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味四宝“鲍、参、翅、肚”中的“肚”是指鱼肚,但鱼肚其实不是肚,而是鱼鳔。鱼鳔是鱼类用来调节比重的器官,鱼类通过对鱼鳔的充气或放气,可以不用运动就能控制身体的沉浮。潮汕俗语“江(公)鱼细细也有鳔”虽提到鳔这种器官,其语义却不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是将“鳔”比拟为志气,意思是虽然人小位卑,可志气未泯,忍无可忍时说不定会来个鱼死网破。
虽然绝大部分鱼类都是有鳔的(鲨鱼和比目鱼就没有),但能被用于制取鱼肚的却只有石首鱼类及鳗鱼等寥寥数种。石首鱼就是有鱼脑石的鱼类,包括大黄鱼、鳘鱼及传奇珍稀鱼种金钱鳘。远在明朝的嘉靖年间,饶平县大埕乡的渔民就发明了一种捕获石首鱼的独特方式,这就是1964年被国务院明文禁止的敲罟捕捞。
敲罟作业由两条大船(俗称罟公罟母)和几十条小船组成,围住鱼群后就不断敲击木板,生有耳石的鱼类不堪响声的刺激,不论大小都会翻浮于海面上。1955年3月3日,惠来县曾创下了一次作业捕获196.4吨金龙鱼(大黄鱼)的惊人记录,为成语“一网打尽”做出新的诠释。正因为这样,在我小的时候,金龙鱼胶实在不算贵重的东两,不像现在,上斤的金龙鱼都要卖到几百元一斤。
比金龙鱼胶更高档的是赤嘴鳘鱼胶。鳘鱼大的能长到上百斤重,因此鱼鳔也特别肥大厚实。鳘鱼胶按产地又可分为湛江赤嘴、大耳赤嘴、红鸡赤嘴等,还区分公母肚,其中品质较好的被称为“广肚”,有来自广东的意思。鳘鱼的鱼鳔虽是胶中上品,但鱼肉却腥淡无味。在渔业生产队的年代,一些觉悟不高的渔民为了私吞鱼胶,会将取胶后的鳘鱼推落海里,因此市面上很难见到卖鳘鱼肉的。
最至高无上的鱼肚来自金钱鳘。金钱鳘学名Bahaba flavolabiata,中文名黄唇鱼,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金钱胶的珍贵,大约只有老野山参才能与之相比,一条几十斤重带鳔的金钱鳘可能会被炒卖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而且是可遇不可求的。民间古老相传,鳘鱼胶特别是金钱胶,对治疗妇女产后“血崩(大出血)”有奇效,因而妇女都希望拥有这样一片“救命胶”,这种习俗在潮汕很普遍,很多农户虽然房屋破旧,但在眠床架顶或灶台烟囱上都吊挂有一两个鳘鱼胶。日久天长,鱼胶越发金黄锃亮。
在潮人眼里,鱼肚是分成两类的,药用的称为鱼胶,菜用的才称鱼鳔。鱼胶通常要先切成丝,与冰糖一起炖吃。因此在每年冬至进补的季节,市场上还会出现专门替人切鱼胶的摊档,用的是切药材那种铡刀。鱼鳔又分鲜鳔和干鳔,常见的鲜鳔有草(鲩)鱼鳔,干鳔则多为鳗鱼鳔。鲜鳔炆白菜,算得上是一款常见的潮菜,做时一定要放生姜和胡椒粉,以去除腥味。
干鱼肚吃时需要发制,常见的有油发和水发两种。油发后的鱼鳔有点像炸猪皮,因适宜于“炆”、“酿”而常见于酒楼菜中,潮菜“酿金钱鱼鳔”和“芝麻鱼鳔”就很有代表性。但更高档的菜式如“鲍汁花胶”则一定要经过水发,而且要选用赤嘴鳘公肚才会产生酥脆的口感,那可真是一款有药意而无药味的高级菜肴啊!
张新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