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鹏:冠军的延续方式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孙鹏,冠军,延续,方式
  • 发布时间:2010-12-10 14:51
  他是中国第一批职业高尔夫选手,曾在2000年BAT中国职业高尔夫联盟杯击败梁文冲夺冠。比起冠军,他还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身份:CCTV高尔夫网球频道资深解说。

  Introduction:

  孙鹏

  1996年以来中国职业高尔夫球员,央视高尔夫网球频道资深解说员

  中国高尔夫开拓者,1985年由国家派赴日本滋贺县大甲贺高尔夫俱乐部,经历了三年专业研修

  1988年回国,作为长江以北唯一的男子职业高尔夫球选手,孙鹏在各大职业赛事中显露头角,2000年BAT中国职业高尔夫联盟杯成都站,击败梁文冲夺冠,登上高尔夫杂志封面。

  孙鹏:“我一直希望为北方职业选手争一口气,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我的学生们树立一个榜样,能够通过自己的示范动作鼓励北方选手们更加努力地训练,从而推动北方高尔夫球运动的发展。”

  孙鹏坐在演播室里,已经是深夜1点。突然,他听见导播在耳机里振奋的声音,“插广告,休息。”他下意识看了看杯子,索性喝光了剩下的半杯咖啡。他知道,今晚又会是一个不眠夜。

  每晚从直播间回来,孙鹏的车子上都会放普契尼的《今夜无人入睡》,他听不懂里面的意大利歌词,因为喜欢这个振奋又有点“和适宜”的名字,后来习惯了独自开车回家时候帕瓦罗蒂的高亢音色。每个星期,他都要和这张唱片亲密接触两到三次。

  做了三年的解说,昔日和他“共同刷夜”的“战友们”如今已经各奔东西,唯一坐得住的孙鹏如今还在那儿,一坐一晚。他说,如果是为了钱,早就不干了。

  这个昔日中国高尔夫顶级赛事冠军,如今以多种方式延续着他的“冠军”生命:在媒体前为新生代职业球手争取利益,给那些请不起教练的职业选手免费指点,当然,还有“不为钱”的电视解说。在孙鹏看来,这些不难理解,“我就是干这行的,虽然现在已经不打职业赛了,但我希望,中国年轻的高尔夫职业冠军越来越多。”

  初到日本的16岁研习生

  孙鹏清楚地记得那是1985年的夏天,他第一次坐飞机就是踏出国门。孙鹏的妈妈给他织了一副厚厚的红色毛线手套,“因为我告诉她,去日本学习高尔夫球,得用手拿着高尔夫球杆打球,她对我说,冬天的时候就能用上了。”其实那个时候孙鹏也没有搞清楚,高尔夫到底是什么。

  他从小喜欢打篮球,后来被体院看重,进了篮球队。老师评价他的“球感”好,后来他发现,只要是球类运动,自己都不会太差。“正好那个时候赶上改革开放,1985年初,国家体委开展高尔夫运动,那些年也是中日关系最好的时候。北京和东京是友好城市,中国从北京、大连和河北省选拔出10名同学去日本研修高尔夫。”孙鹏就是其中之一。

  到了日本之后,他傻眼了。世界上居然存在这么“体面”的运动:穿着整洁漂亮的衣服;在风景优美的绿草地上呼吸新鲜空气;年轻球员们一口一个“前辈”,个个都是礼貌的绅士。他开始暗自嗟叹,“红色毛线手套完全派不上用场了。”

  在成为职业的高尔夫球手之前,所有的高尔夫球手都是业余球手。孙鹏发现,这和中国体育的“全民体制”完全不一样。所有的职业球手都推向社会,这就意味着,如果你不努力打球,就根本无法养活自己。

  在日本滋贺县大甲贺高尔夫俱乐部,孙鹏度过了他的三年时光。“日本算是较早接受西方文明的,日本的高尔夫对亚洲高尔夫的影响特别大。在那里的三年,不仅在技术上、高尔夫礼仪上,就连观赛传统对我影响都非常大。”他记得自己曾经发着烧坐火车去观赛,给自己喜欢的职业球手加油。

  当时在大甲贺高尔夫俱乐部的研习生除了中国人,还有很多日本人。“日本研习生训练非常刻苦,这就让你不得不自己紧张起来。”刚刚到日本的时候语言不通,他就每天拿着字典学日语,观察教练的挥杆动作,渐渐的,因为打得多了,他发现原来自己那么喜欢高尔夫。

  成为国内第一批高尔夫球手

  1989年,当孙鹏学成回国的时候,他发现中国的高尔夫已将完全变了。“国内开始有自己的高尔夫球场,但是从中国有高尔夫球场开始,它的运营和管理模式就带有强烈的‘日本色彩’。”

  打球昂贵的收费、奢华的会所、会员证的销售??在那个时候的北京十三陵高尔夫俱乐部、珠海国际高尔夫俱乐部和钟山温泉高尔夫俱乐部都很明显的体现出来。

  “亚洲的高尔夫文化就是一种享受的文化,像国外很有历史的会所不可能是最豪华的会所。亚洲的文化就是这样的,所以中国一定也是大同小异。像高尔夫的发源地欧美国家就完全不同,他们地大物博,所以他们有阶梯式的球场,针对不同的打球人群有不同的价格,让社会的各种阶层都能够接受。”

  1996年,孙鹏成为中国第一批职业高尔夫球手。他开始参加小规模的职业赛,只要有时间就到深圳和海南去训练。“那个时候同时在一家金融机构当高尔夫教练,他们会资助我一部分比赛费用。”

  时间一长,他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高尔夫了,乐趣在于,他觉得高尔夫在自己的生活中已经不只是一项运动和工作,它是自己跟别人交流沟通的最习惯方式。

