能帮助你完成你想要去完成的工作。也就是说虽然没有那么多人和机器人之间的互动,但它却能达到你要的效果,技术上更可靠,要求人操心的程度更低一点。
现在机器人背后思考的算法就是能够让它更好的理解整体环境。在未来,整个机器人在智能家居的生活过程当中会承担更加重要和更加多重的身份角色。因为机器人在未来整个智能家庭生活当中承担的角色非常复杂,它的工作不仅仅局限于帮你把屋里的地面扫干净,拖干净,而是会对智能家庭的环境进行自我理解,自我认知所在的情景,以一种更智能的方式进行自我管理。
事实上,我们依然处在智能生活、智慧家居的早期阶段,很多时候我们对于整个环境的控制还没有达到最深刻理解的程度。现在最大的问题不在于现在人工智能还不够、无法进行有效的操控。真正的问题是对智慧生活、智能家居场景的理解不够。人工智能在二十年前就能够理解“到厨房给我拿杯喝的”这句话的意思,但是如果不知道厨房在哪里,不知道场景和情景,这句话字面意义的理解是无用的。未来机器人在家里面承担的角色身份更多重,要承担起帮助智慧家居环境理解互联的硬件的分布,以及房间的状况。所有的这些数据通过扫地机器人海量的收集,反馈给中控的大脑,最终人们再利用亚马逊的echo系统和GOOGLEHome智能控制系统进行整体的数据分析、管理和使用。
Q:在技术创新上,有哪些条件保证产品能够做到持续创新?
A:首先,创新的硬条件就是要有相应的资源投入,2017年iRobot投入研发的预算是1亿美金,在某种程度上会拉低全年的利润率。但是它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
第二是在产品的开发设计和改善过程当中一定要用心的聆听消费者的声音,我们在全球都建立聆听消费者的项目。通过这种反馈性的学习,得到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很多认知,因为消费者是第一手的使用者,他们有最真实的用户体验。所以这种认真的聆听让我们了解到他们在使用过程当中的痛点,知道接下来我们应该改善哪些,让我们的产品不断地更新换代,有更好的表现。比如我们就针对亚洲消费者的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惯,开发了可以碰水的擦地机。也根据消费者的反馈,开发了防止地毯流苏缠绕的功能。
第三是整体愿景,前方发展的路径和目标一定要认清楚,这个非常的重要,长期的发展愿景是什么。
第四是我们永远也不怕失败,尽管在开发技术创新的路上有很多失败的这些经历,但还是不断地把新的技术应用到产品上,我们一直在尝试创新。有时我们并不知道某项技术放在产品上能否成功,不知道是否适合消费者的体验,但还会坚持去做。我们有勇气一遍又一遍的尝试去寻找更加优化的产品方案。实际上,我们30~40%的产品都有过延期发布的经历,正是在不断的失败中寻找到成功的可能。
文/正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