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投资亮点解读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十二五规划,投资,亮点,解读
  • 发布时间:2010-12-10 14:04
  从关注投资的视角分析,“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了若干项新亮点:如农业现代化、发展新能源、发展海洋经济、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以及文化产业成为支柱等。

  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本文通过采访权威人士对文件中未来投资走向解密,挖掘探寻投资机遇。

  新能源如何冷静前行

  《公报》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解析:低碳经济热潮还要继续热下去,但投资者或许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低碳经济投资之路上,有哪些问题尚未解决。

  权威采访:

  全国政协人口环境资源委员会副主任邵秉仁:

  新能源需解决六大问题

  在《小康·财智》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经过自己一年来的调研,全国政协人口环境资源委员会副主任邵秉仁认为,中国目前发展新能源经济必须要面临解决六大问题,谈新能源仍需冷静分析。

  邵秉仁阐述了中国发展新能源过程中所遇到的六个问题:第一,战略思想问题,是搞大规模集中建设,长距离输送,还是应该小规模就地消化。

  他以内蒙风电项目为例,指出新能源投资项目盲目,浪费现象已经出现,大量风电投资,但送不出去电。下一步需要思考的是分散就地消化,还是建立大规模的长期规划。

  第二,新能源应用的经济性问题。他表示,新能源的效率并不高,经济性不够强,长期价外补贴,恐怕很难持续发展。

  第三,新能源的支持政策。目前的情况是电价附加全电网分摊,是否可持续值得深思。他表示,可以通过增收资源税、环境税、环境基金等方法筹集资金。

  第四,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问题。如果关键技术国内掌握不了,中国发展新能源就谈不上。

  第五,如何处理新型能源与改造传统能源的关系。邵秉仁认为,经济增长方式不可能短期内得到转变,能源消耗依旧高增长,传统能源仍旧是主要的发展路径,除非有重大的技术突破或者传统能源完全耗尽,因此,不能不计成本地发展新能源。

  第六,电力体制改革和发展新能源的关系。邵秉仁表示,没有经济利益,通过长期接入电网的方法发展新能源不可行,电力公司没有动力,当务之急需要尽快对电力体制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

  邵秉仁称,“十二五”期间具体的产业发展框架尚在制定中,政府应该统筹规划,提供便于新能源发展的良好机制。

  农业的机会

  《公报》提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解析:作为“十二五”规划背景下十大任务之一的“农业现代化”,将会在有机农业、休闲农业等现代农业上有所作为。

  权威采访:

  杜邦全球副总裁、先锋中国区总经理倪博:

  “十二五”规划是鼓励也是契机

  在接受《小康·财智》记者的专访中,杜邦全球副总裁、先锋中国区总经理倪博认为,“十二五”规划对中国的发展十分重要。“在‘十二五’规划中,农业作为十大任务之一的一个重点,对我们既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发展契机。能够让我们有更多的信心与中国的政府、科研院所、合作伙伴一起去创造新的机会。”

  今年中旬刚到任中国的他透露,自己的第一件任务就是制定杜邦先锋在中国的一个五年计划,这和“十二五”规划是不谋而合的。对于杜邦中国、杜邦先锋来说,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积极参与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一部分的进程中,让未来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成为全球的一个领头者。

  倪博认为,杜邦先锋的这个五年计划能够现实地支持到中国农业方面的五年计划的地方就是投资计划。在杂交育种、提升产量、生物技术研究等方面,杜邦先锋会加强与政府部门、中国农业方面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农业从业者的广泛合作。

  倪博称,国内行业里比较领先的公司,经常会找到杜邦先锋,表达合作的意向。接下来,杜邦先锋将在这些同行里选择合作的伙伴,通过合资企业、合作项目等不同方式的合作,求得共同的发展。

  通过上述合作,倪博透露,在未来的五年内,杜邦先锋的员工数将是现在的三倍。计划到2013年将在中国不同的省份建立8个研发中心。在二三线城市得到发展。

  倪博还告诉记者一个小细节,今年5月份之前,先锋中国还隶属杜邦先锋的亚太区(杜邦先锋全球原本有四大区:北美、拉美及非洲、欧洲、亚太)管理,5月份开始,总部派杜邦先锋副总裁身份,有着科学家背景的倪博来中国后,中国公司也提升为杜邦全球第五大区,与亚太等其他四个区平行,这也就获得更多与总部直接联系的机会,因此,也能引过来更多新的资源。同时也充分说明,杜邦对在中国农业区域充分发展的重视和信心。

  文化产业成为支柱

  《公报》中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解析:“十二五”规划首次将文化产业上升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在这个新提法下,文化产业投资将成为新的的热点。

  权威采访:

  全国政协委员、荣丰控股集团董事长王征:

  文化产业投资应以民间为主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要改变目前以政府为主体的发展现状,民间资本应该成为主导。中国需要对现有的文化进行重新包装。中国并不缺乏对文化产业发展有兴趣的资金。”在接受《小康·财智》记者采访时,今年年初用25亿元买下香港亚洲电视52%股份的全国政协委员、荣丰控股集团董事长王征对中国文化产业的投资充满信心。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荣丰控股(000668)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征在接受《小康·财智》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危机已经走远了。他甚至对《小康·财智》记者引用了一句古诗来证明他的观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王征称,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与欧美和日本相比,有着非常大的差距。“从全世界的文化产业总量来看,中国文化产业总值只占其中的百分之几。而全球最大的文化产业大国美国,则占据了其中的百分之四十多;欧洲排名第二,占据了其中的百分之二十多;而整个亚洲只占其中的百分之十几,而其中百分之九又来自于日本。可想而知,中国的文化产业在全球的分量还是非常小的。”

  也是在全国两会召开期间,2010年3月11日,王征在北京宣布,以20亿元的价格转持50%以上的亚视股权。同时邀请中国人寿、招商银行等五家重量级国企与亚视签署合作协议。作为内地投资者,王征成为香港仅有两家免费电视台之一的新主。

  他认为,中国的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总量是不相称的。“中国并不缺乏对文化产业发展有兴趣的资金。但是,中国文化产业应该以民间为主体,另外还需要好好包装。”

  王征出身名门之后,作为近代上海第一豪门盛氏家族第四代成员,是“中国近代工业之父”盛宣怀曾孙。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