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手游现状:动漫IP不吃香,只好认真做原创

  如今,二次元产业俨然是“一片大好”的形势,然而在这种乐观积极的氛围中,有一个问题好像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二次元产业现在真的赚钱吗?实际上,当我们把这个问题抛向不少二次元从业者时,得到的回答基本都是:“不赚!”

  动漫IP改编手游居然不流行了?

  自2013年末到2014年,大量资本涌入手游行业,同时业内也逐渐加强对盗版侵权的打击,因此将动漫IP改编成手游成为了当时国内厂商开发新产品的首选方式之一。在当时,甚至还兴起了日本动漫IP的中介商,通过协助中方(发行方)和日方(版权方)的IP买卖进而从中获利。

  到2015年,部分顶级的日本动漫IP授权费用已达到数百万元人民币的规模,如《火影忍者》和《海贼王》等一线IP的起价,已达保低金800万元人民币、PC端最低5%分成以及移动端8%分成。而抢不到顶级日本IP的厂商,也会退而求其次选择购买国产动漫IP。

  然而到了现在,我们会发现市场头部的二次元手游,鲜有日本或中国动漫IP改编的产品。数据机构APP Annie每个月会发布一份月度指数,公布全球以及各大地区市场的各平台下载排名与收入排名。从2017年1月到2018年5月的一年多时间里,进过中国区iOS游戏收入榜前十的二次元手游,只有《阴阳师》《火影忍者》《恋与制作人》和FGO四款。其中只有《火影忍者》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动漫IP,诸如FGO的原作FATE系列则是一个先出游戏,然后再出动漫与小说的超级二次元IP。

  除了国内市场头部以外,还有国内外都广受欢迎的崩坏系列、《碧蓝航线》《少女前线》《奇迹暖暖》以及具有较高知名度和收入的《战舰少女》《幻想计划》《永远的7日之都》《魔法禁书目录》和《梦间集》等20款左右二次元手游。

  根据B站“国产二次元手游观察”专栏从APPAnnie与SensorTower整理的数据,以上列举的产品基本算是目前国内二次元手游市场收入最高的一拨。不难发现,在它们当中除了《火影忍者》《魔法禁书目录》与FGO等极个别产品和动漫关联比较紧密外,其它产品大部分是原创IP(像《梦间集》选用金庸IP属于特例中的特例)。

  市场结果表明,最近的一年半里,最赚钱的二次元手游中“动漫IP改编”占比极低,看上去的确不是那么受欢迎。

  为什么现在原创的二次元IP更吃香?

  如今,经过抢购潮中各方的哄抬,购买IP的成本变得越来越高,特别是日本动漫IP版权方,对游戏开发的进度与内容要求非常严苛,这让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难以承受(尤其是一些研发实力不强但只有钱的新厂和小厂,他们在研发实力与市场把控方面较大厂来说要弱势很多)。此外,随着手游市场的人口红利触到天花板,快钱开始越来越难赚,手游行业的资本热潮开始消退,一大拨换皮手游逐渐被市场和用户淘汰。在成本增高的同时,收益却在不断缩水,厂商对日本动漫IP的追逐自然变得理智了起来。

  而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二次元玩家和普通玩家在产品的喜好上差异越来越大—前者对游戏体验、美术质量与玩法类型,甚至是运营服务的需求都更独特,不了解二次元群体的发行商很容易出现“拿到好牌打不出来”的情况。另外,市场的细分让“二次元”成为手游市场里,首个不以玩法类型为划分标准的热门大类,重点突出“我们的游戏看上去是啥样”,而不是“我们的游戏玩法是啥样”。这和之前注重玩法的“卡牌手游”的情况恰好相反。不过显然,玩法会过时,题材却会“永存”。

  此外,二次元手游的开发商更加专业化和细分化,并且在优质内容的基础上,靠二次元玩家的口碑传播也能形成良好的品牌推广。除非像91ACT等少数开发商对特定的IP具有很高的情怀,愿意花费更高的成本去做改编作品,其它大多数开发商则倾向于将有限的成本投入到内容制作上。

  结束语

  就如今的行业现状来看,今年下半年的二次元手游市场无疑会凸显出“风格化”,比如腾讯对“火影忍者”的这一IP的再创作,以及网易对“阴阳师”的IP利用和模式套用等。所以不论是原创IP还是其他,体量在腾讯游戏与网易游戏之下小厂们也会在将来找到自己的“代表作”。

  文/手游矩阵 图/Master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