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发展的三大趋势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中国,区域,发展,趋势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12-10 14:05
“十二五”规划公告中,特别提出要实施区域总体战略,实施主体功能战略,完善城市布局和形态。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变化,有着深刻的时势。沿海地区在经过数十年发展之后,其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已经上升。而更重要的是,在金融危机中,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出口疲软,未来时代,中国由东部向中西部的产业转移,将成为长期的趋势。
同时,在最近几年,内地的发展速度,呈后来居上之势,以中国经济的地理中心湖北为例,2009最湖北增长为13.2%,而作为西部重镇,四川增长为14.5%,在东北基地,辽宁增长13.1%。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东部沿海的广东增长为9.5%,浙江为8.9%,上海更只有8.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而这种变化,将引起中国未来区域格局的重大改变,中国新的区域经济版图,雏形渐成。
中国走向均衡战略
区域规划,星火燎原。
自去年至今,中国先后将十几个区域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自珠三角一体化发展发轫,至海西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横琴岛总体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图们江,黄河三角洲,到今年的鄱阳湖、皖江、海南国际旅游岛,乃至最近的新疆、西藏振兴,成渝经济区等,从东至西,从南到北,几乎全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棋局之中。
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领域的“先富带动后富”相对应的是,中国的区域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即奉行非均衡发展战略,即:优先发展东部沿海,然后辐射到中西部。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已历沧桑巨变,实现了狂飙突起式的飞跃,亦崛起了一些初具实力的经济区域,如早年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三角洲,而在这些比较发达的区域,也崛起了所谓的北上广深。特别是珠三角的崛起,带动了中国经济的整体腾飞,但是,由此也带来了东部沿海与内地发展的不平衡。
在本次的规划中,以少见的篇幅,将未来时代的各个区域进行全面的点名,西部地区,其表述为“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西藏和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其表述为“加大对于民族地区发展力度,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其表述为“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发挥产业和科技基础较强的优势,完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中部地区,其表述为“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改善投资环境,壮大优势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强化交通运输枢纽地位”;东部地区,其表述为“发挥对全国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自主创新中走在全国前列。加强和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消除市场壁垒,促进要素流动,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实行地区互助政策,开展多种形式对口支援”。老区与边区,其表述为“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对于各个新区,其表述为“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的重要作用。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加强国际通道、边境城市和口岸建设,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可以说,本次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几乎划定了中国未来区域发展版图。
大都市经济圈聚焦与分散
普遍的城镇化已成为大势所趋。
“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率将突破50%,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结构随之会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破除城乡分治的“二元”体制,推动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是“十二五”时期亟待解决的重大体制问题。
根据诺瑟姆(R.M.Northam)的城市化进程S型曲线理论,当一国的城市化水平达到20%~30%以后,将会出现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趋势,这种趋势一直要到城市人口比重超过70%以后才能下降。而目前,我国的实际城市化率,还远未达到这一标准。
我国从整体上已进入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在未来,大都市化将成为中国未来潮流,大都市经济圈的崛起,势在必行。都市经济圈都是伴随着城市化而出现的,而且在所在国都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我国的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角城市经济圈,则以全国9.6%的土地和3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
而在未来,中国的城市化将出现三个变化。
其一是城市圈的扩散。目前,中国成规模的城市圈有三个,但是,内地亦开始崛起大都市经济圈,如长株潭都市经济圈,大武汉都市经济圈,以郑州和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经济圈,以及以成都、重庆为代表的西南都市经济圈等。
其二是大城市的发展将日益集中,中国将出现更多的特大型城市。
以前,在中国100万以上就是大城市,现在,这一标准变成了1000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等常住城市人口均超过了1000万。还有一大批接近此规模的城市。在未来,中国将形成大约10个人口1000左右规模的城市,三四个人口超过2000万以上的国际性大都市。最典型的是北京,从二环到三环,直接到现在的五环外,都已经成为市区,城区面积和城市人口都不断增长。而深圳、厦门等特区在取消二线关之后,未来人口亦将更快发展。
其三是城市群的逐渐呈现分散化的格局。
本次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提高建成区人口密度,防止特大城市面积过度扩张。同时,要促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事实上,城市的分散化,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实现。美国既有三大都市圈,同时亦小镇发达,加拿大的多伦多,更是由无数的小城市构造成一个大城市。
城市的分散化,在珠三角最为典型。在广州和深圳两大中心城市带动下,普遍出现了“小城小镇”的格局,如顺德,面积只有800多平方公里,比通州和大兴都要小,但是却拆分为10个镇,东莞面积为2465平方公里,除城区外,还设有28个镇,每个镇都非常发达。特别是顺德,形成了一镇一产业的局面,中国的家具王国、家电王国、木工王国,均在这些小镇产生。
在未来,大城市之外,形成普遍繁荣的小镇,亦是后城市化之后的趋势。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