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风吹我到姑苏

  唐鲁孙先生在其名文《中国菜的分布》中,是这么评价苏州菜的:“苏州菜精致细巧,是跟它文化水准有关系,况且自古有不少朝代在苏州建都,古迹名胜又多,饮食方面自然就精益求精了。”

  只字不提地形、气候因素,只谈文化底蕴的影响,这苏州菜呀,还真有“盘中继雅音”的贵气。

  这一期,我们就去访一访苏州。太湖船上,吴娘唱曲,不寻问三生花草,就一门心思做个“苏式”老饕吧。

  太湖船点

  推荐人:唐鲁孙

  船菜,是江南一带独有的美食。自明清以来,吴人已经习惯了在泛舟游太湖的同时品尝佳味。其中,无锡船菜以烹饪湖鲜见长,而苏州船宴的“船点”尤其可人。

  当年唐鲁孙的母亲包船到苏州七紫山灵岩礼佛,“一开船就是川流不息的各类甜咸素点”。苏式甜点,相传源于明代,因乘画舫者多是达官巨富或文人雅士,故而厨师制作出外形精巧口感丰富的点心,以供娱目赏心之用。船点以米粉为原料,多制成花鸟形状,有趣的是,一般来说,动物外形的会用咸馅,植物造型的则是“甜党”。

  豆腐干

  推荐人:汪曾祺

  汪曾祺是江苏人,对于苏州的吃食是很了解的。他尤其喜欢苏州的小豆腐干:“从苏州上车,买两包小豆腐干,可以一直嚼到郑州。”照他这种吃法,走到五湖四海,嘴里都还是苏州味。

  苏州的豆腐干是用酱油、糖、冬菇汤煮出后晾得半干,始告成型,甜中带着鲜味,既可以给汪曾祺当零口,从姑苏城里一直吃到中原大地;也可以在家配茶吃,或者下在面里作浇头。

  雪花蟹斗

  推荐人:袁枚

  要比吃蟹的门道,苏州人称第二,估计没人敢称第一。太湖蟹肥时,苏州人就忙着制作雪花蟹斗了。从蒸螃蟹、拆蟹粉、炒蟹粉,到打蛋清、蒸蛋清,再到勾茨、烧汁到装盘,每一个步骤都非常重要,而最考功夫的当然就是炒蟹粉了。

  怎么炒好蟹粉呢?我们就要借问一下顶级老饕了。清代大食家袁子才在《随园食单》里给出了非常清楚的答案:“以现剥现炒之蟹为佳。过两个时辰,则肉干而味失。”

  鸡头米羹

  推荐人:沈朝初

  鸡头米是一种春种秋熟的水生作物,有南北芡之分。其中,清灵的南茨是苏州人的心头好。苏州葑门的鸡头米尤其水灵鲜润,清代词人沈朝初对其钟情不已:“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疑珠十斛,柔香偏爱乳盈瓯,细剥小庭幽。”(《忆江南姑苏四时食品词》)

  鸡头米最经典的吃法还是作羹食,清水烧开,鸡头米沸煮三分钟,放入白糖,再加入干桂花。一勺入口,顿觉诗情满胸,第一口涌出了“三秋桂子”,第二勺又带出了对“三秋桂子”的神往,妙极妙极。

  书摘

  王灵芝是苏州荡口真正的吴娃,原本是苏州船娘做斋菜能手。我们一行李骏孙、榴孙、竺孙三兄弟,都是从小茹素的,万茂之特地找她来做几样斋菜让李氏兄弟尝尝。她一人做了四菜一汤。四菜我只尝了素鹅、臭干子两样。素鹅是湿豆腐皮裹匕香菜、胡萝卜、笋丝、冬菇、木耳炸过再熏,色呈金黄,吃到嘴里别具馨逸。此菜端上桌来一扫而光,比荤菜更受欢迎,大家公认真的鹅肉绝无如此清隽甘醇。

  ——唐鲁孙《中国菜的分布》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