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抢人”又出哪些新招

  近日,北京市人社局公布《北京市引进人才管理办法(试行)》,办法明确:国家级科技奖项获得者、应税收入达标者、企业骨干、社会贡献较大的文创人才、著名作家、著名运动员和教练员、知名媒体人、外企高管、天使投资管理人、技能竞赛获奖人、自由职业者等等,均可申请人才引进。

  北京版人才新政,因为“不唯学历唯能力,不唯职称唯贡献”,受到舆论好评。

  毕业季又将到来,成都、杭州、南京、武汉、西安等15个“新一线城市”近期也先后加入人才争夺战中,开出的条件一个比一个优厚。

  买房打折、租房补贴、落户降标、项目资助、一次性奖励拼诚意、拼力度的政策“红利”,终究只是吸引人才的第一步,抢人易,守才难,后续措施如何跟进?

  京沪要在世界范围内参与人才竞争

  曹建章(大学教授)

  仔细分析《北京市引进人才管理办法(试行)》,除了引进“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专家型人才之外,又进一步扩大了人才引进范围。支持落户“绿色通道”的10类优秀人才包括:优秀创新创业团队引进人才、文化创意人才、金融人才、对本市科技创新或文化创新贡献突出且依法纳税的自由职业者等。这10类人才基本涵盖了社会主要职业,而人才引进条件的尺度之大更远超往年。

  继北京之后,上海也出台了《上海加快实施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提出要在“人才高地”基础上筑起“人才高峰”。高峰人才将聚焦在本市有基础、有优势、能突破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宇宙起源与天体观测、光子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与计算科学、脑科学与人工智能、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量子科学、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大数据。

  “人才高峰”政策其实可以视作上海“人才30条”的进阶版、精细化版。核心条件包括: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突出成就、一般处于本领域全国前五名或国际前20名,或年富力强、活跃在创新创业一线、具有成长为世界级高峰人才潜力的人才。“高峰”人才及其家属、核心团队成员可直接办理上海市落户,并在租房、购房、经费保障、养老及医疗保险等方面予以支持。

  必须注意,北京、上海在吸引人才方面的布局和二线城市的人才争夺战已经不在一个层次。相比二线城市还在争夺毕业大学生落户,北京、上海的人才政策面向的人群层级更高,两地是要大力吸引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科学家、大企业家、大艺术家等高端人才,要在世界范围内参与人才竞争。从这个角度而言,北京上海的人才新政与特大城市“疏解人口”的政策并行不悖。

  以购房放宽限制“诱惑”外地人才

  张大伟(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

  2018年1月,南京市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安居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高层次人才在南京买首套房不再受户籍限制,且公积金最多可贷120万元,高校毕业生租房补贴年限可延长至5年。3月,南京市发布《关于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来宁落户的实施办法(试行)》,进一步放宽人才落户政策。

  除了规定“40岁以下本科生可直接落户”,南京更直接开启“塞钱”模式:凡外地高校本科以上应届毕业生来南京参加面试的,政府发放每人一次性补贴1000元,特殊人才薪酬不受工资总额限制。

  不难想象,南京对高学历人群购房放宽限制后,300公里外的非户籍上海毕业生很难不心动:如果在上海奋斗十年,买套房子都希望渺茫,那么到南京发展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南京目前的二手房均价25949元/每平米,相当于上海的47%,而南京的人均收入6487元,相当于上海的73%。

  城市人才争夺战并不新鲜,但这次争夺和以前不一样。它不再仅仅是北上广之间的你争我夺,而是爆发在北上广和多个省会城市之间,并且后者是以主动出击的气势参战。二线城市手中的“武器”,不仅是名企、高薪,还有中国年轻人特别渴望的房子。高房价和购房高门槛是一线城市留住人才无法忽视、又难以消除的软肋。一线城市“高房价赶人”之际,正是家底殷实的二线城市抢人的最好时机。落户宽松,购房首套不限购,提供购房补贴是大部分二三线城市主要的人才政策。有调查显示,离开上海的职场人士中,南京、杭州、苏州成为首选地。