  有一次,他在公司陪着一个上了年纪的意大利人打球,他们彼此语言不通,又没有翻译,就是在打球的4个小时里,居然成了好朋友。“我们当时就是用高尔夫交流的,从一个人打高尔夫的过程中就能够看出他的性格,和他想表达的语言。”

  夺得国内顶尖职业赛冠军

  2000年4月,在成都的四川国际高尔夫俱乐部举办的“BAT”中国职业高尔夫联盟杯上,孙鹏击败了梁文冲和戚增发,赢得他自1996年转入职业以来的第一个冠军。

  那是中国职业高尔夫比赛有史以来最长的延长加洞赛:经过两回合36洞的激烈竞争,孙鹏、梁文冲、戚增发均以138杆,低于标准杆6杆,并列领先。最后孙鹏在第6洞的延长加赛中,第七次走上18洞果岭后,一记两米距离的“小鸟”球,最终让他终于在残酷而艰苦的加洞赛中先后战胜上海选手戚增发和当时的中山小将梁文冲。那次,他的冠军奖拿到了35000元。

  孙鹏现在反而不愿意提起那场足以让他骄傲的比赛。“对于一个职业球手来说,一生拿到那样一个奖,就是一个证明,这个证明现在已经过去了,对于我来说,那个比赛的过程,和准备比赛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现在想想,并不是那个结果。”

  那次比赛让他懂得了一个道理:很多时候,最重要的是你要有目标,去努力,然后享受过程。“现在年轻人,更注重的是结果,其实过程最重要。国外的很多职业选手都是在享受过程,打的过程和训练的过程。比如比赛前一天休息好,提前到场热身,四五个小时的运动,打完了大家喝个啤酒,然后就会很快乐。”他发现很多时候,球员在比赛的时候只关注自己有没有奖,不会给别人捧场。“所以,国内在高尔夫文化和礼节上还是很缺乏的。”

  坚持解说的信念

  很多时候,如果有人问起孙鹏,“打好球有没有秘诀呢?”孙鹏会说,“尽可能打好每一杆、平常心对待。”

  孙鹏的这个平常心,也用在了他的职业解说生涯中。更多时候,他把解说当成自己的爱好,“因为平时我自己看球就很多,在日本研修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上世纪80年代,日本就有很多电视频道都有高尔夫节目,有的时候一场精彩的解说,足足能让他彻夜难眠。”他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也会干上这一行。

  一场球比下来至少要四个多小时,有的时候,孙鹏一坐就是七个小时。“就是不说话,在那坐七个小时也难受。”这个不是“一般常人”就能干的活,孙鹏却坚持了三年。“他们也请了很多嘉宾换着来,如果每天都是同一个人,真的就受不了了。”

  这种坚持得力于孙鹏打高尔夫球的平静和耐心,他称为的“平常心。”他常常说,“自己就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别的太大的事也做不了。”

  对话孙鹏:中国的职业高尔夫问题出在哪儿?

  《小康·财智》:您觉得中国这几年的职业高尔夫发展得怎么样?

  孙鹏:这么说吧,拿职业高尔夫赛事举例,在国外,会有一个成熟的阶梯式的发展,赛事从小到大,非常多。但是国内缺乏小的比赛,虽然宝马、沃尔沃也都在中国比赛,但是中国职业球员的水平比较低,参与的时候,就没有意义。中国的这种阶梯式的比赛机制没有,从水平到年龄都应该有的阶梯机制,尤其是小的比赛应该越来越多。比如一个运动员在北京打球,他可能需要每个月有两次小的比赛,可能每个比赛的冠军就几千块钱,这可以让他有个奔头,但是现在没有。所以现在没有好的优秀选手,因为职业高尔夫球员的基数就小。韩国就不一样,他们有阶梯式的比赛,比如大的职业赛,小的职业赛,泰国也是。他们都有保护自己球员的机制。首先让他干这行有奔头。

  《小康·财智》:您觉得是中国的少量职业赛事阻碍了职业高尔夫的发展?

  孙鹏:职业赛事少、规模小。中国太大,南北方距离也大。你像欧巡赛,欧洲国家比较小,移动起来费用少。在中国,到南方比赛费用也高,时间精力花费也很大。这只是职业高尔夫问题的其中之一。当然,就高尔夫的发展来说,还是比较快的,从最早在北京打球的是日本人,后来是高干子弟,而现在高尔夫是朝阳产业,各个方面的变化也都非常大。

  《小康·财智》:除了阶梯式的职业比赛少,您觉得还有哪些问题呢?

  孙鹏:对职业球员的支持也比较少。举一个例子,比如现在我去打球,费用就是会员的待遇,一场球怎么也要一千多,这对于职业球员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是在国外专业球员如果提前申请的话,都是可以免费打的。但是在中国就没有,收费很高。中国的很多职业球员都是球童出身,打出成绩之前也很少有机构资助,所以,费用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其实一些小的支持,比如球具、场地等,都是很缺乏的。

  《小康·财智》:不是有一些国外的品牌对球员有资助吗?

  孙鹏:国外的品牌支持的很少,国内的机构对球员的支持也不够多。对于一些打得好的球员是有一些品牌在资助,但是一般的就没有了。

  《小康·财智》:就您接触的职业球员里,他们的问题是什么呢?

  孙鹏:因为做这个工作的原因,我平时接触的职业球员比较多。先进的教具他们接触的不多,基础培训也比较少。所以水平跟世界上的职业球手相比还是有差距的。因为中国高尔夫职业球员的基数就小,就像中国骑自行车的人多,但是职业的自行车运动员少,就是这个道理。中国打球的人多,但都不是打职业的,所以也没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