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疑“新规”,商业银行理财的机遇与挑战

  • 来源:金融理财
  • 关键字:资产管理,新规,商业银行
  • 发布时间:2018-01-11 14:34

  ——工行资管部总经理顾建纲

  《指导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统一监管时代的开启。银行理财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一方面将迎来新规出台所带来的业务发展新机遇,另一方面也将面对推动业务转型所带来的新挑战,全行业应以“稳中求进”的主基调来把握机遇、应对挑战,迎接银行理财发展新时代的到来。

  银行理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

  十余年来,我国资产管理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17年上半年末,国内大资管总规模120.78万亿元,其中银行理财是规模最大的资管子行业,规模达28.4万亿元,近五年复合增长率约为40%,占全市场资管总规模比重为23.51%,占银行业表内总资产规模接近14%,占GDP比重更是达到了40%以上。

  银行理财的快速发展,在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优化社会融资结构、支持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已经深入到经济增长、金融创新、人民生活等方方面面,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金融业态之一。首先,银行理财是践行利率市场化的先行者。我国利率市场化推进路径是先贷款后存款,但实际上在存款利率管制完全放开之前,银行理财产品已经实施了市场化定价机制,为表内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推进积累了实践经验,对于商业银行从管制利率向市场化利率的经营模式切换,也发挥了先行先试的积极作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过渡的平稳性。其次,银行理财是推动银行业转型的排头兵。国内银行业股改上市以来实现了全行业规模、利润以及资产质量的快速提升,但是与国际主流商业银行相比,在表内外资产结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经营机制等方面仍存在差距,理财业务在提高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节约资本占用、维护客户渠道等方面都起到了核心作用,并带动了零售、投行、托管、互联网金融等各个业务条线的发展,有力推动了银行业转型升级。再次,银行理财是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银行理财直接联通了理财客户的资金供给与融资企业的资金需求,是直接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十几年来银行理财通过债券、非标债权、股权等直接融资方式,向实体经济输入了大量资金,对当前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作出了突出贡献。以工商银行资产管理部为例,通过上述三类投资模式,最近三年累计向实体经济投放资金超过2万亿元,有效支撑了实体经济增长。最后,银行理财是社会财富管理的“顶梁柱”。银行理财始终是国内资产管理的最大部分,同时其“普惠性”也更加突出,客户群体中普通大众占比高,这既反映客户对于银行理财更高的信任度,也说明在促进社会财富保值增值中银行理财所发挥的支柱作用,2016年全市场银行理财产品兑付客户收益9772.7亿元,成为居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来源。

  监管新规是最大的机遇

  监管新规的核心目标是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而根本目的是重塑健康规范的金融体系,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当前,中国实体经济最需要的,就是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配套的金融服务。资产管理行业最大的机遇就在于,在经历监管新规的洗礼之后,整个资产管理行业必将迎来更加统一、规范、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新阶段,能够更好地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机遇期。这与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九大关于金融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及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和“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市场导向”的金融工作原则十分契合。

  1、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来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017年上半年,服务业比重达到54.1%,高于第二产业14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13.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6.2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已经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业态。而这些行业的特点是高技术、轻资产、缺乏抵押物,不能单靠信贷支持,需要资产管理业务提供的债券、权益等直接融资服务。

  2、从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来看,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而银行理财可以有效对接客户资金与创新企业的融资需求。不同风险收益偏好的客户,需要不同属性的投资产品;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需要不同性质的融资服务。在初创期,企业主要依靠天使基金的股权融资;在成长期,主要依靠VC类基金和部分银行债权资金;在成熟期,主要依靠银行信贷和公开发行股票;在衰退期,并购基金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资产管理业务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能够匹配不同风险收益偏好、不同企业生命周期的投融资需求,支持初创期、成长期的创新企业发展,进而实现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

  3、从优化企业资产负债结构来看,在间接融资模式下,信贷资金形成企业负债,金融服务主要集中在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负债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三去一降一补”,企业对于“权益端”和“资产端”的金融需求日益旺盛。在权益端,企业需要通过股权融资、债转股等方式,降低企业杠杆、调低融资成本、改善财务结构;在资产端,企业需要通过并购重组、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去化过剩产能、提升经营效率。很显然,这些新型金融服务需求,离不开资产管理业务这种直接融资体系的有效支持。