  以购房吸引人才有力度、有实效,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城市人口引进的门槛过低,可能导致的一个后果是吸引来的并非人才,而仅仅是购房者。因此,长远来看,地方人才政策不应和房地产限购挂钩,对于真正的人才更应该提供直接的居住房源,而不是把他们推向房地产市场。

  争人才,也要争人口

  任然(西安交通大学讲师)

  在这一波城市人才争夺战中,西安是一个特殊的参战者。

  作为千年古都,西安文化底蕴深厚;全球知名度广泛、战略位置险要;并且,西安高校林立,100多所大学,教育结构层次完整;工业门类也相对齐全,尤其军工资源优势,位居全国第二;区位优势更不必说,是中国航空、铁路综合交通枢纽,还是“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

  但过去几十年来,这个大西北地区的“中流砥柱”发展速度却相对落后:人口基数迟迟涨不起来,工业不大不强,文化旅游中规中矩,民营经济疲软乏力拥有一手好牌的西安,在发展中落后于川渝,更没法与京沪比肩。

  2017年,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发出了著名的“西安十问”。其中就有:“我们的户籍政策、人才政策有没有走心,能不能真正让人才引进来、留下来?”

  现在,西安开始重点解决这个问题。

  2018年3月,西安推出“面向全国在校大学生仅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可在线落户”的新举措,并将本科以上学历落户年龄放宽至45岁,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不设年龄限制。西安市公安局还专门成立“人才、人口争夺攻坚指挥部”,以吸引更多人才、人口来西安就业、创业、定居生活,当地甚至有公安部门在大学毕业生双选会上直接“摆摊”受理落户事宜。

  新政策效果立竿见影。据当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2018年西安迁入人口已达到21万,该数据几乎相当于2017年全年落户的总量。

  过去,二线城市基本上都是侧重于争夺人才而不是争夺人口,大都将目光放在年轻大学生身上;而西安这次则明确提出要打赢人才、人口争夺攻坚战。也就是不但要争夺人才,同时也要争夺人口的绝对数量。

  事实上,布局人口争夺战的不只是西安,长沙、郑州等城市把人才门槛降低到专科与技工群体,实际上也是在争夺绝对人口数量。

  人口净增长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有吸引力的重要指标,它对城市的好处不仅是财政收入、养老金缴纳,更是一个城市未来的希望。因此,越来越多的二三线城市认识到,人口与人才一样重要,“人口引进”的观念成为共识。

  最好的人才战略是企业留人、产业留人

  陆铭(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盘点各地的人才政策,主要还是集中在户口、住房、待遇、身份、荣誉等方面。从短期来看,地方政府充分重视人才是好事,但是从中长期来看,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是,城市应该先有产业还是先有人才?

  在一个国家内部,主要决定人口分布的是产业,人随产业走。以IT产业为例,目前已经形成了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几个中心。如果一个大学生找IT产业相关工作,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极可能去以上四个城市,因为那里已经形成产业集聚。

  对于面临众多选择,还在迟疑中的大学生来说,这一波抢人大战推出的福利政策的确增强了二线城市的吸引力。可是也要反思:为什么这些城市需要政府介入,拿出丰厚的福利政策来吸引人才?这样的政策留住的人才能有多少,能留多久?高端人才能够被这种福利政策留下而放弃一线城市吗?

  人才和城市的选择是双向的。人才之所以愿意留在一座城市,不外乎是受薪酬待遇、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这几个因素的影响。相比于二三线城市,北上广的房价、高强度工作、严格的落户购房条件,虽然意味着更大的竞争压力和生活压力,却能为人才提供无限的机遇和可能。人才更多考虑的正是未来发展空间,而不是短期内的安稳,这也恰恰是当下二三线城市人才政策所欠缺的方面。

  因此,比起出台人才补贴政策,二三线城市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上,从发展什么产业能够形成城市的竞争力,并且与北上广深形成错位竞争破题,更多从制度上考虑如何焕发民营企业活力,为产业发展提供配套政策和解决措施,改善投资创业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最终实现“由企业寻找人才,以产业留住人才”的人才格局。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