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出英雄。
也出美食。
这一道山西名吃——钱钱饭,一说源于十六国时期,一说最早出现在南宋初年,无一不是“带甲满天下”之时。
渗入了危年乱世的沧桑感的食物,别有一番滋味。
照花前后“赵”
光初二年(公元319年),出身微贱的胡人石勒称王,建立后赵。树起新帜之后,石勒与自己曾经的宗主——前赵的恩怨仍在继续。
光初十年(公元327年)石勒大败刘曜,刘曜带领残兵败将逃跑。石勒当然不肯放过乘胜追击的机会,后赵的军队一直追到离石西北(今临县境内),接着在紫金山间安营扎寨。
当时临县久旱,加之兵戈未休,老百姓只能长与饥寒为伴。公元328年,远近亢旱,赤地千里,粮食短缺,后赵士兵个个饥肠辘辘,偷窃、抢掠百姓财物也成了常事。石勒当然不能坐视不管,他命令士兵采集榆钱饱腹。其制法是,把榆钱用水淘净,掺小米熬成“钱钱饭”。
有了钱钱饭,士兵们不用像之前那样饿肚子了,士气大振。石勒又命令士兵带上“钱钱饭”赈济灾民,帮助当地人度过灾荒,这些曾经的行凶者,如今成了火中送炭的暖男。后来,百姓为纪念石勒的善举,在紫山修建了应候庙,亦名石勒寺。每逢忌祀,则供奉“钱钱饭”,以表达对石勒的崇敬与怀念。而在没有榆钱的季节,便以黑豆捣扁代之。后来,榆钱渐渐淡出,黑豆反而成了主料。
岳武穆亲命名
在另一个平行时空,钱钱饭则是出现于宋代。
南宋初年,爱国将领岳飞率兵北伐,与金兵展开激战。时值深秋,阴雨连绵,金军抵挡不住岳家军的攻势,只顾北窜逃命,也顾不上负重粮草了。牲口草料中的豆颗被雨水浸泡发胀后,撑破口袋,在青石板上洒落了一路,又被马踩车辙挤压,成了一个个扁扁的小豆饼。
宋军一路疾追,直杀到西夏边城才收兵安营。负责军需粮草的士卒由于战事紧促,沿途难以征购粮草,看看地上洒下的小豆饼,便一路仔细扫起收拢,用水洗净,倒入锅中煮熟,再加入青菜草根,用以犒劳三军。
岳云将此事禀报父亲岳飞后,岳飞马上让盛上一碗来,尝尝是何滋味。管事不敢怠慢,重新洗锅换水,下入豆饼加入小米,熬至粥稠状,凉至温热,才慢慢端上。岳飞捧起碗来,只觉香气扑鼻,随即掉入一场酣梦中,只觉口舌温润,没多时,又见着一小口,“仿佛若有光”,睁大眼睛一看,梦醒了,才发现整一碗已经吃完。
岳飞心想,邪门了,这碗东西真是美味,竟让我产生了暂离尘世的梦幻感,有趣,有趣。待管事端来第二碗,他便有意识细品起来。那一颗颗小豆饼,倒像是一个个小铜钱,却不知是什么来头。
他问管事,这粥叫什么名字。
管事一下子慌了,这些豆子本是金兵用来喂牲口的料儿,如让岳元帅知道,那可糟糕了。他站在那支吾半天,也答不上来。
岳飞哈哈大笑,说:“看把你紧张成什么样了。我看就叫它‘钱钱饭’吧。”
于是,钱钱饭得到了命名,也就有了这文明社会里传续下去的驱动力。直到今天,它仍然是山西、陕北等地最受欢迎的传统小吃之一。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