  4、从更长的历史角度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浪潮势不可挡,迫切需要一个健康、规范、有序的资产管理行业提供配套金融支持。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监管新规是资产管理业务规范发展的新起点,是整个行业最大的机遇所在。

  模式转型是重大的挑战

  对于银行理财而言,新规的导向是“产品净值化、资产标准化”,重点是要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资管本源。我们认为这是非常正确且是有必要的,提高市场透明度、规范银行理财运作等措施,将对整个银行理财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平稳推进经营模式的转变,推动预期收益型产品向净值型产品转型,逐步打破刚性兑付。2017年上半年末,银行理财全行业规模达到28.4万亿元,净值型产品仅占10%左右,产品形态的转型任重道远;银行理财是信用债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对于金融市场的稳定举足轻重;银行理财主要服务于普通老百姓,大多从银行储户转化而来,投资者教育有待提升;银行理财发挥着重要的普惠金融作用,守护着中国最广大客户群体的财富安全。因此,回归代客理财本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银行理财经营模式的转型必须充分考量现状的合理性、需求的现实性、调整的复杂性和转型的渐进性,综合考虑风险防控、客户需求、市场反应和社会影响。

  同时也应看到,监管新规的出发点是促进全行业的统一规范,但对于不同类型资产管理机构的影响是差异化的。《指导意见》对于业务较为激进、规范性较差的中小金融机构以及非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影响无疑较大,而淘汰部分经营不合规的资管机构也必将会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行业整体实力与集中度。但对于像工商银行这样的依法合规、稳健经营的大型资产管理机构而言,《指导意见》所带来的业务发展机遇要远远大于挑战。同时《指导意见》考虑到了可能会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产生的不利影响,为避免市场剧烈波动,提出将通过“新老划断”“慢撒气”的方式,给予各金融机构一个过渡期适应新规。要求各机构在过渡期内对存量业务进行逐步规范也是恰当的,有利于营造更加稳定健康的市场环境,各家机构特别是大型资产管理机构应该发挥表率作用,积极主动适应新的政策环境,基于务实的态度,考虑各方面的现实情况,在监管引导下做好“新老划断”过渡期的各项具体安排。

  稳中求进是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的总基调

  监管新政有利于统一各类资产管理业务的监管标准,消除监管套利,防范金融风险,实现长期健康发展。对于长期规范经营的资产管理机构而言,总体判断是短期阵痛、长期利好,机遇大于挑战。在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的过程中,我们认为要按照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所谓“稳”,就是要稳住资产管理业务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金融支持力度。如果不剔除重复计算,中国的大资管业务规模达到120万亿元;即使剔除通道、委外等重复计算部分,中国的大资管业务规模估计也在60万亿~70万亿元。对于如此巨大的市场而言,服务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资产管理业务得天独厚的发展机遇,也是义不容辞的历史重任,资产管理业务不应也不会缺席。例如,非标资产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独特作用,通过债权或股权融资的方式,有力地支持了国家重点领域建设和经济结构转型,是银行理财、信托等行业非常重要的业务模式,建议予以正确看待。当前银行理财产品投资的非标资产规模在4.6万亿元左右,仅占总体规模的16%。同时,人民银行也已将非标投资纳入宏观审慎管理(MPA)考核,非标资产的总体风险可控。因此,资管产品所投资产品的内涵比标准化与否更重要,对于资产质量高、现金流良好、风险可控、估值体系清晰、信息披露充分的非标资产应当允许其发展,从而更好地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所谓“进”,就是要推进资产管理市场的统一规范管理。法律地位上,建议给予银行理财法律地位,统一准入标准,使得理财产品能够享有与其他资管产品同等的开户权,通过消除监管套利空间,有效抑制多层嵌套。产品转型上,要建立更加规范的估值定价体系,将投资端的收益变动映射至产品端的净值波动,由产品期限定价转向资产风险收益定价。客户营销上,要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和投资者教育,将合适的产品销售给合适的客户。投研能力上,要坚持大类资产配置,防止净值大起大落,为客户实现长期稳健的投资回报。风险管理上,要坚持“简单、透明、可控”的风控原则,实施底层资产的穿透式管理,把握实质性风险。国际化发展上,商业银行可以发挥海外布局优势,打造统一的全球资产管理业务平台,逐步对接全球市场和国际标准,更好地支持金融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

  文/本刊编辑 邵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