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代新投资谋略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十二五,时代,投资,谋略
  • 发布时间:2010-12-10 14:01
  五年,中国会就国家发展制定一个全面规划,引导未来五年的政策制定和经济发展。

  那么,这一个被誉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提出了影响深远的结构性调整蓝图的“十二五”规划,投资者应关注什么?

  十二五时代的三大悬念

  民富目标的视线,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关系,保持未来时代的高速增长,是十二五期间的重大挑战。

  甲子轮换,天上人间。

  “十二五”规划的出台,与以前不同的是其背后深刻的时代意义。在新中国成立60年、改革开放30年之际,担负承前启后的重任。实为未来时代变局的关键所在。就眼前而言,“十二五”规划乘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巨浪而来,机遇与风险兼半;就未来而言,遥望此后40年,也即建国100周年的时候,中国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十二五”犹如山至半腰,巅峰隐约在望,山道依然漫长。

  民富需通过社会公平实现

  本次“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从国富到民富转型。其实,这种提法,与胡锦涛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包容性增长”一脉相承。

  包容性增长即为倡导机会平等的增长。包容性增长最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包容性增长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二是对所有社会成员的包容,三是平等的发展机会。倡导机会平等是包容性增长的核心。

  而提出民富的命题,是基于两大社会现实。其一是国强民弱,其二是整个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改革开放30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家实力空前强大,老百姓贫困的帽子基本上被摘掉了,民众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巨大的提高。但是,相对GDP的增长,作为整体的民众的富裕程度没有GDP增长快。

  同时,中国已经度过了工业化资本积累和工业化前期发展阶段,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的后半段。2009年,中国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而按照惯例,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即为中等收入国家。中国已经“不差钱”,为未来转型积累了足够的财力。

  一个困扰中国的问题,即近年贫富分化日益巨大。改革之初,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构想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由先富带动后富”。但是,贫富差距过大在中国已是不争的事实。

  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认为,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一个是把蛋糕做大,提高民众整体收入水平,还需要缩小贫富差距把“蛋糕”切得更合理。他建议,政府应该在教育和卫生等领域,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同时,更重要的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创造公平的社会。

  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比重

  本次的“调整经济结构”,被寄望于两个方面,其一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其二是发展新兴产业。国务院已经确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不过,据相关方面估计,就全国而言,很多年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可能不到10%。尽管潜力巨大,但是,从潜力到现实,尚且是未知数。现在出现的一个不好的现象是,各地对于新兴产业蜂拥而上,而对于传统产业,大有将传统产业当做“落后产能”的趋势。

  就新兴产业而言,以太阳能产业为例,现在全球有46个国家将太阳能产业作为未来新兴产业的支柱,而在国内,几乎所有的省市,都将太阳能产业作为未来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目前江苏、河北、河南、浙江、江西等已经引领先声,湖北、湖南、福建和海南等也蓄势待发,如此,很容易导致新兴产业的同质化。

  在某种意义上说,新兴产业战略,更似整个国家的蓝海战略,但是,鉴于中国庞大的传统产业,以及居民收入普遍不高的现状,在未来时代,中国更需要传统产业的转型。在蓝海成熟之前,还需要以传统产业作为产业基础。

  但是,传统产业的转型,绝非仅仅是产业升级如此简单。最近几年,中国的纺织企业成批倒闭,遭遇重创,但是,浙江的纺织行业却逆流而上。浙江的产业转型模式,值得借鉴。

  在“领带之乡”嵊州,以前的“一根领带打天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家纺、丝巾、服装等相关产品风起云涌,使产业链更为丰富。而以前致力于专业生产服装的雅戈尔、杉杉等服装巨头,则开始把产业链延伸到纺织制造领域。

  另外一个案例,是金华的汽车产业。以前金华的汽车产业,主要集中在配件方面,最近几年,金华从配件基地向整车基地进军,涌现出了青年集团等新兴汽车制造企业,而这种模式,则是从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转移的模式。

  对于广大的内陆地区来说,浙江具有重大意义,很多人认为,沿海比内陆发达,故沿海更应该搞新产业,但是,浙江却仍然坚守传统产业,通过市场转移、产业链的完善与拓展、在设计与销售领域的提升等方法,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当很多地方认为传统已经日落西山的时候,浙江却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而在广东,部分城市的“腾笼换鸟”已经导致实业衰退,出现了经济下滑的困局,这是当初始料不及的,连沿海都不合适全部抛弃传统产业,内地更可想而知。

  对于更广大的内陆地区而言,未来最严峻的任务,可能并非发展新兴产业,而是传统产业的转型与突围。作为一个强大但人均收入低的国家,国内民众庞大的内需,仍然需要通过传统产业来满足,这也是传统产业仍然是中国经济支柱的核心原因。

  中国能否停留在高速时代

  本次“十二五”规划,并没有提未来增长速度,而这一动态,对于未来影响深远。

  取消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体系,是一个重大的变化,表明了我国未来,将以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健康持续增长作为目标,将以带给人们更多福祉为更大目标,而告别过去致力于“国强”的GDP崇拜时代。

  从近现代以来大国崛起的轨迹来说,一个国家的飞跃期,不可能无限长久。全球历史上,能够如中国一样保持30年左右高速增长的非常罕见。

  美国从内战结束后的1880年代到20世纪初期的崛起,以及二战后到60年代的所谓黄金时代,两次持续繁荣期,均不过二三十年。而英法等国只出现过一次,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大约是30年左右。

  就目前而言,中国正在从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高速期向平稳期过渡,可以预见未来的中国发展速度,不可以永远高速,而一旦中国步入平原期,将面临诸多挑战。

  全球历史上,100年内发生两次高速发展的先例,唯有日本与德国,非常少见。

  国家飞速发展的内在驱力,一为全面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一为技术革新或者新兴产业勃兴。如英国当年的崛起,就是拜工业革命所赐,美国最近20年的亚高速发展,就是得宜于计算机为代表的新技术、新能源产业的兴起。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