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放弃,继续前行,哪怕一步一步慢慢挪移,也会更接近终点,更看得清梦想
头戴鸭舌帽,一身运动服,中等个头,有些单薄瘦削。
这是冯静给人的第一印象。如果不是看到她在南极点举起五星红旗的照片,很难相信这个36岁的中国姑娘刚完成一次南极远征。
世界这么大,不要犹豫
初见冯静,是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市中心一家小旅馆里。当时,她刚从两百公里外的埃斯特角城回来,南极远征的疲态尚未消除,准备在乌拉圭休整一下再回国。
但一聊起南极、旅行、背包客的世界,冯静就活络起来,话匣子逐渐打开。
冯静从北京大学毕业后进入企业就职,一切按部就班,生活平淡稳定。
2010年,机缘巧合,冯静读到了日本旅行作家石田裕辅的著作《不去会死》。书中主人公辞去令人艳羡的大公司工作,踏上环游世界的征途,经历过生死绝境,也体味了人生百态。
“世界原来有人是这样活的。既然别人可以,我也能去尝试一下。”
冯静辞了职,开始规划环游世界之旅。
第一次“背包客”远途旅行当然难忘。那是在2012年,她历时7个月横跨欧亚大陆,背着食物和装备,一路靠“白搭车”跑了上万公里。
人在旅途,犹如打开另一扇窗,看到的不止风景,还有人情。
在芬兰和挪威交界处遇上大雨,冯静在两棵树中间搭了一个封闭式吊床休息避雨,但没想到吊床漏雨,羽绒服全被打湿,她被冻得直打哆嗦。
附近一名拉脱维亚“背包客”发现了冯静的窘迫,就让她到自己的帐篷内躲雨,还分给她食物。
“为什么不早些告诉别人你需要帮忙?”好心人发问。
“当了‘背包客’以后,我才知道食物对一个‘背包客’来说是多么宝贵,因为长距离的路途上没有地方可以补给,我知道他对我的帮助意味着什么。”冯静现在回忆起来依然觉得很温暖。
遗憾的是,她随后要赶紧搭一辆卡车前往下一个目的地,没来得及问到这位好心“背包客”的全名,甚至没来得及说一句谢谢。
“从那以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你心存感激就不需等待,想要做什么事情就一定不要犹豫。”冯静说。
挑战南极,我可以
2013年至2015年,冯静又分别完成了中东非洲和美洲大陆两次长途旅行。算下来,她已走过世界上80多个国家和地区。
游历越来越丰富,冯静又萌生了挑战“世界第七大陆”南极的想法,她想完成一次南极远征——从南极大陆沿岸到南极点。
世界上能完成这一远征的人并不多。身材瘦削的冯静要在补给极其有限的条件下穿越气候极端恶劣的南极大陆,困难可想而知。更何况,她起初连滑雪都还不会。
加拿大极地向导对她说:“你是我见过的体格最小的学员。”
可执拗的冯静硬是苦练了3个月滑雪,每天坚持跑半马增加体能,举大米训练自己的负重能力。
“我的出发地点是南极大陆海格力斯湾,那里完全被冰雪覆盖,看不到海,但这是真正地理意义上南极大陆的边缘。我和向导各拖一个雪橇,每日扎营,早餐就是一杯热茶和压缩饼干。”
冯静背着和自己体重差不多的装备和食物,踩着滑雪板开启了这段蜿蜒1130公里、耗时52天又5个小时的南极挑战。
冯静在南极远征途中,呼出的气在面罩上凝结成冰。
在南极,大多数时间要提着滑雪板走路。遇上好天气,冯静一天能行走30多公里,但遇上暴风雪,就寸步难行了。
冯静两个脚踝都扭伤了。酷寒中,她疼得大汗淋漓。为了减缓疼痛,她不得不用各种怪异姿势滑雪。
每次濒临绝望时,她都会盯住自己出发前刻在雪板上的三个字——“每一步”。不要放弃,继续前行,哪怕一步一步慢慢挪移,也会更接近终点,更看得清梦想。
南极点,举起五星红旗
北京时间2018年1月8日下午3点,冯静终于抵达南极点,举起了一面五星红旗。
“当时是兴奋至极、大脑已经不工作了,这是我人生中真正难忘的幸福时刻,我给亲友打电话时都是哽咽的。”冯静回忆说。
从最初的疑虑,到现在的完全理解和支持,冯静收获了来自亲友的鼓励。
她读大学本科时期的班主任、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于铁军说:“冯静以她徒步远征南极的壮举,证明了她自己,也再次证明我们这个民族追求梦想、勇敢、坚韧的精神与力量。”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冯静说,她还不是一个“探险家”,面对未来,她一定会继续寻找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倪瑞捷/乌拉圭蒙得维的亚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